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澄江谢屋村念一宗族简介
江西寻乌澄江谢屋村开基祖念一公(申伯74世),字贯道,号本轩,元朝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
二月初三生于瑞金塘背腰(叶)坪,殁于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四月二十八日。壮年时,因避乱到
安远,随后迁居沙含。因嫌住地“狭陋不堪”,多年后,访澄江迓福村(现谢屋村)“地势平坦”有发展
前景,便偕妻携子复迁,繁衍至朝辈(申伯82世),“人才蔚出,族大丁盛”,曾为长宁“替缨济宝”作
出贡献。公元1648年,谢屋村“不幸遭顺治戊子之变”,“户口寥落”,似“难再振兴”。据渔溪村谢家
老前辈说:当年澄江谢屋村因马总爷带兵来烧杀,火光冲天,复乾公只身逃到渔溪村落居,后经几代人发
展,澄江谢屋村“丁口复盛,大振家声”。从念一公在澄江迓福村开基至今,已有640多年,后裔有的迁
往广东邹坊、浙江及本省万载、瑞金、于都等地。分布本县的后裔,在渔溪、榜溪、江背、新告路等地繁
衍,有500多户,2800多人。
澄江谢氏族谱历经四次编纂,初修于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二修于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
年),三修于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四修于1995年。族谱内容丰富,记载了四次修谱序言,
还有东山志,三帝古庙记,家训十则,上古世系和赐姓后世系源流考,念一公后裔兴衰情况,各房脉图系
和居住分布情况,祠堂记略,修谱乐捐鸿名,族谱保管条款等。
寻乌滋溪谢氏的迁徙
自谢英二由武平迁来滋溪后,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经过几百年的繁衍,村里的宗亲不断向外省、外
县和本县内各地迁徙。迁徙的原因多受政治社会环境和生活生产环境的影响。比较积极的因素是在族中有
人当官、举家迁移或连带几家(比较亲的)共迁往其地;有的为了生计出外经商;有的逃债外移。在明清
大移民时,形成了比较大规模的民众迁移,滋溪宗亲也多在这个时期迁往外地的。近代现代的迁徙主要是
由于工作分配到全国各地,工作多年后便在当地购房定居。另外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向往城市生活的人
也越来越多,在城市购房定居的人也不少。从迁徙的地域来看,古代多迁往农村,城镇相对较少,现代往
城镇的居多,并有向大中城市发展的趋势。
古代(主要是明、清两代)的迁徙:
1)、向县内迁徙的:
谢明溪、谢瑞章迁下纂坑;谢仁发迁上榜溪;谢大权迁太竹园;谢鹏翼迁和上顶;谢翊海迁圳陂;谢
必珂迁老县堂。
2)、迁往本省外县的:
谢润龙迁会昌羊角水;谢福龙迁安远相湖;谢溟志迁安远开井塘;谢必湖迁会昌箬坑;谢圣辅迁会昌
左右水;明治、明学迁于都平头寨;谢胜安迁宁都鸭浦坑;谢瑞云迁兴国拗笋坪;谢远侯迁兴国槎岭;谢
淑龙迁兴国竹管洞;谢准茂迁赣州郡城;谢上宾迁泰和龙坑;谢圣儒迁龙泉马牛岭;谢赐芳迁龙泉;谢顺
兰迁宁都州洋溢;谢重光迁抚州崇仁;谢文光迁万载猪屎潭;谢双江、谢世仁迁袁州,谢亦榜迁永丰十六
都;谢尧英迁广信府兴安县;谢北星迁吉安遂川县。
3)、迁外省的:
谢上昌迁广东;谢信春迁广东西宁县北楼街;谢奎光迁湖广;谢芳波迁四川太平县;谢以德迁四川太
竹县;谢浦龙迁四川;谢万章迁福建莆田;谢仁全、谢昌卓迁浙江;谢鸿河、鸿佩迁陕西;谢丙昌迁福建
崇安县北坑村。
惟茂之公因躲避(乾符二年公元875年——885年王仙芝、黄巢)战乱而由湖南光州固始县迁福建建宁
唐石山躲避战乱。
逢春一世(申伯七十四世,炎帝136 世): 逢春,号七十三郎,逢春二世;志惠,*陈氏,为长乐五华油
田开基祖,与逢春公合葬于阳乌岽后迁于深岭顶观音坐莲形。生有三子:良善、廷善、怀善。逢春三世;
良善,*罗、宋氏,生有二子:贞、勉。 逢春四世;贞,字惟实,号阳峰,生有二子:容、宏。逢春五世;
宏,字子量,*兰江二氏,公与兰氏合葬于阳乌崇鸟石头脑,江氏葬于黄田上角。生有七子:琼、珏、瑛、
珪、洪、璋、斌。 逢春六世;斌,字精器,扑刚公茅园金盘乡始祖,由五华油田塘背迁居丰顺茅园,*黄
氏,葬于茅园排下。生有三子:世盛、天赐、平山。逢春七世; 平山,*刘氏,生有二子,松岭、韶松。
朴刚公有七子:高、萬、尚、禹、寓、嵩、平山。前六公生于石船,平山公生于茅园,长子谢高,字世
盛,次子谢萬,字天赐
赣州[申伯﹙奕公系﹚97世孙] 士洋 搜集整
2011.8.19.
此文章是使用(中华谢氏网)匿名投稿系统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