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固始谢姓与“宝树堂”客家谢氏...
谢姓不仅是全国的大姓之一,也是固始的望族,据二OO八年六月统计,全县有谢姓人一万三千八百二十四人,遍布各个乡镇。河南是谢姓的祖源地之一,固始则是部分谢氏的中转地。 一、谢氏之源
谢姓的起源主要有:
1、源于任姓,黄帝之裔。《世本•氏族篇》:“谢,任姓,皇帝之后”。《左转•隐十一年》:任姓建有十个国家,其中第一为谢国。《古今姓氏书辩证》云:“谢,出自黄帝之后,任姓之别为十族,谢其一也。其国在南阳宛县,三国之际徽不见,至《诗•崇高》始言周宣王使召公营谢邑,以赐申伯,盖谢已失国,子孙散亡,以国为氏”。清代学者郝懿行《丽书堂文集•谢氏族谱叙》称:“谢氏之先,盖鼻祖于黄帝,……自周以前谢为国,春秋以后谢为氏”。
2、源于姜姓,炎帝之后。《元和姓纂》“谢,姜姓炎帝之胤申伯,以周宣王舅受封于谢,今汝南谢城是也,后失爵,以国为氏焉”。郑樵《通志•氏族略》称:“谢氏,姜姓,炎帝之裔,申伯以周宣王舅受封于谢”。又云:“申,伯爵,姜姓,炎帝四岳之后,封于申,号申伯,周宣王之舅也”。宋苏洵《赠谢氏譜序》:“粤稽谢氏之先,始出自周宣王之舅申伯,受封于谢,其后以国为氏”。广东饶平《谢氏渊源》:“溯谢氏之源,处于姜姓。西周初,成王分封同姓亲族功臣,姜氏乃是炎帝之后,亦敕封为申侯。至历王,娶申侯女为妃,生宣王。宣王即位,把谢地加封给舅申伯。申伯因地得姓,为谢姓大始祖。
3、源于其他姓氏改为谢姓。《旧唐书•文苑传》载:卫州人谢偃之祖孝政,在北齐做官,本为鲜卑族人,姓直勒氏,后改为谢姓。另据谢钧祥先生考证:“谢姓大多数为汉族,同时还分布于壮、侗、瑶、白、苗、黎、彝、回、满、土、畲、布依、仫佬、仡佬、土家、朝鲜、蒙古等氏族及台湾土著中”。
二、固始谢姓
固始谢姓源远流长,申国灭亡后,即有谢姓子孙徙迁今固始境。谢泽民,谢建中主编《宝树堂信阳谢氏宗谱•固始卷》以下称《固始谢氏宗谱》中《固始谢氏源远流考》称:“西周后期,周宣王为力加强对南方的统治,将其舅父申伯自陕、晋间徙封于谢,并派召穆公虎等大臣率领军队灭掉谢国,建立了申国。一百多年后申国又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谢姓人纷纷外逃,一部分向东沿淮河上中游到了信阳,罗山直至固始”。逃居斯土的谢姓人,有的时至今日仍在这里繁衍生息。是谱载:“元朝,固始谢姓人仍在顽强生存繁衍。”今蒋集镇兴隆村徐家家谢氏,沙河铺乡湖沿村大小谢营宗支,“自称他们是当地谢姓人”。是“固始原住地谢姓人”。
《固始谢氏宗谱》是一部统宗谱,除固始土著谢姓外,还记载了其他几支谢姓徙迁固始情况:
1、谢茂生于明代由南阳迁固始,谢茂生,名春发,是晋征西司马、扬州刺史、吏部尚书、总中书、宰相、赠太傅谢安的46世孙。《固始谢氏宗谱》载清雍正壬子年冬月胡准撰《凤公支系二修谱序》称:“谢氏晴山者,本申伯后裔,先世洛阳,后而会稽,至宋,仪亭公(谢凤,字仪亭,谢安裔孙)迁南阳,迨明天启,茂生公复迁固陵,三传而至晴山”。该支谢氏尊谢凤为一世祖,谢凤则为谢安的32世孙。同春发迁固始的还有其弟谢周、谢文先、谢永先。“一九四一年,宗一公支系与居住在金寨双河镇、铁冲乡的昇公支系,鼎明公支系,居住在商城苏仙石、四顾墩两乡的香芹公支系统宗,联合四修宗谱。一九四四年宗一公支系又于散居在固始、商城、金寨、霍邱境内的凤公支系、周公支系、文先公支系再次统宗,联合四修宗谱”。从瓒公六十二世开始使用统一派字:“泽远本兴隆,明显家自声……”。目前谢凤后裔已传自其32世“隆”辈,即谢安的63世孙。
2、谢昇于元末明初由江西迁固始。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李清山撰《昇公支系三修譜序》云:“贵族旧处粤东豫章之籍,族大丁多,元季公因其他湫隘嚣鹿,舍粤东迁氵囟水(即几天的长江河)数百年矣”。谢昇为申伯之后,武举人官至都堂。其以上世系待考,而后裔簪缨累世。昇公一修,二修谱载:“族自申伯封谢,而子孙遂以封地受姓,而后支分派别。源流次序,世远谱轶,固难究诰。自明代昇公以都堂著,占籍中州,至琏、琼二公兄弟皇路连镖,至坤公刺史降州,累世簪缨勿替”。“以明代昇公为鼻祖。公武魁也,占簪雩娄古都。官都堂,有子二:长曰廷琏公,明成化葵卯举人,次曰廷琼公,明弘治乙卯举人,历任武清训导,此皆载诸邑志”。谢昇后裔多繁衍至商城县境。
3、谢香芹元朝徙迁固始。光绪二年,戊午科举人侯补知县邓楚瑞撰《香芹公支系一修谱序》:“盖香芹公以元末弃官,聚族于商邑之东。偏若铁炉冲,谢家畈等处皆其裔也。顺帝时长子云龙公以邑庠食讫,次云虎入武举娴军务”。谢香芹亦为申伯裔孙,先世由会稽迁蔡。该谱序云:“自申伯袭封,而后因地受氏,代有伟人。不数传,而宗支繁衍有盛于晋,沿于唐、著于宋者。东同而后由会稽,会稽而后又蔡”。香芹支系目前已传20余世。
4、谢宗一、谢宗二、谢宗三于明朝由江西瓦霄坝迁固始。谢宗一兄弟上世系待孝。光绪己亥年谢德金撰《宗一公支系三修族谱序》称:“奈代远年湮,播迁流离,谱牒耗于虫蠹,亦捐于兵燹。以上邈矣难追,言之不胜哽咽。自我一世祖宗一公居河南固邑东乡谢家畈,已数百延年矣,子孙继继绵绵,以至于今”。谢泽名撰《固始谢氏源流考》称:“另以支系的始迁祖叫宗一公,同时迁来兄弟三人,老二老三分别叫宗二公宗三公。他们源于何支系,家谱载,无所考核”。……张广谢楼谢氏和洪埠谢营子谢氏很可能分别是宗二公及宗三公的后裔。宗一支系目前已传至20世。
5、谢鼎明,谢鼎禄,谢鼎文于明代由江西迁固始。光绪戊子谢文德撰《鼎明公支系修谱序》载:“余谢盖始于周也。前代历朝列巍科显宦,兹不俱赘。惟余始祖鼎明公、鼎禄公、鼎文公昆举三人,于明季由江西瓦霄坝迁至河南固陵枣林岗,一迁谢家畈,一迁谢家桥,一迁学务岗。今名谢家畈,乃吾族插标落业旧居也、传至祥公,康熙年间迁至商邑松山涧,任粮耕种,即入籍兹土,迄今数百年余年”。
6、谢庭宗于明代迁固始。谢庭宗上世系失考,自其父谢鹄至今已传19世。
《固始谢氏宗谱》还载:全县十九个大小不等的宗支,本次统一在安公派系下,并与谢据支系进行了统宗。
此外,固始还有一支谢氏自上蔡迁来,是北宋“文肃公”谢良佐的后裔。康熙《固始县志》载《谢天眷传》称:“谢天眷,号默斎,上蔡文肃公之裔也”。“文肃”是谢良佐的谥号。《中国人名大辞典》载谢良佐:“宋上蔡人,字显道。从程颢受学,后卒于称颐,与游酢,吕大临,杨时在程门号四先生。登神宗元丰进士,知应城县。徽宗立……坐口语下狱,废为民……。卒谥文肃,世称上蔡先生”。“谢天眷”家贫以教授为业,从游者甚众……长子貔,中(顺治)戊子副榜,历任登州府同知,转至有政声。(天眷|)孙奕荪,中(康熙)甲子(1684年)乡试(举人)。《固始县谢氏宗谱》在谢香芹一修支谱序中虽云“会稽而后又蔡”。但世系考,图中均可见谢天眷,谢貔,谢亦荪的记载。谢良佐的后裔何时徙迁固始及在固始的繁衍情况,亦不可考。
三、固始谢姓南徙
固始谢姓历史悠远,楚灭申后,以封邑为姓的谢氏即沿淮河迁居今固始域境,后由固始徙迁他地。福建《清渓谢氏宗谱•谢家分派源流考》云:“吾谢之著姓,其先为周宣王时新称元舅申伯,有大功封于谢,子孙因以为氏。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县及汉晋时,家世人才辈出,又称江左风流焉”。部分谢姓又由固始入浙,八赣、入粤、入闽,主要有:
1、谢二使入闽。谢宗楷《闽台谢氏情缘》载:“长泰谢氏始祖谢二使,光州固始人,唐僖宗光启元年(884年)从刺使王绪入闽,居漳州。传十一世谢君垕迁长泰县旌里长隆社居住。君垕有三子:长子添应,择地邑南,为邑南前、后谢之始祖;次子添齐,字初永,为长隆一世祖;三子添富迁龙岩适中上坪。添齐的后裔至今已传25世,其中迁海外及台湾者多人。
2、谢文仕入闽。据霞浦、宁德《谢氏族谱》载:“谢文仕,号闽峰,原河南光州固始县人,仕唐,大中宣宗朝甲戌八年(854年)待授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职,至大中已卯十三年辞职归田,由淮河入闽,驻福州,后寻至福宁麦山下埔樟澳开基”。
3、谢文乐入闽。宁化、连城《谢氏族谱》载:“始祖文乐公,字季远,左学士登幼子也。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县。唐僖宗时,公兄弟自大梁徙居杭州,勇投金陵任威武节度使。王审知闻公博学多才,奏辟为判官,挈家相随入闽,审知屡用公策,削平黄巢及及审知为闽王,公为王府长史,寓居邵武千坪鹳树下,后徙居黄连镇,其子望,字汝标,孙彦斌,相继为黄连镇将。六世炯,字成甫,号绥江,登宋治平四年进士,入官人称谢冰壶,言称清且刚。炯子黻、黼,同登进士第。这一支谢氏子孙分布闽西,且繁衍到江西、广东”。
陈支平《福建族谱》亦载由固始徙闽谢氏:“盖宣伯远裔有十六郎者,后唐时任藩长史,时乾符之乱。至乾宁四年(897年)丁已,从王审知入闽,为黄连鎮之将,生子望,望生彦彬(斌),世袭镇将。迨移营邵武镇守讳炯者,……其继起有名黻者、名黼 者,兄弟同登毕浙榜(进士),以文学事功显。开宝六年(923年),孙讳智者,生一子一郎,以宁为黄连旧邑,而汀又吾祖之旧迹处,因议分支于宁而起家焉。一郎生四郎。四郎生七郎、八郎、九郎即迁归化。九郎又生子三十一郎,迁居连城。十二郎迁居新罗。十三郎迁于粤之梅州。宋理宗时追征国课浩重,族中科敛无度,不得已散居各处。……有万八郎移居古田。十一郎移在谢家坊。十三郎移在居仁里。十四郎迁在长江济川桥。十王郎迁居泉州。十六郎移居广东潮州南门后。移一支在漳州,讳骞,任知州;一支谢黄旺居永春。十七郎移居上坪。五四郎次子万八郎,妻江氏,生子名谢刘佑郎,移居永定。三百郎移居高坡头。有名必贵,移南靖”。
4,谢绍入闽。福建闽侯大若池塘《谢氏族谱》载:“始祖绍公,字嗣宗,于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擢河南御史中丞。男孜,昭宗二年(893)年进士及第,除中书舍人。孜男讳浩亦为兵马使。世居光州固始,后随王审知入闽。因朱文进弑王延羲,闽政日乱子十八公讳雍,字太和,与兄弟永和义和义和弃官屯于古田县石床”。
5,谢十五先祖随王潮入闽。《魁斗谢氏族谱》称:今永春坑仔口镇魁斗谢氏远祖于唐末随王潮入闽,始居莆仙,其裔孙谢十五迁居安溪,南宋始徒居永春,先到畄埯,后定居魁斗。
褔建安渓《清渓厚安谢氏宗谱》称:“先祖由光州固始随王审知入闽,居右田杉洋,至十七世高公为始迁宁德五都黄洛上祖”。
台湾清渓《永安谢氏族谱》云:“祖为光州固始人,从王审知入闽,始迁泉州之安渓县永安东皋居焉”。
6,谢之郡入闽。《清渓尤俊谢氏族谱》称:“固始县令谢之郡与王审知吴祭入闽,经漳州抵泉州,并定居泉州”。
7,谢均兰入闽。谢钧祥《百家姓书库•谢》载:“南宋淳熙年间,谢均兰从光州固始迁徙福建永定山前”。
8,谢能传迁入浙江遂昌。遂昌《墩山谢氏宗谱》去:唐乾宁年间,谢伯一郎自固始迁居福建宁化县墩山谢屋村(今安乐乡谢坊村)。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谢能传。乳名石宝,字胜功,号太松,自谢屋村迁居浙江遂昌县二十四老都王川双渓村(今属湖山乡)。
9,谢登源入闽。谢氏《报德堂谱》称:“登源,原名四十五郎,自光州固始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渓”。子十一郎,宋那隆二年迁连城曲渓口,复迁上杭谢峰渓”。
此支谢氏分布龙岩,连城、上杭、漳州、泉州及粤东等地。
福建同安石塘《谢氏族谱》云:甲伯传七十六世孙四十五郎讳登源,自光州固始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渓,登源之曾孙伯宜,字希圣,卜居龙渓九都(海澄),北宋熙宁六年进士,知长兴县,拓辟水利,蝗不入境,官至承议郎。秩满气归,筑海成田,疏九龙江之水以浂溉之,邑人“建祠”“塑像”以祀之。伯宜之六世孙铭钦,号东山,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开基海沧石塘村。
10,谢彦时入闽。谢宗楷《谢氏源流及入闽源系简述》载拓荣渓坪《谢氏族谱》:“后粱乾化间,我祖彦时公从王审知入闽,为左朝请大夫。堂建州武夷冲佑观事。及臻仁,偕弟正二公必居还乡”。
杨清江《随三王入闽诸姓考》:“谢彦时,字正一,光州固始人,唐末随王氏入闽,后定居拓荣渓坪”。
11,谢爱入闽。沿山《樵西谢氏宗谱》载:“宋元符音,爱公住河南固始县,同弟望迁入闽中。至普元公,由邵武迁兴圣即沿山百樵村”。
12,谢乃章迁福建同安。《大嶝谢氏族谱》称:“谢乃章,宋从固始乌衣巷迁同安大嶝镇浔崛村”。
13,谢十八入闽。袁廷胜《唐代固始移民简论》载福建惠安东园上仑《谢氏族谱》称:“肇基祖十八公,于唐僖宗乾符六年值黄巢乱,从朱皋镇避乱入闽。兄弟四人,一居福州闽县;一居晋江;一居惠安;一居永春扳头。
唐朝以后,由固始入闽的谢姓人还有:谢康、谢以敬……
四,固始与客家谢姓
刘估泉《客家历史与传统文化》中云:“客家人是北方汉人南迁移民中的一支,在漫长的岁月里,荜路蓝缕,颠沛流徙,历经艰辛,从而形成了一个有着数千万子民的民系”。“客家人们“源”,在北方的大本营,是在河洛,主要包括黄河流域以南,长江流域以北,淮河流域以西,汉水流域以东,即谓中原旧地”。客家先民,大都聚居在福建西南部、广东东北部、江西南部的荒野山村。
固始作为中原旧地,是移民南迁的中转站,是“唐人故里,闽台祖地”。自西晋末至隋、唐、宋、元,一批批中原汉民的躲避战乱灾荒,有人途经固始或从固始南徙,又遂渐栖身于闽粤赣交界的偏僻山区。他们“守礼节、重道义、好学问、讲伦理”,并以集团或家族式迁移,且移民之间相互通婚,被当地人称为“客家”,可见固始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原头之一,是客家先民的祖居地与肇始地。固始人与客家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谢姓就是春中之一,隋唐以后,有多支谢姓人徙迁闽西,繁衍至赣南、粤东、粤北,宋元以来,又有一支支谢姓人从江西迁居固始,他们不仅同祖共源有的还可能是支脤同根。广东梅州客家谢姓就是一例。
梅州客家宝树堂谢氏与固始谢凤支系同是由河南迁东山会稽一世袓、西晋国子监祭洒谢衡之孙谢安的后裔。
《闽台谢氏情缘》载谢氏《阳夏家谱的记载及分支》称:“东山会稽派始袓衡传四十世孙谢新(朴六),原籍宁化县石壁里,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其先祖因避乱迁江西云都县羊里都创居。数传至谢新,元朝时出任梅州县令,徒家于此。后裔分布广东梅州、江西一带,有移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地”。梅州周渓谢氏十一世孙谢粤州为一世袓。《宝树堂(梅州)周渓谢氏粤州公族谱》不仅记载了谢氏源流、名人传略、梅州客家风情,客家文化等,还记载了谢安至谢新,谢新至谢粤州和传承世次。谱中称:“东山一世衡公,妣尤、李、吕三氏生二子,长子鲲,次子毗(衰),晋吏部尚书。毗生六子:奕、据、安、万、石、铁。”谢安,东晋人,“从太守、吏部尚书、中护军、尚书仆射、中书监、骠骑将军,直到宰相”。安:“传二子:瑶琰”。谢安传三十八世孙谢新。谢新,字朴六,号汉卿,“是琰公一脉。唐朝末年,因避黄巢之乱,先袓从建康(今南京市)迁入江西赣州云都县定居”。“守度宗咸淳九年随江西安抚使文天祥应诏勤王,任咨议参军,累战有功,奏请升梅州刺使”。“宝树堂梅州周渓谢氏开基袓粤州公,讳用,于大明嘉靖二十七年六月二十日出生在白渡大坑头故居”。妣卢氏,生七子:抱真、醒真、荣真、应守、玉真、印真、毓真。应守生文恭,讳俊元,顺治九年壬辰科进士,生六子:士兰、士潜、士捷、士仪、士英士祥。士潜生二子:纶封、文猷(熙封)、介封。文猷生子琼。子琼四子:芳香、芳欫、芳应、芳宠。芳欫生仁举。仁举生景守。景守三子:皆粦、霞粦、敬粦。霞粦生四子:文汉、文言文勇、文赏、文铿。文勇生四子:启华、吉华、雪华、简华。雪华生子仕广;女三:仕柳、仕银、仕娟。仕娟适河南固始马骁,生子马浡斯。谢仕娟为梅州谢氏始祖谢新的二十三世孙,与固始谢凤支系的“远”字辈同为谢安的六十世孙。
梅州客家谢氏有移居海外者,分别定居在印尼、新西兰、泰国、马来西亚等国。谢新21世孙谢枢泗,先迁往泰国,后在马来西亚发展。“在合艾开基辟市上,是合艾开阜祖。他主要经营锡矿,发展成巨富。“业绩辉煌,泰国王御赐男爵勋衔,赐泰姓,广场立铜像”。其子谢其昌,“历任泰国合艾市市长,议长。发展合艾市建设,政绩显赫。泰国王御封伯爵、四等皇冠勋章”。
而今,由固始南徒的包括谢姓在内的客家人,“秉承中原文化的主核”,发扬客家人的爱国爱乡精神、冒险进取精神、刻苦耐劳精神、重教兴学精神、团结互助精神、和睦相处,相互佗存,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奋斗不止
免费 网络谢氏平台 wxp114.com
电脑免费注册 免费建站 发布信息
http://www.wxp114.com/member/register.php
手机免费注册 免费建站 发布信息
http://www.wxp114.com/mobile/register.php?action=detail&itemid=6
手机免费会员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