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弋阳安公系枋得 号叠山 妣李氏 生三子 是勇之﹙早卒﹚、熙之、定之,没有则中、副中、刚中,也没有刚中的字号。
通灵━彦安━一鹗━应琇━枋得┳勇之﹙早卒﹚
┣熙之━孟孙 仲孙 季孙
┗定之━信孙 仁孙
江西金溪县琉璃乡澳塘村,1994年出土的墓志铭载:定之孙正兴自弋阳迁谢桥,正兴子仁仲自谢桥迁瑶岭即谢坊。瑶岭谱载:叠山有二子,大儿熙之迁贵溪谢沆村,二儿定之迁金溪县谢桥村。1289年春熙之病故在弋阳,葬在弋阳。
2、 奕公系枋得 妣杨氏 生三子 则中、副中、刚中,没有熙之定之的字号,其子孙为:则中━仁九,副中━福远、福近、福鸿,刚中━超、拔宣。
宪公━运公━光灿━庆公━枋得┳则中━仁九
┣副中━福近━77世受八━喜新﹙受一至受十,10兄弟﹚
┗刚中━开宣﹙讳超﹚━77世伯瑾━景文、景和
受八━喜新━廷坚、廷芳、廷秀,没有复海、复涛、复渊的字 号
廷坚━婆兴━彦良、秉良、顺良(福建长汀、赣州水南苑田铁炉下等)
廷芳━仁山━善良、贵良、志良(四川筠连县高山乡等)
廷秀━君用━儒宗━才聪 (广东龙川谱载 )受八原居绍兴移居于都迁龙川上坪
伯瑾┳景文━复海、复涛、复渊, 伯瑾没有寿八的纬 字 号
┗景和━复浓、复沏、复汉
复海━君兴 (信丰小江后迁龙川上坪)
复涛(龙川上坪) 复涛没有子孙的世系吊线,仁山是廷芳之子。
复渊━福宝、福珍、福顒 (居定南、南康、广东和平、湖南江华、遂川草林等)
复浓━通━仕贤、仕銮、仕舜 (居赣县长演坝、定南等)
复沏━华阳━丽宝、丽礼、丽贵 (居成都华成区圣灯乡、四川洪县、遵义等)
复汉━一致、二教、三赦 (传赣州〈县〉、龙南、广东龙川玉田等)
廷辈和复辈各有各的脉络世系吊线,廷坚与复海、廷芳与复涛、廷秀与复渊不可能是同一人。在此复涛是否出继给喜新为继子,另取名为廷芳,但无记载。复涛没有子孙的世系吊线,廷芳复涛也不是同一人,仁山是廷芳之子,仁山子为善良、贵良、志良,而廷芳是喜新之子,受八之孙。
3、寿八字九柱,脉络世系是:据公系74世大宝━永茂━觐受━耀新━78世寿八━世福祥━传敏━宗达━远栋━功里━崇栋 (寿八没有伯瑾的字号,有11个兄弟。宗达为赣县江口及兴国良村传祖)
4、根椐龙川山池的字辈:“寿(应更正为受)僖廷仁善,伯林仲成景,世绍翰皇祚┅┅”没有复字辈,说明正确世系应是:枋得━副中━福近━77世受八━喜新━廷芳━仁山━善良━伯富━林广、林福┅┅
5、在岩镇景文世系中载:“二世禧新┅┅妣刘氏生男廷坚、廷芳、廷秀┅┅”。说明禧新、廷芳是受八的子孙。
6、在龙川谢氏宗谱上记载:“超孙━苏卿━施━华━隆━宪┅┅”,可见龙川老谱早已明载上祖是奕公系,即38世奕公┅┅41灵运┅┅43超孙━苏卿━施━46华┅┅69隆━70宪━亿━运━光灿━庆━枋得━则中、副中、刚中┅┅
赣州 [申伯﹙奕公系﹚97世孙] 士洋
二、枋得(号叠山)是个迷团吗
安公系名枋得
宋史:列传第219 谢枋得妻李氏
谢枋得妻李氏,饶州安仁人也。色美而慧,通女训诸书。嫁枋得,事舅姑、奉祭、待宾皆有礼。枋得起兵守安仁,兵败逃入闽中。武万户以枋得豪杰,恐其扇变,购捕之,根及其家人。李氏携二子匿贵溪山荆棘中,采草木而食。至元十四年冬,信兵踪迹至山中,令曰:“苟不获李氏,屠而墟!”李闻之,曰:“岂可以我故累人,吾出,事塞矣。”遂就俘。明年,徙囚建康。或指李言曰:“明当没入矣。”李闻之,抚二子,凄然而泣。左右曰:“虽没入,将不失为官人妻,何泣也?”李曰:“吾岂可嫁二夫耶!”顾谓二子曰:“若幸生还,善事吾姑,吾不得终养矣。”是夕,解裙带自经狱中死。
枋得母桂氏尤贤达,自枋得逋播,妇与孙幽远方,处之泰然,无一怨语。人问之,曰:“义所当然也。”人称为贤母云
《叠山公祠堂记》——新发现的一篇研究谢枋得的重要资料
【作 者】莫道才
【作者简介】莫道才(1962-),男,瑶族,广西恭城人,广西师大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唐宋文学、骈文史。 广西师范大学 中文系,广西 桂林 541004
【内容提要】宝树堂刻本《汨罗谢氏图谱》中收录的明嘉靖二十二年知兴国事吴希贤所撰《叠山公祠堂记》是一篇研究宋代遗民诗人谢枋得的生平事迹及后人祭祀情况的重要参考资料。
先生姓谢,讳枋得,字君直,江西广信府弋阳县人。英爽豪迈,平生以忠义自许。可宝祐间,举进士,中乙科。授参军,不就。江东帅吴潜辟,属结饶、抚、信三州义兵捍御一方,五年主建康漕试,摘贾似道弊政策诸生,有“天心忿”、“地气变”、“民心离”、“人材坏”等语,并极剀切,坐诬谤,追夺两官,谪居兴国军。咸淳中,赦归弋阳。据先生首尾在兴国,若此,夫先生羁寓人耳。孤踪托迹,七八年间,无人民之寄,政教之弛去,而州人思之,既死,而俎豆之,然则,亲见之时何如也。先生以身殉宋,从容就义,载在国史,可考也。乃其夫人偕二子不屈于义,逮二弟三侄一女二婢,咸死狱中。兄君禹在九江,又以不屈死,一门节义凛然。先生家庭所渐劘可知也。
这不是很吻合 还存在迷团吗
徽明━┳君恩━━安之━━尚史﹙迁信州广丰﹚
┗君锡 君耀 君宣
应琇━┳君禹﹙早卒﹚字文德 九江之溃 不屈死 1275年九江太守.
┣君直━┳勇义﹙早卒﹚(弋东《东山谢氏家谱》载:枋得世系
┣君烈 ┣熙之━━孟孙 仲孙 季孙 另见派衍图
┗君泽 ┗定之━┳信孙━
﹙75世﹚ ┗仁孙━
宋朝大学士谢麟(1026-1094年),字应之,宋嘉佑四年(1059年)进士,北宋瓯宁人(今建阳市小湖镇塘楼村西800米处),祖籍会稽东山,申伯公六十代孙,是东晋名相谢安公的后裔,任职于江西、湖南、湖北、甘肃、陕西、广西等地,官职正五品。他为官一身清廉,爱护百姓,劳苦功高。谢麟的后裔遍布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台湾等地。
地 址:贵州省铜仁市清水大道103号(原清水南路17号) 邮编: 554300 电话:0856-5222556
三、弋阳谢氏列祖史料钩沉
(一)、枋得公世系:
谢通灵----彦安----一鹗---- 1徽明-----君恩、君赐
2应琇-----君禹
君直-----义勇
熙之
定之---信孙、仁孙
君烈字运干
君泽字正得
彦光------一龙---3与成--- --君举字桢得; 君禄字兰荪
(二)、枋得先祖资料
1、谢通灵:枋得高祖,(祖居会稽,始祖谢嘉字宜礼,第三十三世肇卿唐季官福州太守迁闽,徙邵武乌洲,至通灵为四十四世。)宋孝宗淳熙间任弋阳县令,遂开居弋阳新政乡儒林里焉(先居玉亭乡,后居新政乡)。德声惠政,迁播一邑,子孙聚居,读书明道,家风衍传不坠,公之德也!子彦安、彦光,孙一鄂、一珑。谢氏祖墓在邑二十都洪山。
据《叠山集.世系》,《叠山公谱序》
2、谢一鹗、谢一龙:枋得祖、叔祖,墓在县南二十都洪山。
3、谢徽明:枋得伯父,富阳尉摄县事,于元兵战死。
4、谢与成:枋得叔父,例赠承事郎。
以上据《叠山集.世系》《宋史谢枋得传》等
5、谢应琇:枋得父,仕浔州佥判。宋理宗淳祐八年忤上司广西转运使董槐被冤劾而死。妻桂氏封硕人,生四子,君禹、君直即枋得、君烈、君泽。
据《叠山集.世系》等
(三)、枋得昆弟资料
1、谢君禹:枋得兄,镇越学生,德祐元年正月与元兵战于九江,被执不屈,斩于市。
据《叠山集.世系》
2、谢君烈:枋得弟,字运干,镇越学生,咸淳甲戌于九江转运司运使钱静斋坐与王炎午识,相携剧谈,以家书介绍,诣兄之庐。景炎二年后死国事。据王炎午《挚谢叠山先生启》及《叠山集.世系》
3、谢君泽:枋得弟,字正得,镇越学生,景定五年修葺族谱,兄枋得作序。游太学,早有声诗文,推本邑彗星应诏书尤绝出。九江溃后,与李养吾书曰:“署为立礼生宋仁”。景炎二年后死国事,悲哉其志!据李养吾《读叠山先生北行诗跋》、《叠山集.世系》、《叠山公谱序》
4、谢君恩、谢君赐:枋得从弟,父徽明与元兵于富阳战死,二人趋抱父尸,俱死。据《宋史谢枋得传》
5、谢君举:枋得从弟,字桢得,任大理寺评事,德祐丙子元捕亲属,与弟君禄字兰荪遁迹迁居弋北信定里(今谢源东山下)定居。,泫然曰:“不有战死,无以成其忠,不有逊荒,无以全其孝,我将为宗祀计。”遂负谱牒祭器,北走大麓之野,入重山。有“从此密林休斫却,不教人复见衣冠”之句。后迁于谢源东山下居老焉。据《同治弋阳县志.卷九.人物孝友》
(四)、枋得子侄
1、谢义勇:长子,早夭。
2、谢熙之:次子,景炎元年与母李氏携弟定之避元兵追捕,匿贵溪山荆棘中,采草木而食, 景炎二年冬,同被俘,景炎三年掳至建康狱,母不屈,携女与二婢自经死,兄弟二人后移狱广陵,左丞崔某见兄弟皆荷校,曰:若非谢提刑子耶?“命赋诗,立就。崔曰:“其父以忠遁,子何罪?”,释之,授省都镇抚陈某,陈命诸子从熙之学,凡六年,资其归,遂携弟往闽省父,父命熙之归养祖母,定之留侍,父日以卖屐为生。至元二十五年自信州来福省,省父,父为坚定殉国决心,拒而不见。并绝食做诗示儿。
据《昭忠录》、《叠山集世系》等。
3、谢定之:季子,景炎元年与母李氏兄熙之避元兵追捕,匿贵溪山荆棘中,采草木而食。 景炎二年冬,同被俘,景炎三年掳至建康狱,母不屈,携女与二婢自经死,兄弟二人后移狱广陵,左丞崔某见兄弟皆荷校,曰:若非谢提刑子耶?“命赋诗,立就。崔曰:“其父以忠遁,子何罪?”,释之,授省都镇抚陈某,陈命诸子从熙之学,凡六年,资其归,遂同兄往闽省父,父命兄归养祖母,定之留侍,日以卖屐为生。随父颠沛流离,奉侍亲前,至元廿六年四月初五夜父尽节大都悯忠寺,八月定之得父门人李思衍及尚书谢昌元资助,护父骨往返万里归葬弋阳。贤而擅文,累荐不起,终不仕元。忠孝两全,自古难之,公美而兼之,概有祖德之佑,亦为本性之专也!元延祐五年,恳鄱阳周应极撰《叠山先生行实》,致语周应极转请集贤侍制闽中李道源撰《文节先生谢公神道碑》公约生于宋度宗咸淳元年前后,卒年当在元至顺后。眉山坡公言:“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此之谓也。妻彭氏,子二信孙、仁孙。
赞曰:伟哉定公,本性诚专,贤而不贵,终不仕元,
表父之德,忠孝双兼,仁者有后,瓜迭绵绵。
4、某等:枋得侄,三人同在建康狱死国难。
(五)、枋得母妻女
1、桂氏:枋得母,贵溪人,封硕人,生于宋光宗绍熙五年,卒于元至元廿三年二月廿六日,寿九十三岁。元兵南下时,叠山先生率众勤王,溃散而遁。兵至上饶,拘谢母,必欲得其子。母曰:“老妇今日当死,不合教子读书知礼仪,识得三纲五常,是以有今日患难。若不知书不知礼仪,又不识三纲五常,那得许多事!老妇愿得早死。”语言雍容,无愁叹之意。主者无如何,遂释之。桂氏尤贤达,自枋得逋播,妇与孙幽远方,处之泰然,无一怨语。人问之,曰:“义所当然也!”人称贤母云。生四子,君禹、君直即枋得、君烈、君泽。
据《宋史·列女传》、元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等
2、李氏:枋得妻,饶州安仁李梅山之女也。适谢氏,色美而慧,通女训诸书,事舅姑、奉祭、待宾皆有礼。枋得起兵安仁抗元,兵败,避闽中。武万户以枋得为豪杰,恐其煽变,购捕之,根及家人。李氏携二子匿贵溪山荆棘中,采草本而食。至元十四年冬,信兵踪迹至山,令曰:『苟不获李氏,屠而墟。』李闻之,曰:“岂可以我故累人,吾出,事塞矣。”遂就俘。明年,徒建康。或指李言曰:“明日当没入矣。”李闻之,抚二子凄然而泣。左右曰:“遂没入,不失为官人妻,何泣也?” 李曰:“吾岂可嫁二夫也。”顾谓二子曰:“若幸生还,善事吾姑,吾不得终养矣。” 是夕解裙带自经狱中死。李氏生两女三子,次女同死狱中,长子义勇早卒,次子熙之亦未而立而卒,三子定之。
李养吾《赠李节妇》诗云:猝猝多羝屈,幽幽独雉经。借渠施粉黛,聊与照丹青。
孤槥何年寄,重泉底处扃。有人能缩地,不隔短长亭。
长女葵英适安仁通判周铨,早寡无子。母父阖门尽忠于国,葬父后,遂尽鬻奁赀以造桥,桥成,投水死,乡人嘉之,名其桥为“孝烈”。至今存焉。据《宋史·列女传》、葵英事见《江西通志》
郑獬《孝烈桥》诗云:笑筑桥成竟自沉,人闻俱为泪沾襟,
至今溪上连宵月,照彻贞魂万古心!
祁州谢振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