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谢氏简介
东门谢氏,以其位于南安东门而得名。东门谢氏肇基始祖为子荣公(申伯74世、瑫公17世),由于历史原因族谱无载,生卒年月不详。
东门谢氏源远流长,人丁兴旺。自子荣公肇基东门至今有680余载,经历二十五世,繁衍人口数万,现主要聚居于福建南安东门村和东溪村。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东门谢氏人才辈出,英才荟萃。现如今,东门谢氏已成为闽南望族,泉郡名门。
谢氏源流
溯源姜姓
姜姓谢氏,溯源可至公元前3200年(至今5200年)。据《史记-正义-帝王世纪》
载“神农氏,姜姓也……长于姜水(今山西涓水之支流岐水)……”在此之后的母系氏族时期,姜姓分四支为齐、吕、申、许。西周时,宣王姬静执政出现了“宣王中兴”盛世,宣王舅姜申伯扶助有功,被封于谢地,称申国南阳(今河南唐河县吕台乡谢家庄)。从此,这支姜姓先人,便由姜姓申氏改为姜姓谢氏。这年约在公元前825年(见《诗经·大雅》)谢氏诞生。 姜申伯(名姜诚)为谢氏受姓始祖。
历代演变
先秦时,申国亡,谢氏子孙被逐至淮河上、中游,但仍有部分留于中原,出现以巨鹿太守谢夷吾为代表一支。至魏汉时,在北方出现了曹魏典农中郎谢缵一支。
这段时期为谢氏初步发展时期。
两晋南北朝,以谢缵一支(北支)出现贵宠无比,尤以东晋中叶的谢安及谢玄、谢石、
谢琰等共同指挥了关系国之存亡“淝水之战”而名闻天下,与王姓同称为“乔姓望族”。此时,更有谢氏76贤任国中要职,而且累世与各望族联婚,盛况空前,晋时“三小谢”谢灵运
、谢惠连、谢眺之谢家诗与“三王”合称“王家书法谢家诗”,诗云“王谢风流满晋书”。
隋唐五代,谢氏在中原及东南沿海均有分布,随着民族大融合,谢氏南北两支融合,并出现了会稽、陈留两大望族。唐末,谢氏有所衰退,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但此时,在祖国的西边云、贵、川三省出现“三谢蛮”大族。
宋元明清时,谢氏有较大发展,人口进一步增多,分布广泛至全国,政治地位得到恢复
,此期,诞生了许多著名家族和知名人物,如浙江富阳谢,浙临海谢,闽长乐谢、赣临川谢 、乐安谢、山东德州谢等,名人有:宋谢涛、谢绛是文学家,谢良佐是儒学家;谢逸、谢莲
为著名诗人,谢勋官至太子少师,谢谔系工部尚书,谢方淑、谢深甫官至宰相……
谢氏入闽
唐僖宗文德元年(公元888年),谢瑫公官至福建御史大夫,上柱国太师,谢氏入闽。
谢微公(瑫公4世),因赐金紫光禄大夫,建宅于泉州城内,故此巷称为“金紫巷”,后代称为“金紫衍派”,谢氏于泉始盛。
北宋时,谢仲规,任福建转运使,赐金鱼袋,建第于城中十壁坊,其地因此称“谢衙”,亦称“金鱼巷”。后代称为“金鱼衍派”。
据《南安东门谢氏族谱旧序》载“入闽八大家而谢氏居一粤。稽御史大夫瑫公(申伯58世)服官于闽。四传至曾孙微公,仕宋为金紫光禄大夫,宠遇恩泽,赐第清源,而谢氏于泉始盛。”又据《南安东门谢氏族谱》载“瑫公,字国珍,唐僖宗文德元年(公元888年)进士,历官福建御史大夫,上柱国太师,赠卫国忠肃公,唐末,避诸蕃镇兵乱于闽泉州晋江家焉。”所以,唐末,谢氏与其他姓自光州入闽,瑫公为谢氏入闽始祖。
肇基东门
莲花开基
据《南安东门谢氏族谱》载“溯我祖自唐八姓自光州入闽,吾宗子姓均属一派,而晋之金鱼房与南之东门派始于瑫公六世祖,至七世祖兄弟有三……次讳邦基,官尚书知禄大夫,即我东门所出之祖”。“自晋入南肇于十四都忠孝境后巷街(现为东门村后土楼)子荣也”,子荣公系邦基公之裔孙,现奉为东门谢氏一世祖(申伯74世、瑫公17世),为元末明初人。
东门一世祖,讳子荣公妣吴氏,生一子曰佛奴。
东门二世祖,讳佛奴公妣侯氏,生一子曰光孙。
东门三世祖,讳光孙公妣郑氏,生二子,长曰仁观,次曰智观。
东门四世祖:
长讳仁观公妣吕氏,传东房,生三子:长曰伯宽,次曰瑶,三曰麟。
次讳智观公妣李氏余氏侯氏,传西房,生三子:长曰昕,次曰埙,三曰圻。
东门自邦基公至子荣公计十世,而自子荣一世祖至公元一九二八年第四次修谱,共传至二十一世(即申伯95世),而自一九二八年至今又有四世,共二十五世(即申伯99世)。
历代蕃衍
1、自瑫公入闽后,其七世孙有三人,长讳邦宁,官至荆州知府,为浙江温州及晋江磁灶扬尾之祖;次讳邦基,官至尚书知禄大夫,为我东门派之祖;三讳邦哲,官至承事郎,为鲤城金鱼派及洪濑后库之祖。
2、由南安东门移居浙江苍南藻溪镇上九保村的先祖繁衍至今有四千多人。
3、由南安东门移居浙江温州现有数千人。
4、由南安东门移居福鼎县前街现有数千人。
5、由南安东门移居台湾现主要聚居在台湾高雄左营谢氏宗亲现有数千人。
6、由南安东门移居香港、澳门、台湾宗亲现有六千多人
7、由南安东门移居海外如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东南亚各国的谢氏先人,为当地的社会文明作出巨大的贡献,现旅居海外的东门谢氏族人也有数万之众。
8、1957年,政府号召移民,东门很多人移居龙岩、建宁、同安、南靖、漳州等地,亦有因工作、调动、经商移居全国各地。
昭穆堂号
昭穆:
据《浙南谢氏宗谱》载,申伯81世起名行共有二百字,据《南安东门谢氏族谱》载:
昭(28字):君子大懋道维世,百年孝友绪肯继。逊志时敏允怀兹,前后彰传美克济。
穆(不全,由东门九世祖启用):一国学孕,肇修人纪,持守中正,思存义里,宣昭令德,斯文进起 。
字行考:吾宗自子荣公而下凡下世,则字行皆无所考。迨七世,余按“君子”二字本是鴈行,东房曰“君”,西房曰“子”;至八世,东西房字行始同为“大”字;及九世,依“懋”字(懋道维世)、“一”字(一国学孕)为肇始,此乃东西房名字行同行之开端。“世”字以上先叙,“百”字以下续颁。
堂号:乌衣衍派,宝树传家,金紫流芳。
名胜古迹
莲花家庙
莲花家庙座落于东门莲花穴,因地传出水莲花而得名,家庙首建于清朝康熙十三年(公元1673),先后历经四次重建,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原家庙后面有“桂花宝树”一株,大厅有“明经”、“进士”、“会魁”等牌匾,埕前有莲花池,皆毁于文化浩劫。1989年由海内外谢长岁、好音夫人、谢振酬、谢瑞成 、谢泉裕、谢庭坤、谢汉星等宗亲慷慨集资进行重建,在保持原基原样的基础上使旧貌焕新颜,现家庙二进双护,家庙里有世界谢氏宗亲总会名誉会长谢东闵先生、理事长谢汉儒先生为家庙致赠“源远流长”的匾额。2013年,纳入南安市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家庙前庭翻新,整平土地,修建莲花家庙戏台一座,新加坡宝树堂谢府大人基金会敬立山门一座。
莲花家庙主要供奉东门谢氏历代祖先和支祖谢府大人、福德正神、魁星夫子等神明。家庙大门楹联为“地卜莲花祥呈高盖,支分宝树瑞献华林”,庭前对联为“
宝树庭前新雨露,乌衣巷口旧家声”。
霞霖宫
霞霖宫始建于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由本境兰林旅居印尼弟子谢纪皎先生独资捐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因时事所迫,于1966年拆毁。1983年5月由当任乡老天财、守捌等人主持,发动海内外热心族人集资兴建,按原基原向不变,宫庙于1984年竣工。
霞霖宫供奉东门恩主赵府元帅、境主尊王、剑印黑虎,宫坐虎穴,巍峨屹立,背负洋山,绿竹葱葱,前迎三狮,雄视全境。宫内有“龙飞凤舞”四个斗大行书,极为壮观,大门楹联为“忠孝徽声远,霞霖瑞色新”。大柱楹联为“忠孝矜仁里越里门无非资善地,霞霖称蕊宫绕宫阙尽是宝树家”。
东房小宗
东房小宗始建不详,重修于共和2006年,于共和2008年竣工。小宗位于莲花家庙北侧,面向东边红林岩。
东房小宗供奉东门东房历代祖先及普庵祖师,大门楹联为“东来紫气荣宝树,房显祥光灿莲花”,正堂神龛联为“脉追东山宗传宝树光前烈,源溯晋水秀聚莲花启后猷”。
石狮祖宇
石狮祖宇始建不详,重修于1986年,因307公路拓宽,于2002年由侨亲谢瑞成捐资易地重建。现石狮祖宇建筑精细,流光溢彩。
石狮祖宇供奉石狮长房先祖及谢府安王(东晋名相谢安),大门楹联为“宝树枝繁千古茂,石狮气振五星荣”,偏联为“金紫蜚声远,乌衣载誉长”。
西三祖祠
西三祖祠始建不详,重建于1999年,由族亲谢福林等人筹资捐建,祖祠为二进大厝,泥金大漆,构造清细,威严端坐于莲花家庙西侧,背负莲座,门迎高盖,祖之所蕃
,人丁兴旺,人才辈出。
西三祖祠供奉东门西三房历代先祖,大门楹联为“莲埔锦地人文秀,高盖朱缨世代芳”,偏联“乌衣衍派宗声远,莲花分支世泽长”。
历代名人
东门谢氏历史悠久,人才辈出,人文荟萃。
谢瑫,字国珍,大唐僖宗文德元年进士,官至福建御史大夫,上柱国太师,赠卫国忠肃公。
谢谌,字德诚,梁太祖开平二年进士,官至银青光禄大夫。
谢膳,字文美,大宋开宝六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
谢徽,字舜明,大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进士,官至尚书屯田中。
谢微,字舜辉,大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官至尚书职方司郎中,赐殿下金紫光禄大夫。
谢伯初,字景元,大宋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官至通奉大夫,临安府知府。
谢伯强,字景直,大宋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大中大夫。
谢彦辅,字子弼,官至奉议郎,太庙斋郎中。
谢仲规,字子方,大宋仁宗皇佑元年进士,赐紫金鱼袋,官至东路福建都转运使。
谢公发,字仲达,官至承议郎。
谢公履,字仲道,大宋仁宗嘉佑二年进士,婺州大中大夫。
谢邦宁,字宗谥,官至通议大夫,荆州府知府。
谢邦基,字宗本,大宋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官至尚书知禄大夫。
谢邦哲,字宗贤,官至承事郎。
他们身居高位,为国为民;他们世代耕读,诗书传家。由于历史原因,无法一一列举,敬请见谅。
在古代,东门谢氏耕读传家,为官清廉,为世人之榜样。在现代,东门谢氏分布于海内外,他们为当地的社会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如谢长岁、好音夫人、谢振酬、谢瑞成、谢学群、谢汉儒等,他们对家乡怀着拳拳之心,乐善好施,慷慨解囊,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卫生事业、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莲花盛世
“往昔宝树传晋史,如今莲花逢盛世”
元末明初,我祖子荣公父子溯源而上,披荆斩棘,寻得莲花宝地,为后世子孙的发展开辟出一片沃土。
数百年来,东门历代先贤们开疆扩土,耕读传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推动东门谢氏的繁荣发展。
现如今,宝树枝繁,莲花盛开,东门谢氏踏着春风,迎来了新的发展。相信我辈将与时俱进,把握机遇,续写东门新华章,再创谢氏新辉煌。
谢福生首编
谢添福更新
丁酉年正月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