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谢氏文化 >> 文化研究 >> 内容

谢氏文荟五百年

时间:2018/10/8 22:16:32 点击:

  核心提示:泗门谢氏自明代成化(1465-1488)发迹以来,官宦辈出,历代不衰,谢迁七世孙谢钟和,一名亮垣,字薇居,临洮府税课大使谢鼎新之子,康熙时官四川龙安府知府,在任时政绩显著,时人称廉吏。谢钟和从仕后念念...
  泗门谢氏自明代成化(1465-1488)发迹以来,官宦辈出,历代不衰,谢迁七世孙谢钟和,一名亮垣,字薇居,临洮府税课大使谢鼎新之子,康熙时官四川龙安府知府,在任时政绩显著,时人称廉吏。谢钟和从仕后念念不忘其先祖功业,他出资在邑城龙泉山麓重修文正公祠,并赎回谢迁弱冠时读书处“状元楼”之产业,访得祖遗文正公《归田稿》八卷,康熙丁卯年(1687),谢钟和在大名府同知任上时,在官署锓版重刻谢迁《归田稿》,才使此孤本得以流传。 康熙壬申年谢钟和致仕归里,在泗门大学士楼西侧构建了“知止斋”书屋,自题匾额悬于斋,以阅书著述逸老,并重刊谢敏行著《东山志》十九卷。乾隆三十八年(1754),乾隆皇帝下旨纂修《四库全书》,各省巡抚遍访遗书,《归田稿》被浙江巡抚采进,收录于《四库全书》。      《两浙輶轩续录》著录中有泗门人谢宜相,字赞皇,号且木,文正公后裔,寄藉顺天,中式雍正甲辰年(1724)顺天乡试解元,官四川彭水酆都县知县,任满九年后归里,遂不复投觐,在乡发心修葺阁老府第,整理先祖所作文稿、收集汇编乡党文牍,著有《都门寄迹稿》;《蜀中宦游稿》;《归里稿》等等,谢宜相为官清廉,一生无所积蓄,其殁后家人贫困潦倒,甚至无以为活,家业随之败落,谢宜相一生所积存诗文遗稿、敕命典籍等物最终未成传续。      清康、雍年间,泗门有谢氏族裔谢起龙,字天愚,号蕉轩,九应省试不遇,时有新任浙江乡试同考官张公与谢起龙相知颇深,雍正七年(1730),谢起龙以府学岁贡得候选训导衔,之后就绝意仕进,在汝湖之畔筑“蕉雨轩”为书屋,著书讲学,娱老终身,时人称“蕉雨先生”。谢起龙著有《俗礼解六卷》、《东山志十卷》、《毛诗订韵五卷》等。      谢起龙子谢秀岚,字南铭,号雪渔,郡庠生。谢秀岚自幼苦读,博览百家之文,所造极深,后无意科举,遂与渔蓑相伴,玩雪自乐,专肆其力于诗,时陈梓、汪梅津、景秋崖、郑世元等倡古学于海滨,秀岚与诸大诗翁书简往复,连夕唱和,殆无虚日。秀岚家有父遗藏书颇丰,亦富藏画。  泗门南谢“永思居”是清末举人谢宝书的书斋。这位被后人尊称为“诗文宗匠”的文人出生于泗门大方伯第,系方伯公后裔,其父谢家兰,字慎斋,以诗书闻于乡。谢宝书与杨积芳、诸章达并称姚北三诗仙,三人此唱彼和,同声相应,结了一生的翰墨因缘。光绪三十四年(1909),谢宝书在泗门汝仇湖畔,集资创设汝湖初等农业学堂,学界诸人竞相助之。民国十二年(1923),徐松坡、经贯之、谢宝书等在泗门阁老府旁创设姚江同声诗社,徐松坡任首任会长。民国十三年(1924),徐松坡因病去世,诗社同仁公推杨积芳为正社长,谢宝书、诸章达(字天自,清廪生,民国初任教于泗南“县立乙种农业学校”,后任慈溪锦堂学校校长)任副社长,经贯之为理事。姚江同声诗社鸿燕传书,广交天下诗友,出版有《姚江同声诗社》初编、二编、三编。谢宝书为收集邑中先正艺文,辗转访求,苦心校理,历六、七之寒暑,永思居校本《姚江诗录》八卷终于成稿,并于民国二十年(1931)由中华书局石印,谢宝书继黄梨洲、倪復野、张罗山之后又集成姚江诗文鸿篇。民国二十一年(1932),谢宝书还依照家藏明代祖先真像原本编辑了《余姚四门谢氏明代祖像》二十四幅付以铜版印刷,才使谢氏明代先人真容留存于世。谢宝书苦心收集乡贤遗稿残本及诗社文稿数十年,所收均入其南谢“永思居”珍藏,“永思居”所藏先正文稿及同声诗社诗文原稿极丰,谢宝书均视为宝芨。可惜谢宝书去世后,历经岁月变数,其“永思居”所藏文稿典籍均已散佚,如今已不知所踪矣。    民国时期,泗门还出过一个在近代藏书史上影响较大的人物,此人即中国金融闻人谢纶辉之子谢光甫。谢光甫,字永耀,泗门后街人,寓居上海,曾任上海总商会会董,中国通商银行常务董事,后出任中国通商银行总经理职务。谢光甫生平喜好收集古籍善本,并乐此不疲。因谢光甫是沪上知名的金融人士,在上海掌握了数家银行、钱庄及鑫永记地产公司的股权,经济宽裕,他在购置古籍时出手大方,每遇珍本均不惜以重金购置,沪上书贾及掮客均尊其为上宾。“谢氏永耀楼”的藏书数量极丰,并多珍籍善本,其中有:明嘉靖版刻本《吾学编》;明末文学家冯梦龙批校明嘉靖版《汉书》;万历刻本《盛明百家诗》等等,楼中所藏书籍均钤有“余姚谢氏永耀楼”藏书印。遗憾的是谢光甫英年早逝,其收藏事业无人继承发展,谢氏永耀楼藏书最终逐渐散出,流入市肆,如今在皖西学院图书馆等地方图书馆,还零星保留着盖有“余姚谢氏永耀楼”钤印的藏书。      “姚江儒术宗王子,汝水渊源溯谢公。欲仗诸君扛鼎笔,为乡为国挽颓风。”这是近代诗家谢翘寄姚江同声诗社的诗文。谢翘(1891-1965),字琏昌,自号翼唐,泗门人,自幼喜学诗文,有天赋神气,后受业于慈溪人魏拜云,耽情书法,初学汉魏诸碑,后得唐宋诸家遒劲淳厚之风,工隶楷行草,尤擅擘窠大字。      1930年以后,汉口市面诸多招牌均为谢翘所书,落款“绍兴谢翘”或“余姚谢翘”。谢翘生平好古博物,尤喜搜研金石刻文,有书屋名谓“景脁轩”,收藏有大量明清古籍善本,其中仅甲骨金文、汉魏唐宋碑拓就有数百种之多。谢翘早年加入姚江同声诗社,后与管雪斋、汪珠浦等在武汉结“扶雅社”,以诗文相砥砺,解放后加入上海乐天诗社,吟赋唱酬,至老不倦。著有:《汉隶千字文》、《石鼓文考》、《景脁轩诗钞》、《四门竹枝词百首》等。    

Tags:五百 百年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谢氏网(www.xies5.com) © 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495576669@qq.com 谢氏网QQ群:333292127 粤B2-20100320
  •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QQ:99437381,我们会在两个工作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