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谢氏文化 >> 谢氏源流 >> 内容

黄石谢氏

时间:2018/10/8 22:14:38 点击:

  核心提示:东楚晚报)(记者 肖婷/文 熊峤/摄)湖北省黄石姓氏资料——谢氏    今志:现在黄石的谢姓人氏大部分居住地下陆谢家湾、谢家畈、谢家咀和谢家园门、肖铺袁家畈以及大冶的马叫。由于土地少,人口多,很多谢氏...
东楚晚报)(记者 肖婷/文 熊峤/摄)
湖北省黄石姓氏资料——谢氏
  
  今志:现在黄石的谢姓人氏大部分居住地下陆谢家湾、谢家畈、谢家咀和谢家园门、肖铺袁家畈以及大冶的马叫。由于土地少,人口多,很多谢氏后人为了谋生都外迁了。现在湖北谷城、河南信阳都有谢氏的后人。

  姓氏起源
  以国为姓 炎帝之后
  关于谢姓源起,有黄帝之后和炎帝之后两种说法。但申伯为谢氏始祖,不仅有文献可考,也得到了谢氏族人的认可。
  据《元和姓纂》上记载,谢姓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后代。申伯是炎帝之后,姓姜,周宣王之舅,西周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宣王为了遏制“南土”楚国势力的崛起,又能“封建亲戚以蕃屏国”,封申伯于谢国(今河南确山县一带)。申伯到谢国后,改进石、陶生活用具,发展金属生产工具,扩大黄牛饲养,鼓励国人垦荒。同时调整防御思想,加强战车与水军建设,有效地阻止了楚国势力的北进,为当地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申伯子孙所在的谢国最终还是被楚国所灭,申伯的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新都之邑名为氏,称谢氏,史称谢姓正宗,也称为河南谢氏。

  姓氏之旅
  辗转武昌、鄂州最终落业于此

  与神牛拖拉机有限公司一墙之隔的便是下陆谢家畈村。这里俨然一座“城中村”,虽然与下陆大道相隔并不远,然而这里还保留着古树、池塘的原始风貌。
  其实听闻谢家畈村,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之所以出名,是因为2009年“谢氏堂祭”被列入黄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此外这个村子的玩龙灯、打狮子、排子锣也十分出名,都有百年的历史。
  那么,寻访这个村子的主人——谢氏家族的历史,该从哪里开始呢?
  在谢家畈村的正中间,有一口堆满了淤泥的池塘,池塘正对的便是谢氏祖堂。祖堂大门的右侧墙上有一块字牌,从中得知这间祖堂是1998年在原有的基础上重修的。走进祖堂,并没有看到谢氏祖先的神像,只有各祖先的神主牌。
  随后在谢氏族人的指引下,记者又来到了谢家湾、谢家咀、谢家园门,这几个村子紧挨着,相隔并不远,而谢氏宗祠就在谢家湾中。由于修建年代比较早,今年春节时又被旺盛的香火熏过,祠堂看起来有些破旧。遗憾的是,在祠堂中也没有看见供奉的谢氏祖先神像。听族人们说,神像“巡游”到其他的庄门去了。据族人介绍,祠堂里供奉的两座神像,并非下陆地区谢氏族人的祖先,而是东晋时期有名的宰相谢安与他的弟弟谢石,这一文官与一武将因其功德而备受后人尊敬,因而供奉多年。
  那么下陆地区的谢氏始祖是谁呢?从《谢氏族谱》中得知,最早来到此地的人名叫谢祥一。明朝洪武年间,大约是1382年,谢祥一带着妻子赵氏与儿子谢子珍,从江西吉水落业武昌,随后又辗转到鄂州,最后才来到谢家湾。这其中大概有三五年的时间,谢祥一与家人颠沛流离,终于安定下来。至于他为何要从江西迁出,或许是因为家族的原因吧,因为谢祥一兄弟五人,他是老大,为了让弟弟们有更稳定的生活,才选择自己外迁。但这些只是后人的猜测而已,族谱中也没有详细的记载。
  谢祥一在谢家湾定居后,儿子谢子珍娶了张氏,生有七子明一、明二、明三、明四、明五、明六、明七,谢氏一族这时才扎稳脚跟。然而七子中,只有明四与明五后继有人。其中明四的后人留在了谢家湾,而明五一支枝繁叶茂,孙子一辈纷纷外迁至谢家畈、谢家咀和谢家园门。谢家畈的起源便是由于明代宗年间,明五的后人谢伯瑺在此落业,因见此处土地平坦肥沃,是适宜耕种生产的好畈田,故名“谢家畈”。  

  后世忆访
  谢华元 谢氏族长
  谢美华 《谢氏族谱》的编撰者

  记者:谢氏宗祠和祖堂看起来都十分旧了,修建了很久吗?
  谢美华:祠堂是1995年在原来老祠堂的地基上重新修建的,谢家畈的祖堂是1998年重修的。你现在看到祠堂里到处都是黑的,是被火熏的。今年春节时,因为香火太旺盛了,一时大意竟然将供奉的香油都点着了。大家急忙往里泼水,结果油溅得到处都是,火苗蹿到一两米高,直冲屋顶,后来大家弄来一些沙土才把火灭掉。但是祠堂里面都被熏黑了,看起来就比较旧了。

  记者:那原来的祠堂是什么时候建的呢?
  谢华元:谢氏宗祠最初建于明朝崇祯16年,到了清朝道光16年时又大修了一次。1942年,日本人侵略我们的土地时,曾放了一把大火,将祠堂烧毁了一部分。“文革”时期,祠堂被拆,只剩下地基在此。

  记者:那族谱是新修的吗?
  谢美华:我们谢氏的族谱从宋朝开始就有了,现在的族谱是2008年第七次修的,第六次修谱是在1988年。

  记者:以前就听说过你们的“谢氏堂祭”,能介绍一下吗?
  谢美华:玩龙灯、打狮子、排子锣在谢家畈的历史都在百年以上,排子锣比其它地区还多两种乐器,如超长的号子等,这些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但集大成者是“谢氏堂祭”。谢氏祭祖历史悠久,中间曾中断过多年,上世纪末才恢复。
  谢华元:“谢氏堂祭”是一项较大的民间祭祀活动,以祭祀谢安、谢石这两位先人,祈福后人平安顺利为宗旨,文字有八千余字,参与人员30余人,每次活动约两个小时。仪式过程中大有着装古朴,气氛肃穆,有唱有白,乐队演奏,内容丰富。该活动中堪称古典文化传承部分的经典是祭祀歌谣,四言一句,琅琅上口,重章叠句,压韵成行,选词优美,颇有古《诗经·颂》的遗韵。2009年3月12日这个项目被市政府公布为黄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记者:那现在谢氏后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呢?
  谢美华:由于土地少,人口多,谋生等原因,很多谢氏后人都外迁了,现在大冶马叫、肖铺袁家畈,以及湖北谷城、河南信阳,都有我们谢氏的后人。
 
名人志

  东晋宰相谢安
  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东晋名士、宰相,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大名士谢安少以清谈知名,初次做官仅月余便辞职,之后隐居在会稽郡山阴县东山的别墅里(今绍兴),期间常与王羲之、孙绰等游山玩水,并且承担着教育谢家子弟的重任。四十余岁谢氏家族朝中人物尽数逝去,乃东山再起,后官至宰相,成功挫败桓温篡位,并且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面对前秦的侵略,在“淝水之战”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致使前秦一蹶不振,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功名太盛被皇帝猜忌,往广陵避祸,后病死。

  东晋大将谢石
  谢石(327-388)东晋将领。字石奴,谢安的六弟。初拜秘书朗,累迁尚书仆射,封兴平县伯,寻假节征讨大都督;以破苻坚功迁中军将军尚书令,更封南康郡公,迁卫将军,加散骑常侍,进开府仪同三司。卒赠司空,谥曰襄。在淝水之战中,谢石水师的迎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光绪年间进士谢凌庚
  谢凌庚,光绪年(公元1886年)丁亥科进士,后被派到云南某县任县长,因家贫不仕,后在谢家畈任私塾先生。学生多有成就,曾获赠光绪皇帝玉印的“东山阁老”牌匾。谢家畈祖堂正中“宝树堂”堂号下边的“进士”牌匾,即谢凌庚的。

  革命烈士谢俊贤
  谢俊贤(1900-1928)下陆区老街办杨家山村谢家畈湾人。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早年进入大冶钢铁厂做工。1926年6月,在大冶钢铁厂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在党组织的指示下,与同胞兄谢福汉(大冶铁矿下陆机厂工人)等回谢家畈乡发动农民群众,筹建农民协会。10月,成立了大冶县第一个农民协会——谢家贩乡农会,并负责该农会的宣传工作。1927年,担任大冶县第二区农会主席、农民自卫军中队长、区长。他带领农会会员、农民自卫军打击土豪劣绅,封了大土豪的粮仓,并将粮食分给贫苦农民;随后又封了下陆地区张于村天主堂的门,赶走英帝国主义传教神父。同时,还开展禁毒、禁赌等活动。大革命失败后,转移到武昌,以种田、打石磨等职业为掩护,坚持地下斗争。1928年夏,奉上级指示,准备在大冶、下陆两地暴动。6月1日,当他返回下陆,路过保安街时,由于叛徒告密被捕。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他坚贞不屈。6月15日,大冶县反革命武装常练队将他押解到北门垴刑场。敌人的枪声响后,他身躯一摇晃,高喊“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敌人接着开第二枪,他从地下支起身子,再次高喊“共产党万岁!”这时,常练队排长胆颤心惊地用手枪对准他的头部又开了一枪。谢俊贤壮烈牺牲。

  轶闻志
  富户设立私塾掀读书风

  明朝嘉靖年间(约公元1528年),谢家畈村数家富户在村南侧设立私塾教学的“大学学堂”,面积1000余平方米,内植银杏、桂花等树种,吸引了本村及附近六七十名学童学习,此后本村文风渐盛,识字读书成为良好风尚。此学堂数百年后曾作为谢福汉、谢俊贤创办的农会会址,后因年久失修破败,今改为民宅。银杏树历经五百余年风雨,后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毁。

  捐银三十两
  谢识大,清朝人,谢家畈富户,平素仗义疏财见称。一日外出喝酒,途中遇人修庙劝捐,谢识大随口便说要捐纹银三十两,酒醒后一摸口袋发现自己竟然未带银两,于是向庙家说明情况,被耻笑:“银子三十,金子八百,谢识大光假说。”谢识大勃然变色,想自己平生光明磊落而有信,岂能遭他人耻笑,于是自愿作人质,让马僮回家取纹银三十两捐款交付,随后信守诺言待庙落成将佛像恭迎回庙。此后,谢识大外随身带银不少于三十两备用,他诚实有信的绅士风范被周边传为美谈。

  谢先干惩强除霸
  相传清咸丰年间,谢家畈人谢先干在大冶县获得武状元亚元。本人老实本份,勤劳肯干,武功高强。年轻时由于家贫曾到大冶江世纪村打工,遇到该村五兄弟人称“江家五虎”以强凌弱,仗势期人,见谢先干打工的东家善良以为软弱可欺负,天旱之年竟然不让他东家的车水装备过其田梗,眼看秧苗枯死,东家求救不成,谢先干仗义执言遭辱骂,他一气之下把田梗挖开让水流出,“五老虎”纷纷拿锄拿刀砍杀过来,谢先干左劈右踢,迅速把“五老虎”一一打翻在地讨饶,从此再也不敢欺辱乡人。谢先干惩强除霸不畏强暴的事迹广为流传。

  谢义丰石板街享誉四方
  谢义丰石板商业街,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约公元1884年),长30余米,宽5米,地面均有平整的青石板长条砌成,故名石板街,在当年的大冶可谓盛极一时,这条商业街的土产日杂商品是汉口老汉正街在大冶地区的一个次级集散地之一,常有大冶、阳新村民来此打货。石板街商品物美价廉,享誉四方,正街上悬有汉口老板亲送的“江南商行”四个金色大字,落款有“张之洞”印章,兴盛时期十余家商户分列街两侧商铺。人来车往,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年关节日尤盛,是当年大冶乃至下陆地区最繁华的商贸地区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石板街还残存石板十余米,后因建新房拆毁,“江南商行”牌匾立存百余年,后毁于文革时期。

Tags:黄石 石谢 谢氏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谢氏网(www.xies5.com) © 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495576669@qq.com 谢氏网QQ群:333292127 粤B2-20100320
  •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QQ:99437381,我们会在两个工作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