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谢氏文化 >> 谢氏源流 >> 内容

《申伯不是谢姓始祖》

时间:2018/10/8 22:14:38 点击:

  核心提示:以 史 鉴 谢 源2010-10-05 11:12:28|分类: 谢氏家族知识 | 以 史 鉴 谢 源广州 谢汉清近二十年来,许多学者和有识之士,掀起对谢氏源流的研讨热潮。一九九一年十月二十至二十二日...

2010-10-05 11:12:28|  分类: 谢氏家族知识 |

广州     谢汉清

近二十年来,许多学者和有识之士,掀起对谢氏源流的研讨热潮。一九九一年十月二十至二十二日,河南省社科院中共河南省南阳县委统战部南阳县海外联谊会联合举办的谢氏源流首届学术讨论会在南阳召开。有来自北京、天津、上海、辽宁、青海、湖南、湖北、河南等八省、市的社科院高校的二十多名学者,参加了这次谢氏源流学术讨论会。上收集了十多篇论文,出版一本《谢氏源流论文集》,谢氏族人也纷纷执笔撰文各书己见。四川省通江八十高龄谢考源宗长于二000年十一月撰文《申伯不是谢姓始祖》,二00一年三月的《致天下谢氏公开信》,大声疾呼谢氏族人不要把占领谢国奴役谢人的申伯讹为始祖。余在二000年至二00五也撰写了《谢姓探源》五篇拙文。海南省谢欣坡的《探微<山海经>寻迹华夏魂》和《史深细勾玄,地望本在此》,湖南省谢五八的《谢氏文化研究中遇到的十大难题》,吉林谢君才的《谢姓是个古老的姓氏》,湖北谢远明的《析申伯正谢源》,湖南益阳日报高级编辑谢国芳为吉陵房新修族谱撰写的《吉陵房六修族谱序》,福建省谢氏委员会顾问谢金陵的《谢氏族谱中的疑点之我见》等都是有份量的探溯谢氏源流的文章。

在探溯谢氏源流热潮中,有的说谢氏是炎裔申后,有申伯才有谢姓,申伯得的受的是谢姓,理由是周宣王命申伯于邑于谢;有的说是姜太公的后裔,是姜太公第十三子佐公封于申为申姓,再传九代的宏道公生二子,长子申伯受姓谢是谢姓的始祖,而宏道公的次子名申甫仍姓姜;还有说楚伐申后,申伯的子孙改姓谢,是谢姓之始。余在1993年修谢家庄族谱时,也盲目在别处抄得申伯世系套入谱内(二百年前的老谱均无此记载)以讹传讹。1999年始发现上述三种均不符谢氏源流的史实,从此,激发我对谢氏源流的探溯。那时,广州海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已退休)谢天柱宗长很常来我处共同讨论谢氏族谱中的很多疑窦。他鼓励我以科学的态度,广泛阅读史书,如《史记》、《左传》、《国语》、《山海经》、《诗经》、《新编中国历朝纪事本末》上秦卷《中国古代史》等等,于二000年我撰写了第一篇《史籍对谢姓与申姓的记载》以后每年写一篇谢姓探源。以初探到综合篇《乱世不可乱宗》。许多宗亲看了我的拙文都来信表示支持。天柱宗长去参加过戈阳会议,福建宁化裒公祠重光,山西大同恳亲会等的活动,并带回一些宗亲的交换资料。从此得知有一些谢氏族人对始祖的认同提出异议,特别是四川通江八十岁高龄的谢孝源宗长写了不少的文章强调申伯不是谢氏的始祖,我赞他为有骨气的谢氏后人。的确,认真去看看史书就可揭开错宗,乱宗的根源。人们对西周的社会制度认识不足,没有人去讨论西周的宗法制度,王权与族人逼使谢人长期拜申宗所造成的错宗,甚至歪曲《诗经·崧高》诗的原意。《中国姓氏寻根游》书中记载赖姓也曾有炎裔和黄帝子孙之争议,最后全族共识正本清源为黄帝后裔。谢族在乱世中遭致错宗,谢与申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为何不可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呢?只要我们找出了令谢氏错宗、乱宗的成因,谢氏族人须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史实为准则,透过现象看本质,实践检验真理来认同谢氏的本源。为此,余将与谢氏源流相关史料辑录下来,以供谢氏宗亲共同探讨。

一、谢氏的起源:

1、谢源于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段玉裁、朱骏声、郭沫诺、杨树达、罗振玉、陈梦家、唐兰等所共识。没有定姓之前谢族源于远古聚居在深山密林,发明和使用弓箭,以射猎为生的部落。《史记·五帝本纪第一》第10页集解一: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山海经》曰:在穷山之际,西射之南。说明射族之南为有熊国也。射族在历史进程中,搭榭便于射猎引出言射为谢。

2、根据任桂园编著的《大巫山文化》引《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等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巫山的巫取自繁体灵字下部的巫故称巫山;又因巫山的氏族早就采药炼丹,故又称丹山。所谓十巫是出自大巫山的氏族几黄帝的后代。大巫山形成于30亿年前,有十二峰,山高在海拔2000-3050米,森林密布,百兽出没;山涧溪河水源充沛,鱼类品多量丰,为人类生存,聚居提供了优越的自然资源。后来又采药炼丹与疾病作斗争,并在坡地和冲积地发展农耕种植五谷。大巫山的部族都以野生动物为图腾,随着人们的交往,部族间的融合,综合各部族图腾的特点,以鹿的角、马的脸、鱼的鳞、蛇的身组成共同的图腾龙,是当今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是龙的传人。

大巫山在大夏时代属九州之域。据清光绪《巫山县志》引《商颂》记载:九有九围,注皆九州;巫山所属,与夏无殊。郑桓公曰:谢西之九州,何如?《山海经·中山经》记载:又西三十里,曰瞻诸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文石,谢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洛;少水出其阴,而东流于谷水。说明从大巫山来的谢族,居洛阳之西的洛水与谷水之间。北京书籍出版社出版,翟文明编著的《中国姓氏地图·姓氏肇源图》谢姓发源地标在洛阳。湖南省社科院历史所何光岳教授和河南省南阳地区地方史志编委肜良翰先生等在南阳县谢氏源流研讨会发表论文说:谢人为黄帝任姓之裔。在商末周初居洛阳以西的洛水支流的谢水。周公营洛邑成周时将谢国,还有附近的罗、庸、密、微等徙于南阳,唐河一带。或在商末,西伯昌为求免炮格之刑,将洛西之地献给纣王,谢,罗等国不服纣王统治而迁邑到唐河、南阳一带。

3、《史记·五帝本纪第一》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注一:《国语》胥臣云: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王谟辑《世本·氏姓篇》说:任姓建有十个小国(也称十族),谢、薛、章、舒、吕、祝、终、泉、毕、过。《左传·隐十一年》疏:任姓建有十个国家。其中第一个为谢国。《南阳县地名志》也记载:任姓又分为十族,其一谢居谢水,到夏、商、周,谢族演变为诸侯国,因其弱少,故少见于史册。西周末失其国,了孙迁徙他地,以国为姓。商末或周初成周时,谢国(谢邑)迁于唐河南阳、一带。《十五国风地理图》和《春秋经传类求·列国图说》谢国都标在湖阳附近。《南阳府志·唐县》记:棘阳东北有谢城、《环宇记》棘阳故城,古谢国之地《元一统志》谢城在唐河西南,周申伯迁于此南阳府唐县谢城,相传周申伯迁于此《辞海》谢在唐河县南。清乾隆五十二年修的《唐县志》载有时任县令的黄文莲《谢城怀古》诗一首,开头就说:跋马湖阳镇,言寻古谢城;林空樵径入,,沙软女墙倾。描述他目睹了古谢城的残垣景象。说明黄帝时代已有谢姓和谢国。

4、我国最早记载姓氏渊源,成书于战国末汉初的经典之籍《世本》记:谢,任姓,黄帝之后,相继有东汉王符的《潜夫论·志氏姓》宋代邓名世父子合撰的《古今姓氏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 上一篇:谢氏承云公世系
  • 下一篇:谢氏先祖遗像
  •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谢氏网(www.xies5.com) © 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495576669@qq.com 谢氏网QQ群:333292127 粤B2-20100320
  •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QQ:99437381,我们会在两个工作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