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09感动垫江谢氏十佳宗亲 感动辞 谢家财军人世家本色犹存,敦宗睦族倾注爱心。龙凤谢家石板谢家财一家三代七人从军报效国家;在家乡又率祖孙投身宗亲事业,慷慨解囊作奉献,精神可嘉...
2009感动垫江谢氏十佳宗亲
感动辞
谢家财——军人世家本色犹存,敦宗睦族倾注爱心。龙凤谢家石板谢家财一家三代七人从军报效国家;在家乡又率祖孙投身宗亲事业,慷慨解囊作奉献,精神可嘉,令人感动。
垫江谢氏宗亲联谊会 2009年12月
个人事迹:谢家财,男,77岁,中共党员,曾参加抗美援朝,退役后,历任原高安区武装部长,现为垫江谢氏宗亲会名誉会长。
家财宗亲热心宗族联谊事业,积极参加南阳,武汉恳亲大会。自2002年,全县合族修志至今七年,每届年会都向县联谊会或一百,或二百捐助经费,以保障活动顺利进行。2008年度在县第六届年会上,更是动员全家祖孙三代有9人一齐参加年会,为大会捐助经费200元,另捐2000元修建“谢源大宗祠”。
感动辞
王文英——尊老爱幼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美德,也是生命链条绵延不断的保证,谢家媳妇王文英在青年丧夫的艰难岁月,毅然承担起瞻养年迈公婆,抚育稚幼儿女的责任。20多年来,用她无尽的辛劳和爱心,谱写了一曲垫江谢氏宗亲敬老爱幼的赞歌。
垫江谢氏宗亲联谊会 2009年12月
个人事迹:王文英,女, 44岁,1988年初夏丈夫谢治乾不幸触电身亡,面对上有年迈的公婆,下有一个两岁多的儿子和一个待哺乳的女儿这样一个残缺的五口之家,文英毅然担起生活的重担。公婆和邻里都劝她改嫁高就,可她只有一句话:“我要替丈夫尽孝,照顾公婆一辈子”。
1991年,本村的谢治军愿意和文英共同修复这个残缺的家庭而结婚。正当幸福的曙光刚显露出来,婆婆高血压突发导致脑血栓,落下半身不遂症。在文英的精心照料下,瘫痪在床的婆婆竟奇迹般的站了起来。1995年,治军的弟弟不幸病故,其父母的赡养义务责无旁贷的落在他俩的肩上。四个老人,两个孩子这个特殊的八口之家的吃穿用度,老人治病就医,孩子上学无疑像一座大山压在他们的头上。20多年来,文英正是用这种始终如一的爱心,宽容无悔的奉献温暖着老人,呵护着全家。
感动辞
白 春——孔子曰:“百行孝为先,人之行莫大于孝”。谢氏城东支系白春七年如一日,悉心伺候至病卧床的婆母,竭尽全力,毫无怨言。二千五百多个日日夜夜,寒来曙往,里里外外,熬药、端水、喂饭、梳洗 ,践行着孝敬老人的责任和义务,真不愧为谢氏的好儿媳妇。
垫江谢氏宗亲联谊会 2009年12月
个人事迹:白春,女,45岁,城东分会人,现住白家街上。
2000年5月白春的婆母杨必珍从楼门口摔下,左肩骨折,造成语无伦次,思维混乱,大小便失禁。后来又先后四次摔伤,健康状况更加恶化。 生病中每次衣服打脏了,白春就用温热水放点盐给老人洗身子,再换干净衣,每天要换四五次,洗好的湿衣要晾三、四晾衣竿。给老人洗脸、洗脚、洗头、洗澡、擦身、喂饭,总是照料无微。老人的女儿来看望母亲,才照料一两天就持不住了说,“这个老人我难伺候,还是大嫂才行。”直到2007年2月,过去7年的2500多个日日夜夜漫长的岁月,老人最终带着满足、幸福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
感动辞
温艳惠——谢家大湾多淑女,清明祭祖见真情。大石瓦琢林谢温氏艳惠、弘扬宝树嘉风,传承谢氏美德,热心宗亲事业,先后多次为清明祭祖活动作奉献,深受族众好评,不愧为谢家的好媳妇、好宗亲。
垫江谢氏宗亲联谊会 2009年12月
个人事迹: 温艳惠,女, 51岁,大石瓦琢林分会谢家大湾人。
2003年,瓦琢林分会首届清明祭祖暨《垫江谢氏志》发行大会,在艳惠家坝子举行,一应办桌席、煮饭、烧水,均在她家厨房进行,所用瓢盆、杂物,亦是她家提供,各种佐料、咸菜一并献出。以后每年清明节前的筹备会以及第二、三、四、六届(其五、七届系分别举行)的清明活动,均在她家院子举办,艳惠都倾力操持,积极办理,所用油盐佐料,一应补贴,从不吝惜,只要需用尽量拿出。每年活动的前一天,她组织院中的姑娘、媳妇们参与洗菜、切菜、洗碗,会议中烧水、续开水,会餐时端菜盛饭这些既简单平凡又不显眼,然而又是必不可少的繁杂、琐碎的服务生活,一直干到会议圆满结束,席终宴散,打扫会场,清理碗碟、送还桌凳。这些对于艳惠都是习以为常了,毫无怨言,总是乐呵呵的,体现出她那善良厚道,待人和蔼可亲,性格温柔热情的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
感动辞
谢碧胜——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多作贡献。大石谢家坝谢碧胜打工回今办起了养鸡场。养鸡本是平凡的工作,但他在平凡中勇于探索,运用科学、寻找规律,矢志不移,成了养鸡能手。用青春的年华和满腔的热血浇灌出了成功之花,为自己创造着美好的未来,为社会奉献着丰厚的财富。
垫江谢氏宗亲联谊会 2009年12月
个人事迹: 谢碧胜,男,40岁,大石捲洞谢家坝支人。碧胜精明能干,有经济头脑。在外打工,历经磨练,见多识广。2007年,他投资十多万元,建成养鸡场,各种准备就绪后,即就进小鸡2000只饲养,可谓精心认真,白天喂食供水,晚上保温加料,一有空闲时,就虚心向同行学习,认真向防疫站人员寻求防病治病、喂药、配置混合饲料等各种知识,还购回有关养殖的书籍,悉心钻研,运用科学方法指导养鸡。
半年后,所养鸡全部下蛋投产,畅销市场,对产蛋老鸡分批出售,淘汰更新,以提高产值。到2008年底,收回投资90%,接着又添养2000多只,使规模不断地扩大,前景不言而喻。
感动辞
谢道凡——建立团结和睦、幸福美满的家庭风气和生活,是千家万户的共同追求与理想。新民白云谢道凡兄弟三人,虽分家而并不分心,在他的带领下,相互支持帮助,艰苦创业。共同富裕了,却不忘父母赡养之恩,争相赡养,让老人安享晚年。
垫江谢氏宗亲联谊会 2009年12月
个人事迹:谢道凡,男,55岁,新民白云支系人。道凡兄弟3人,虽分家多年,一直分家不分心,相互帮助不内讧,孝敬父母不忘养育之恩。其三弟想买车搞运输,差钱,道凡夫妻全力借钱给三弟说:“啥时有了啥时还。”三家无论大凡小事,逢年过节,都要父母上座,欢聚一堂。其父母年事已高,不能参加劳动,生活全由兄弟三人分担,每人每月另给50元零花钱。老大道凡总是带头,从未间断,平时还不定期的100,80元不等给老人花用。2005年,道凡在新民街上买了新房,想接老人街上住,可老人执着不下山,道凡只好将自己原在山上靠公路的楼房给父母住,并利用地利之便,想方设法开了加水站,既方便了过往车辆,也增加了老人的额外收入。
2008年,道凡将自己经营多年的林木卖了500元钱,全部给了父母,自己分文不要。事迹平凡不惊人,难能可贵在坚持。
感动辞
谢 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龙凤谢平在创业的道路上,积极有为,开拓进取,成功地办起了榨菜厂和食品加工厂,走上了富裕之路,可誉为事业上的能人。
“夫孝,德之本也。”谢平家中赡养着三为老人。平日里膝前承欢;病痛时,让老人住院救治,还要日夜守护,直到终老上山,当赞为家庭中的孝子。
垫江谢氏宗亲联谊会 2009年12月
个人事迹:谢平,男,36岁,大石狮子庵人。家住杠家龙凤。1990年,谢平去一家预制场打工,以后独自搞农用运输、客运、自办榨菜厂。2008年,数百吨榨菜畅销,除上缴税费、还清全部贷款外,还收获了丰厚的利润。更即投资10多万元扩大榨菜加工厂规模,另投资2万多元办起加工玉米、面条、红苕粉丝、米线和榨菜酱油一条龙生产线。2008年是谢平事业成功的一年,这时,其岳父生病住院,当岳父尚未出院,八旬高龄的母亲因高血压昏倒,左腿股骨折,也相继住进医院。时不久,其岳父病逝,其母经一月多的疗养,略有好转,即送县医院手术,术后,尚能杖行。可不幸又一次摔倒,右腿骨折,因高血压,不能二次手术。完全瘫痪的母亲,大小便都是谢平抱着进行,妻子端盆接。至冬月下旬,其母脑梗死,撒手人寰。两位老人住院、手术、死后安葬,花去10余万元。无论是作为女婿、作为儿子,谢平都做到了尽孝尽责。
感动辞
谢采龙——合族修志无私奉献,宗亲联谊尽心竭力。大石谢家坝采龙君虽年逾八旬,而为宗亲事业劳碌奔波、不计名利、不遗余力,其行可嘉,其德可颂,深受族人的爱戴和敬重。
垫江谢氏宗亲联谊会 2009年12月
个人事迹:谢采龙,男,83岁,退休干部,大石捲洞村人,县宗亲联谊会顾问。
采龙宗亲不顾年高体弱多病,于2001年3月,与垫江谢氏人中一大批有识之士共同发起、组织、参与垫江谢氏合族修工作。他竭力赶回老家,承担捲洞桥、谢家坝两支系的登记任务。往返于忠县及县内的许多村社院坝,行程200余里。对不知其准确地址的,一路向行其家,对不知其确切名讳的,找老人重温回忆,发现错漏的,第二天又专程补正,为编写世系图提供了准确依据。 2003年,《垫江谢氏志》成功发行,采龙宗亲送书上门。仅谢家坝一支就购书19本,占登记户的112%。有11户迁居外地和外出打工的户未购买志书,第二年清明节,他又带上志书亲自送到其家。以后每年清明节,采龙宗亲都要回老家组织动员族众参加祭祖活动,从未间断。他说动20多位宗亲自愿为修建大宗祠捐款3500多元。采龙宗亲与另几位顾问一道,热情参加县宗亲联谊会的历次大小会议,献计出策,多次捐款,是县族会的坚强后盾。
感动辞
谢文信——为合族不辞辛苦,为宗亲奉献余热。大石豹山村谢文信为修志百里奔波,任劳任怨,为族众呕心沥血,尽职尽责。其美德懿行实令人感动、让人敬佩。
垫江谢氏宗亲联谊会 2009年12月
个人事迹:谢文信,男,80岁,中共党员,退休干部,现任垫江谢氏宗亲联谊会瓦琢林分会会长。
文信宗亲自垫江谢氏开展合族修志以来积极投身合族修志工作,组织瓦琢林支派热心宗业的人士,对本宗支人户登记造册,足迹踏遍邻近几个县的乡镇,几十个村社、院落,行程数百里,进行走访、登记、核实,做得认真细致。由于基础数据准确,使全县汇总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垫江谢氏志》成书发行,并成立“垫江谢氏大石瓦琢林支系理事会,文信宗亲当选为理事长。第二年,理事会改为分会,继任分会长。在当年的清明会上,组织全族学习《垫江谢氏志》,现场进行专题知识讲解,效果良好,受到县联谊会的高度评价。2005年,介于多种原因,年届八旬的文信宗亲还组织编撰《垫江谢氏瓦琢林部分补续要录》,于2007年清明节成书发行。族众都认为是一本好书,有历史和现实意义,更有考研和收藏价值。文信分会长带领分会一班人,对每个考上大学的优秀学子进行祝贺,对八十岁上老者去世进行悼言,受到本族赞颂。
感动辞
谢立荣——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客居他乡,情系故土。周嘉老君滩支系谢立荣因工作在外,客居四川温江。虽年近八旬,儿孙满堂,然对家乡宗亲一刻未忘。或千里返乡出席谢氏宗亲联谊会;或率全家老小回祖地参加清明祭祖活动;或出资捐款赞助族会工作,表达了绵绵怀宗意,拳拳赤子情。
垫江谢氏宗亲联谊会 2009年12月
个人事迹:谢立荣,男,78岁,退休职工,中专文化,周嘉老君滩支系人,现住成都市温江区万寿镇江南路。立荣宗亲身居外地,心怀家乡,热爱宗亲事业,多次给族会捐资赞助活动经费。 2001年初春,不远千里,从南充回垫,为垫江谢氏宗亲联谊会召开的年会捐资100元。回老家,参加老君滩支系举办的清明祭祖活动。看到先时祭祖用的石香炉上的石狮子,其中一个狮子头被打坏,又拿出200元钱,托族中请人修好,以便今后祭祖奠用。2007年,立荣宗亲携全家老幼回老家看望族亲,得知县族会活动经费困难,当即献资200元。2008年,他看到邮寄的《垫江谢氏族讯》上登的倡议书,为南阳修建大宗祠捐款500元。同时又为县族会资助500元,以表一份心意。
垫江谢氏宗亲联谊会 200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