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谢氏文化 >> 文物古迹 >> 内容

张家湾·谢氏宗祠

时间:2018/10/10 22:18:43 点击:

  核心提示:本来循原路返回也就没事,走不几步,猛听见阵阵狗吠,这回却是中西合璧、土洋结合,什么狗都有。我吓得赶紧跳下了田塍,换了一条道进村,这就看见了谢氏宗祠。张家湾也有谢姓,亦从江西搬迁而来。谢氏宗祠与百忍堂的...
本来循原路返回也就没事,走不几步,猛听见阵阵狗吠,这回却是中西合璧、土洋结合,什么狗都有。我吓得赶紧跳下了田塍,换了一条道进村,这就看见了谢氏宗祠。张家湾也有谢姓,亦从江西搬迁而来。谢氏宗祠与百忍堂的占地面积大致相仿,也是一个小祠堂。门轻掩着,两个乡民坐在门前晒太阳。我不知道是否可以进去,大着胆子将门推开,乡民也不干涉。和百忍堂不同的是,谢氏宗祠显得非常凋敝,满院子杂草丛生,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有几组石墩散布在墙角杂草中,可以想见此处早年应该是气派而且辉煌。祠堂的建筑格局相当简单,有浅浅的马头墙。堂前挂了一个奇怪的匾,上面写着“宝树同庆”四个字。匾也是因陋就简,几个字居然是用纸剪了贴上去的。还有特别的地方在于,匾首写了“历翰林院大学士家祖太公再塑全身”,落款为“嗣孙谢培老屋全庄叩拜”。看后稀里糊涂,不明就里,而且在祠堂中,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个“全身”,仅仅有一张宗族谱系表,代替了供奉的主位。 从谢氏宗祠出来,问晒太阳的乡民,“宝树同庆”是什么意思。我们猜测大概是宗族中宝字一房与树字一房合祀的祠堂,因为祠堂和大门前的灯笼上悬的一为“宝”、一为“树”。乡民说他们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一定不是我们猜测的那意思。其中一个拄了双拐的老人说,这是先生起的匾名,要问先生才知道。 离开谢家祠堂,看到了一眼石井。王教授一向对于民间的公共设施非常有兴趣,撺掇着我过去拍照,这时石桥边有一小花猫正晒太阳。我想这也是王教授所爱,生怕惊动了它,悄悄绕过猫而到了石井拍照。井水清冽,井壁上满生石苔,当然是一眼好井。让我尤其惊讶的是,当我拍完井回头,王教授和猫正依偎在马路的那一边,一副哥俩好的场景。朱教授一个劲地感叹道:缘分啊,缘分,王教授坐到马路对面的台阶上,也不见有什么招呼和动作,花猫自己就慢慢地挨了过去。这个我信,但是王教授的下一个十分多余的动作却完全破坏了他的“小动物天使”的形象,他不该打开自己的矿泉水瓶,将水淋了花猫一头,一边还带着关爱的口气说:洗脸,洗脸。据我所知,猫不是用水来洗脸的。猫吃了一吓,跑了开去,再也不到王教授身边来了。 后来当然也遇见了一些事情,比如说正好遇见这里嫁女儿,拖了两卡车的嫁妆。拍了一张大公鸡的照片,引出王教授喜欢拍芦花母鸡照片的故事,其中,认为最高雅的芦花母鸡有着俄罗斯贵妇的气质如同安娜·卡列尼娜云。拍了路边的老牛小牛吃草。出张家湾后,计拍了:村妇挑柴草、一破落村祠、溪边洗脸的小孩、一片芦苇、两座庙宇、王教授腾空飞越小溪、等等。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朱教授则忙着接太太的电话,那里菜已经上齐,朱太太一人在酒桌边正苦苦守望中。   谢氏宗祠 谢氏宗祠 乱草中的石墩 石井 王教授和小花猫 拖嫁妆 大公鸡 朱、王教授和挑柴草的女人 凋敝的村祠和土地庙 溪边洗脸的小孩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谢氏网(www.xies5.com) © 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495576669@qq.com 谢氏网QQ群:333292127 粤B2-20100320
  •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QQ:99437381,我们会在两个工作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