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逢春脉络世系知见与浅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悟也!知古知今知家史,三知为镜可察兴衰。
知祖不认祖为叛祖也,有祖不知祖为不孝也!
吾族谢氏逢春开基大祖。申伯七十四世逢春公原居福建连城田心,“官居吏目,调於闽省县令”,“乡进士翰林榜”。在元朝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携妣项、廖氏及其三子(志道、志德、志惠)志择广东。寄迹于潮州揭阳桃山定居,分派遣次子志德居河源上廊;派遣三子志惠,居长乐油田;长子志道仍留居潮州揭阳桃山,公妣于三地往来。晚年于廖妣在河源上廊生四子,乳名“亚甸”字志兴号九十六郎(1341年生)。在志兴公十岁时,春公带兴唤惠公一起同探望长子志道(桃山),行至兴宁水口概遭贼掳(莫知存否),此时志惠公生子良善才四岁(1376年生)廷善三岁,陈氏寡育,续娶宋氏。陈妣故,葬阳乌嶂。至永乐三年(1405年)推荐良善公为厘长,已时良善公二十九岁了。有一天,不意甸公长男寄生来述“父云祖,伯皆遭贼掳,惟父幼免(志兴十岁)居母室、籍小峰”。寄生方生而父(志兴)已卒。后寄生公遗传尚远,其祖德之厚。爪瓞之绵非偶然矣!
目前依据湖南浏阳谢文耀宗长最新搜寻发掘几十本老谱综合分析较对后记叙“逢春公生於元大德辛丑年正月初二日寅时(1301年)明洪武壬戌七月卒(1382年),项妣生於元大德,甲辰年五月初四子时生(1304年),明洪武戊辰年四月十五日丑时卒(1388年),廖妣生於元大元年戊申九月初九日辰时生(1308年生);明洪武庚申年卒(1380年)。谨此方知春公为八十二岁,项妣为八十四岁,廖妣为七十三岁。
又依江西赣州联县合修谱记叙(1997年版重修),逢春四子其项氏生志道、志德,廖氏生志惠,晚续娶陈氏生“甸”志兴。
又依惠东宝口伟强宗长存谱记叙,逢春晚年还续娶了黄氏,其廖妣葬兴宁神岗岭下墨池侧是也,黄妣葬在兴宁神岗寺背。
又据传说逢春公在河源博罗响水处生有第五子“志远”公,传下有裔孙。(待查明是否)
一、志惠陈妣:生于朝癸已十月初八日子时(1353年),
杨妣:生于 ,杨妣生廷善,怀善。
陈妣:生良善。
二、志兴刘妣:生于至正五年乙酉四月十五辰时(1345年生),
孙妣:生于至生四年甲申四月十三日(1344年生),
两妣墓在乾隆四年已未岁(1739年)合葬重修,生二
子:寄生、祐开。
三、志道妣陈、陆氏:生二子:大五郎、陈千一郎。祖妣考失稽
(未知)。
四、志德妣考未详。
经五华宗亲查访叙说,目前记载志德派世有两支,一是寄宝公为始祖(生子:兰为一世)一世兰公妣邱氏生子握符。二世握符妣利氏生二子:惠康、惠贤、惠贤公住江西庐陵县正常。因战乱,始祖自洪武三年间(1370年)在江西南雄(实为韶关南雄——录者)石井头,割膝盖凹惠州府河源白门楼,后迁紫金柏岭头居住……。但奇宝公到底是德公的子还是孙?或者曾孙?玄孙?都不清楚。而奇宝公则从洪武三年(1370年)迁到河源。逢春志择广东1344年,彼此中间才相隔26年,那么奇宝公是志德公之子或孙比较准确了。另一支脉由柏埔迁黄塘、腊石、锦口、官塘的逢春七世本康公,八世为本康妣卢氏生子华两、肖妣生子弼两……。其未发现志德妣祖姓、生几子、几孙却不明,更不清楚志德公祖妣考墓葬在何方了。
三世祖考如下:Tags:广东 东逢 逢春 春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