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谢氏文化 >> 文化研究 >> 内容

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魂归万载

时间:2018/10/8 22:16:32 点击:

  核心提示:(胡学正 郑晓江 记者 邓安 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魂归万载

      

听说在宜春万载县发现了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墓,我们即刻驱车上路。谢灵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其诗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贯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之韵味,一改魏晋以来晦涩的玄言诗之风。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诸大家,都曾取法于谢灵运。可我们知道,谢灵运之家为晋宋豪门士族,谢公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出生后不久寄养于钱塘(今杭州)杜家,15岁时回到建康(今南京),出任过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多活动于建康、始宁等地,怎么会与宜春的万载有关系呢?特别是,他怎么会被葬在万载呢?


   

内刊载的谢灵运像

谢灵运袭封康乐公

    行前取《万载县志》一观,内称:在吴之头楚之尾,山高水清,禾谷丰硕。地势隐然,负山带江。山水清阝奥(AO,与同音),风气厚密……万,岩邑也,其山山聿山卒而嵯峨,其水萦纡而绿波。域内奇观,必曰山水。万载地虽僻处,而层峰叠嶂,锦浪纹波,胜致幽景,亦足供高士名流游览栖隐。且灵气所钟,代有哲人。可见万载不仅是五谷丰腴之乡,且是环境清幽生态极好的人杰地灵之地。三国东吴大帝黄武年间(222229年),万载开始单独设县,当时叫阳乐县,县治设如今该县的罗城镇。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阳乐县改名为康乐县,由此与谢氏家族发生了紧密的联系。

公元382年,前秦皇帝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次年率九十余万军队南下灭东晋。秦军前锋为二十五万人,由苻坚之弟苻融率领,很快攻下寿阳(今安徽寿县)。东晋以谢安(谢玄叔父)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以谢玄(谢灵运之祖父)为前锋都督,在淝水一役中,以少胜多,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苻融军,立下赫赫战功。谢玄因此而加都督徐、兖、青、冀、幽等州,封康乐(今万载)公,食邑二千户。谢玄生有两个儿子,长子谢王奂,幼子谢琼(或谢混)。谢王奂天性迟钝,26岁便夭亡了,但却生了四个儿子,依次为谢公仁、谢公孝、谢公信、谢公义。谢公义,字灵运,为谢王奂幼子,生于晋孝武帝太元十年(公元385年),长得灵秀漂亮,聪明好学,谢玄视之若掌上明珠,曾感叹说:我生了谢王奂,他很笨,但他却生出了灵运这样聪明的儿子!谢灵运4岁时,祖父病重,临死前谆谆嘱咐家人一定要把灵运带好,培养成才。公元393年,谢灵运八岁时袭承康乐公,世称谢康乐,仍然食邑二千户。

谢灵运冤死广州

    谢灵运十五岁时,去京都旧居作乌衣之旅,受其叔器重,赞曰:文章之美,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南朝挖制区)莫及。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谢灵运已二十岁,出任琅琊大司马行参军,后任太尉参军、中书侍郎等职。南朝刘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刘裕取晋立宋国后,降谢灵运的封爵为康乐侯,改食邑为五百户,起为散骑常侍,转太子左卫率。永初三年(422年),由于刘宋王朝对谢家始终怀有疑忌,谢灵运被降为永嘉太守。谢灵运自恃门第高贵,又才华横溢,非常高傲,曾说,天下有一石,建安诗人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余下一斗由自古以来及现在的闻名之人共分。他恃才傲物,自以为在政坛上应受到格外的器重,殊不料反遭朝廷排挤,被调离京城建康(今南京)。所以在郡心情烦闷,不理政务,一味纵情山水。平日写写诗文,以宣泄胸中块垒。一年后,称疾辞官。

刘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年),文帝刘义隆为巩固其统治,对世家大族采取笼络政策,谢灵运由于名气大,被征召为秘书监,还被指定撰修晋史。但时隔不久,谢灵运就看出皇帝对他表面上尊重,实际上惟以文义接见,只是要他充当一名文学侍从罢了,并无政治上加以任用的意思,而朝中真正受重用的却是些名望才干远不如他的人。不久,谢灵运再辞官归始宁,与朋友往来吟咏,或率领数百随从出入于深山幽谷,探奇觅胜。

谢灵运酷爱登山,而且喜欢攀登幽静险峻的山峰,高达数十丈的岩峰他也敢上,可以说是古代第一位攀岩运动的先行者。他登山时常穿一双木制的钉鞋,上山取掉前掌的齿钉,下山取掉后掌的齿钉,于是,上山下山分外省力稳当,这就是著名的谢公屐。刘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宋文帝又让他出任临川内史,但他还是不理政事,终日出游,被地方官员纠弹,要治他的罪。谢灵运不服,反把有关吏员扣押起来。他还赋诗一首: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将刘宋王朝比作暴秦政权,并以张良、鲁仲连自比,暗示要像他们那样为被灭亡的故国复仇雪耻。这种行为和言论,加重了他的罪名,被判免死流放广州。可是刚到广州,朝廷的公文又到了,诬他又犯下了新的叛逆罪,命令将他就地正法。元嘉十年(433年)10月谢灵运在广州被处弃市刑(当街斩首),死时仅四十九岁。一代文豪犹如一颗流星,在历史的天空划过一道短暂而耀眼的光芒,倏然而逝。

谢灵运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由其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除诗文创作外,他还兼通史学,精通佛教老庄哲学,工于书法、绘画。宋文帝刘义隆曾称赏他的诗和字为二宝。他跟庐山东林寺的名僧慧远也有深交,尽管慧远比他大五十来岁,两人还是很投缘。慧远圆寂后,他特地写了一篇祭吊的名文《远法师讠来》,一时洛阳纸贵。

 

康乐人崇祀康乐公

    由于谢灵运食封康乐,在万载县的影响可谓深远,成为历代妇孺皆知的人物。该县谢姓百姓对他更是有口皆碑,言必谈谢公康乐侯,并以此为荣耀。不仅如此,该县历代文人雅士及至县衙都十分敬重谢灵运,据县志记载,元至正七年(1347年),由僧人片云募款,邑人龙王向在该县东北十里名丁田的地方建了一座桥,就以康乐侯灵运名,叫康乐桥。此桥为康乐县(今万载县)最大的一座石桥,四墩五孔,全长98米,是万载到宜丰、铜鼓的必经之桥。如今还稳稳当当地横跨在蜀江之上。另有一条河名为康乐水,在邑东北三十里,《环宇记》云:谢康乐尝游此,因名。源出谢山,东流出西江桥、黄田桥、锦江桥、万岁桥,至丘江会龙河水绕于上高。

为纪念康乐公谢灵运,该县在明代前就建有三处康乐祠,其一在县东的小水双江桥侧;其二在康乐桥左,元至正年间建,由欧阳元书额:康乐祠。其三在该县东北四里的杉树亭,人称相公庙。清邑副贡何艮曾题《谢康乐庙》五言诗一首:先生六朝秀,敛迹谢宠禄。发韵寄烟萝,超兴自林麓。凿险搜洞壑,缒幽穷水陆。逸翰纷云委,纟寻旨交绮属。荒祠托岩阿,遗像祀山足。虚忄晃暗尘生,古座苍苔伏。容范虽代去,徽猷动心曲。视瞻荐萍藻,高风彻流俗。

为使文事昌盛,激励后人好好读书,求取功名,尤其像康乐公谢灵运那样有文采,清代万载县还建有两座谢灵运读书堂,其一在县北四里,地名叫山峡的地方,台上石砚至今犹存;其二在县东北二里,地名叫厂塘的地方,此遗址后改建为公祠。


   

康乐桥

谢氏族谱现身茭湖

    古邑万载,已有1700多年的建县历史。从古至今,历史文化名人对万载影响最大的当属康乐公谢灵运。县史志办副主任胡学正一日在茭湖乡为招商引资印刷的一本摄影画册看到一幅《灵运公传》的照片,引起了他的注意。经打听,这些照片均出自县财政局局长卢仕星之手,卢局长告诉他,《灵运公传》拍自茭湖乡谢溪村南源谢家族谱。这一消息引起了胡学正极大的好奇,莫非茭湖谢家与谢灵运有什么渊源?他问:族谱如今何在?卢说已还,很难索取。无奈,胡先生又委托县旅游局局长黄成寿到茭湖之机,请茭湖的易新球乡长把谢氏族谱借来。几经曲折,20046月的一天,两册布满虫眼,弥漫着历史烟尘的《万载南源谢氏族谱》终于摆上了胡的案头。所得两册族谱为卷二和末卷,均为1912年版。卷二计169页,是康乐(堂)谢氏分派世系图,记载了康乐谢氏始祖谢裒之长子谢奕支下繁衍生息的情况。世系图表明,谢奕为谢灵运之曾祖父,谢灵运是谢氏康乐堂第四世孙。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康乐堂谢氏已发展绵延至五十世。但这茭湖谢氏是否有拉郎配即把历史同姓名人强拉入家族之疑呢?经细心研读,谢氏族谱并没有强拉硬拽的痕迹。如从始祖谢裒往下代代延续,俱有字、号和生殁日期,归葬地点也记载得相当清楚,一环扣一环,无懈可击。如谢灵运之祖父谢元(即谢玄),是这样记载的:奕公之子元,字明珠,一字幼度,小字羯。东晋建元元年癸卯十月十六日丑生。自少多颖悟,与从兄朗俱为安公所器重。安公常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必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公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正欲其生于庭阶耳!安公悦。兴宁元年癸亥征为篆。乙亥诏监北军,庚辰为冠军将军。建勋淝水,封康乐公,赠车骑将军。宁康十二年丁亥为会稽内史。戊子十三年钅监书康乐公谢元卒,谥献武。葬乌衣巷屋后凤形。子二王奂、琼。

关于谢灵运的记载是这样的:王奂公幼子公义,字灵运。少好学,灵心秀质,吐吸山川,与颜延之齐名,文章为江左第一。刘宋乙丑官任秘书监,癸酉为临川内史。袭封康乐侯。东坡云:南台二谢无人继。即指公与眺也。晋宁康甲申六月十八辰生。宋元嘉庚寅四月初三子卒。葬北关外厂塘莲花形卯山酉向。合邑塑像崇祀,丁田建祠,永享香火。配夫人高氏,晋宁康甲申八月初二寅生,宋元嘉辛卯九月初一午殁。葬槽头石马下虎形巽山乾向。子一凤。其中厂塘位于万载县城郊外。槽头则在万载茭湖乡境内。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似此等记述详尽,自不容置疑。康乐谢氏族谱历经八修,首修于明嘉靖年间,二修于明崇祯年间,三修于清乾隆乙亥年(1755年),四修于清道光癸末年(1823年),五修于咸丰辛酉年(1861年),六修于民国元年(1912年),七修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八修于1996年。万载康乐堂谢氏族谱结构之紧密,述说之详备,令人叹为观止。

 

灵运墓葬惊现万载

    族谱中已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息:谢灵运归葬于万载县北关外厂塘莲花形,方位是卯山酉向。且建有祠庙,塑像崇祀。核之以当地的村书记,证实该村确实有莲花形这个地方。我们一行在平坦的万(载)芳(溪)公路上急驰,在离县城2公里的地方,向右拐进了一条小道,这里林木葱郁,修竹万竿,环境宜人。在谢氏后裔谢细牙的引导下,我们穿过竹林,有屋舍五六栋,平展展的稻田,齐整整的菜园,三三两两的农人在田地里劳作,清亮的渠水哗哗流淌。走过弯弯曲曲的田埂小道,爬上一个山头,谢细牙不无自豪地说:瞧,这就是我们谢家的祖先灵运公墓!果然,在这小山顶上,傲然挺立着一块麻石墓碑,坟堆不高,无衬砌,墓碑亦无缺损,方位与族谱所载吻合。细瞧墓碑,只见上面刻着:合族嗣孙某某立,始祖谢公讳灵运字公义之墓。光绪七年春月重修。我们按捺住怦怦直跳的心,左右观览且拍个不停。此地几座山头,山形浑圆,呈莲花状组合。墓旁翠竹掩映,墓前有谢康乐庙遗址,当地人称相公庙

面对荒冢,我们唏嘘不已,想不到一代文豪竟葬于斯!他的名字在中国文学的殿堂之上熠熠生辉,他的诗歌千百年来滋润了多少学子,至今还令万众景仰。

在山下农舍中,一位瘦小精悍的农民正坐在门槛边吃红薯粥,脚上穿着高统套鞋,显然刚从地里回来。他叫李细牛,时年65岁,他告诉我们,文革前他因没有房屋可住,曾在灵运墓前的相公庙里作为守墓人住了一年多。这座庙原有上下二栋,还有厨房,每年谢氏后裔都会来祭扫祖先,供奉香火。可是,文革开始后,这座庙在破四旧中被人拆掉了。里面用香木雕的谢灵运塑像及土地菩萨也被人烧掉了。墓碑也被人挖起来放在田沟里挡水用,是近来才起出来重新埋上去的。关于谢灵运的传说,李细牛还知道不少,他说,谢灵运有一脸好胡须,所以又称谢灵运为铁须太祖


  

   清光绪七年重修的谢灵运墓碑

谢氏后裔繁衍山林

    辞别李细牛,我们又驱车驰往茭湖乡。一为寻访谢氏后裔,二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物证。忍住一路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茭湖乡谢溪村南源,但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茂林修竹间,或有一簇簇红叶如火如荼。路旁泉水丁冬,涧水淙淙,鸡犬之声相闻,袅袅炊烟飘荡。我们不禁赞叹:这是一处安谧宁静之所,千百年前更不失为一个远离尘世的避难之地。在一间洁净的农舍里,我们见到了康乐堂谢氏族谱的持有者,今年66岁的谢福才和62岁的谢荣光,两位老人精神矍铄,热情好客。谢荣光告诉我们,灵运公的夫人高氏葬在茭湖槽头石马下虎形的巽山乾向。自康乐谢氏始祖谢裒以降三十一世、三十三世和三十六世谢氏后裔分别迁往万载西都(今县城康乐街河西)锦衣坊源濠里、双桥乡昌田村和鹅峰乡东溪村后,因当时没有公路,交通不便,族人们就议定,灵运公之墓由万载的谢氏祭扫,灵运公夫人墓由茭湖的谢氏祭扫。所以他们每年清明都要去祭扫灵运夫人墓,代代相传,从未间断过。他还告诉来访者,灵运公袭封康乐侯,其封地包括所葬之地莲花形在内,幅员横直有九里之广。

    谢福才又向我们展示了清咸丰辛酉(1861年)重修的《万载谢氏族谱》,上面载有谢奕、谢玄、谢王奂、谢灵运、谢凤等人的画像,并各有祝赞之词,另载有祖坟山地形图等。其中谢氏宗源图上表明,申伯为谢氏受姓始祖,周宣王之元舅姜申伯佐王,复文武之政,以有功封王室,因出封元舅于谢,以邑为姓,至谢玄功封康乐公时已是三十九世,谢玄的父亲有六兄弟,依次为谢奕、谢据、谢安、谢万、谢石、谢铁。自谢玄始,因功封康乐,该支家族堂号即命名为康乐堂,而谢据与其他兄弟则为宝树堂东山堂陈留堂则为总堂号,因始祖受姓时谢地属陈留,故曰陈留郡。至于何年间迁徙到万载来的,在《万载西都谢氏族谱》(康乐堂)上有着一段源流记载,谢灵运在广州被害后,其孙超宗始由金陵来筠(今高安),复由筠居万。

    看着泛黄的家谱上的记载,我们脑海中不由出现一幅这样的逃亡图:谢灵运在广州惨遭杀害后,其后裔惊恐万状,四散逃亡。为逃避朝廷株连追杀,他们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悄无声息地逃离了居住多年的高贵繁华的公侯府。急急如漏网之鱼,天地之大,何处容身呢?他们自然想起了封地康乐。于是,灵运的子孙押着灵柩车,一路不事声张,晓行夜宿,直望康乐故里而来。路过高安,小住了些时日,又启程奔万载。到了康乐故地,便将灵柩安厝于北关外厂塘莲花形。为防官军追杀,一行人便扎进了深山峻岭的茭湖槽头隐居,自此由槽头而朗源,由朗源而如今之风景秀美的南源,谢氏世世代代便在此休养生息。风景优美的茭湖南源,虽不是他们的初生之地,如今却成了他们生活的乐土。

然而,建康(今南京)王、谢居住的乌衣巷,在刘宋统治集团的倾轧中,也就从此衰败下去。昔日的繁华不再。朱雀桥边,野草竞相开花;乌衣巷口,一轮斜阳孤悬。燕子年年照旧飞来,却再也找不着旧时王家、谢家的高堂广厦,只好飞进了寻常百姓家……

灵运实墓万载唯一

    谢灵运一生纵情山水,多在浙东一带游历。其死后葬于何处从无确说,是否就是万载县一处呢?我们带着深深的疑惑翻阅了大量史料,均无记载。再在网上点击搜索谢灵运墓,发现有三种说法,一说谢灵运死后,他的次子扶柩回到永嘉(今浙江),建墓于温州城里。一说在江西高安,云当地文物资料显示,南北朝(宋)山水诗画的开创者谢灵运曾受贬于建成县(今高安)为官,一生以创作山水诗画著称于世,后积劳成疾逝于建成县,葬于城南门。谢灵运墓墓葬地面墓堆的遗物早已被废,不过地下墓葬保存完好。还有一说是清雍正《浙江通志》标点本上载有宋临川内史谢灵运墓。

我们为核实有关史实,又专门致电浙江省方志办,以及温州、上虞、绍兴、高安等市、县有关部门,回复说:该地均无实墓,只是将有关史料记载移于网上而已。至此,可以断言,在全国范围内,谢灵运实墓仅只万载一处。

谢灵运袭封康乐公,万载的山山水水供养了他,死后魂归康乐食邑,大概也是天意使然罢。据万载县谢灵运墓复修筹委会会长谢启勇说,谢氏后裔已着手筹资修整谢灵运墓和复修墓前的谢康乐庙,好让祖先安息于九泉之下。并准备在明年清明节举行祭祖活动,让历史文化名人重放光彩。

         孟春公后裔21世孙:谢思明  收集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上一篇:谢氏历代祖先
  • 下一篇:谢氏起源
  •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谢氏网(www.xies5.com) © 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495576669@qq.com 谢氏网QQ群:333292127 粤B2-20100320
  •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QQ:99437381,我们会在两个工作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