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谢氏 >> 广东谢氏 >> 内容

谢氏堂号

时间:2016/9/9 18:13:59 点击:

  核心提示:谢氏堂号由来...

南国楼、陈留堂、东山堂、宝树堂、江左堂、江右堂乌衣堂、会稽堂哲经堂、存着堂、敬业堂、阁老堂、起风堂、宣城堂、威怀堂、安晋堂、永思堂、承仁堂、葆光堂、世德堂、承德堂、聚德堂、同德堂、新燕堂、奕要堂、式南堂、荫兰堂、白云堂、惠恩堂、德艮堂、等堂号。

  ,是历史上常用来代表本姓氏的称号,是一个姓氏的标志,并表示姓氏文化内涵的专用术语。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都要张贴春联,厅堂里门楣上写上本姓氏的堂号。我们谢姓的堂号,其中较为著名的是东山第、宝树堂。

南国楼。这一堂号来自《诗经.嵩高》之诗。公元前823年即周宣王五年,宣王令申伯协助太师尹吉甫讨伐匈奴,平定中原,扶周兴邦,有功受封于谢邑,太师尹吉甫赋诗赞之。诗中写道:“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这八句话的意思是:申伯勤勉美名扬,继承祖业佐周王。赐封于谢建新都,南国诸侯有榜样。周王命令召伯虎,去为申伯建住房。建成南方一邦国,子孙世守国祚长。从诗中可以看出申伯的威望很高,成为周朝南方各诸侯的榜样。南国就是周朝南方国土,是称南国。所以,我们谢姓人为有申伯这样一个德高望重的扬名南国的鼻祖而感到自豪,在门楣上厅堂里书写“南国楼”,以示谢氏之声威。

陈留郡。陈留是地名,在河南开封市开封县境内。秦代设陈留县,西汉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为陈留郡,相当于今地级市范围。申伯第7世孙谢昌后,是春秋周惠王时(公元前676年—652年)的金陵太守,迁居陈留,子孙繁衍,人文蔚起,成为陈留郡的显贵世族,为当地所仰望的大姓之一。后人编注《百家姓》以及各种姓氏专著,都说明谢姓“系承申伯,源自谢邑,望出陈留。”故此,“陈留郡”就成为谢姓的代称。

东山第,又称东山堂。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了统一的西晋王朝,结束了三国时期45年的分裂局面。申伯公第36世孙谢衡,在西晋武帝和惠帝时历任守博士、散骑常侍、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等职,在五胡乱华初期,从河南太康迁居浙江绍兴始宁东山,成为谢姓在会稽东山的开基祖。西晋王朝4位皇帝,共统治51年,后被灭亡,建立东晋,又出现16国的混乱局面。谢衡之孙谢安,文武全才,名出少年,曾在司徒府任佐著作郎,不久辞官回家,隐居会稽东山,屡请不仕。前秦苻坚灭掉前燕,与东晋争夺洛阳,桓温兵败枋头。朝廷出现人才危机,举国上下的目光都落到了谢安身上,甚至有人说:“如果谢安不出来主持大局,天下苍生将依靠谁呢?”这时,谢安不得不辞别东山,入朝当了宰相,接着又指挥了著名的淝水之战,挽救了东晋朝廷。谢安由辞官隐居东山到再出东山,就成为“东山再起”成语的典故。后人为了纪念这件事情,便把谢安出仕以前所表现出来的超脱精神称为“东山风度”,把他的出仕为官称为“东山再起”,把他当年游处的山峰称为“谢安山”。特别是他的子孙更把这段历史引以为荣,都书写“东山第”或“东山堂”的横眉挂在厅堂和门楣上,以增堂室之光辉。

江左堂。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北方士族和南方士族的支持下,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建立起东晋王朝,称晋元帝。当晋元帝出巡郊游长长的队伍好不威风时,南方士族首领们兴奋说:“江东有主了,江东有主了!”魏禧《日录杂说》云:“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故人们称东晋为江左。东晋王朝之所以能够在江左执政103年,主要依靠王、谢两大家族的鼎力支持。申伯的37世孙谢鲲、谢魮及其子孙谢尚、谢奕、谢据、谢安、谢万、谢石、谢铁、谢玄、谢琰等,皆为东晋名臣,江左栋梁柱。特别是谢安在晋孝武帝元年(公元373年)在朝任吏部尚书,粉碎了桓温篡夺帝位的阴谋,担任宰相时坐镇南京遥控指挥,派尚书仆射谢尚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派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镇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等,以8万精兵战于淝水,击败前秦皇帝苻坚的百万大军,使谢氏声誉在江左更加显赫。故我谢鲲、谢魮的后裔子孙,每逢春节都书“江左堂”横额挂贴在门头上,以示谢氏为东晋高门,江左梁柱。

乌衣第,也称乌衣堂。这一堂名来源于南京市东南秦淮河南岸乌衣巷。早在三国时期,东吴国在此驻军,吴国士兵皆穿乌衣,因而将此街道称为乌衣巷。东晋建都南京,乌衣巷位于京都南门,是当时京都繁荣秀丽之宝地。东晋宰相王导、谢安就住在乌衣巷。晋帝曾亲临乌衣巷谢宅,对谢安及其子侄进行慰问。故乌衣巷成为当时政治活动中心。乌衣巷又是当时的文坛圣地,魏晋南北朝时,有名的诗人才子就有谢尚、道韫、谢混、灵运、惠连、谢眺、谢庄、超宗等人。可见,乌衣巷确实因谢姓而闻名,与谢姓的密切关系和在历史上的重要影响。乌衣巷是谢姓发展前进中的里程碑。为纪念祖德宗功,谢姓后裔以“乌衣第”作为堂名,高悬大门之上,厅堂之中,以示书香门第,光耀世族。

作者:谢铖 录入:谢非故里宗亲 来源:原创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谢氏网(www.xies5.com) © 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495576669@qq.com 谢氏网QQ群:333292127 粤B2-20100320
  •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QQ:99437381,我们会在两个工作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