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资讯 >> 内容

雪山嶂下印乡愁

时间:2018/10/20 9:40:21 点击:

  核心提示:雪山嶂下印乡愁 ——谢氏宝树堂寿七后裔2016年春分祭祀活动 乡愁是一碗水, 乡愁是一杯酒, 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 东江源头,雪山嶂下。在江西省寻乌县南桥镇的罗陂村,有一座600多年历史的古老宗祠,这是谢氏宝树堂罗陂开基祖寿七建造的屋宇。寿七生有福山、福崇、福优、福海、福当、福理六子,其后裔...

         雪山嶂下印乡愁
     ——谢氏宝树堂寿七后裔2016年春分祭祀活动

  
   
        乡愁是一碗水,
       乡愁是一杯酒,
       乡愁是一朵云,
       乡愁是一生情。

 

       东江源头,雪山嶂下。在江西省寻乌县南桥镇的罗陂村,有一座600多年历史的古老宗祠,这是谢氏宝树堂罗陂开基祖寿七建造的屋宇。寿七生有福山、福崇、福优、福海、福当、福理六子,其后裔不仅在这里世代繁衍,还移居到海内海外、大江南北。
        风雨送春归,喜鹊把春报。2016年春分时节,移居在广西贺州;湖南茶陵;广东平远;宜春万载、温汤;九江武宁;吉安永新、遂川、万安;萍乡上栗;景德镇浮梁;赣州黄金、赣县、于都、兴国、瑞金等地的宗亲代表共293人汇聚江西寻乌,与居住在寻乌县境内的宗亲一起祭祀寿七先祖。
       古老的宗祠,犹如当年先祖盼亲人回家的那份激动、那份喜悦、那份真情,借天洒泪渗透出宗祠天井的呢喃、浸润着罗陂故土的芬芳、流淌出马蹄迹的欢畅、沐浴出公婆石的笑脸、洋溢着古拱桥的瞳仁。
        寿七后裔怀着对天地、祖先与圣贤的敬畏之心,探源传统村落文明的优秀基因,在心灵深处印记着谢氏家族传统文化和祭祀情感为基础的乡愁。

                        马蹄迹上陂水秀
  
       寿七,于明朝永乐(公元1403—1424)年间从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携带家眷迁至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南桥镇,始居廷岭村帽石寨筠竹上,次居罗陂村石源围。见罗陂右傍局势宽平、山清水秀,于是在此地建造宗祠,从此立籍户名为“善庆”,筑陂头拦坝,灌溉农田;生生息息,繁衍出20多代人丁。立“积善馀庆”为祖训,传承着“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的精神。
       罗陂宗祠祭祀活动由祝文主持;东升宣读祭文;福山后裔润光、福崇后裔锡保、福优后裔育华、福海后裔相柏、福当后裔忠华、福理后裔宪通,前排主祭。  
      【祭文片段】 喜看今朝,人文蔚起,向上向善,繁荣昌盛,百业兴旺;慎终追远,祖德传扬,积善馀庆,瓜瓞绵延,源远流长;届兹春祭,济济一堂,酬恩报祖,左昭右穆,礼仪周详;敬献牲香,晋荐三觞,祖恩浩荡,房房赐福,代代荣昌!

                            祥云盖月下罗迳 

       开基祖寿七,生于1354年正月15日午时,殁于1439年8月13日子时,葬于寻乌县留车镇余田村下罗迳,坐南偏西朝北偏东位置,祥云盖月形,有望碑、石桅墓表。
        寿七是乔迁罗陂启族之祖,忠厚诚朴、度量宽容、孝慈友睦、卓识超群。
        寿七地坟祭祀活动由祝文主持;应贱宣读祭文;福山后裔玉梅、福祟后裔锡保、福优后裔育华、福海后裔相柏、福当后裔忠华、福理后裔宪通,前排主祭。   
       【祭文片段】 吾祖寿七,户名善庆,迁至罗陂,数百年史,灿烂辉煌:启族祖考,忠厚诚朴,度量宽容,孝慈友睦,卓识超群;开创基业,艰苦奋斗,勤劳朴素,睦邻友好,德高望重;恩深似海,业绩卓著,泰山北斗,佑护裔孙,安康幸福。
        
                             蜈蚣吐珠立旺地 
   
       寿七之妻胡氏,生于1356年2月1日寅时,殁于1435年9月11日未时,葬于寻乌县丹溪乡丹溪村旺地村民小组,坐北偏东朝南偏西位置,蜈蚣吐珠形。
        胡氏端庄静好、琴瑟调和、教子训孙、丰俭得宜。
        胡氏地坟祭祀活动由东升主持;石源宣读祭文;福山后裔润光、福崇后裔荣赣、福优后裔育华、福海后裔忠明、福当后裔红发、福理后裔金亮,前排主祭。
       【祭文片段】 祖妣胡氏,母仪端庄,琴瑟调和,相夫教子,栉风沐雨;自昔可传,事亲无惭,孝敬内助,历试苦艰,淑德千秋;唯吾祖妣,赋质纯全,温柔顺正,阃范夙娴,荆钗布裙;高风亮节,嘉言懿行,共创基业,功德卓著,世代流芳。

  
       “石结花台如玉砌,左四右三两梯通”。传统村落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布局合理的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的乡土之物、深沉丰厚的文化积淀,梳理传统村落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传承千百年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找寻和探索谢氏家族文化的精髓,传承谢氏家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的智慧、文化艺术的结晶和罗陂古村的特色,维系谢氏家族文明的根,寄托谢氏家族儿女的乡愁。

 

作者:三丰寸 录入:雪山嶂 来源:原创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谢氏网(www.xies5.com) © 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495576669@qq.com 谢氏网QQ群:333292127 粤B2-20100320
  •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QQ:99437381,我们会在两个工作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