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雪山嶂下留乡愁——谢氏寿七公宗祠重修竣工庆典专题片解说词 【出画面】 雪山嶂;罗陂流水、宗祠、寿七公造像、祖牌、“寿公祠”牌、“积善余庆”牌【片头字幕】宗祠是先祖精神的产物,宗祠是历史画轴的寄托。宗祠是特色民俗的文化,宗祠是传统人文的根基。【推出字幕】 雪山嶂下留乡愁 ——谢氏寿七公宗祠重修竣工庆典...
雪山嶂下留乡愁
——谢氏寿七公宗祠重修竣工庆典专题片解说词
【出画面】 雪山嶂;罗陂流水、宗祠、寿七公造像、祖牌、“寿公祠”牌、“积善余庆”牌
【片头字幕】
宗祠是先祖精神的产物,
宗祠是历史画轴的寄托。
宗祠是特色民俗的文化,
宗祠是传统人文的根基。
【推出字幕】
雪山嶂下留乡愁
——谢氏寿七公宗祠重修竣工庆典大会纪实
(一)
【配音乐】 《中华谢氏联谊总会会歌》
【解说】华堂结彩,锣鼓喧天。2017年12月17日,江西寻乌谢氏寿七公宗亲理事会在南桥镇罗陂村举办寿七公宗祠重修竣工庆典,明示昭穆,敬宗睦族,大力弘扬“积善余庆”、“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的家训家风,助推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培育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福”文化。
重修祠堂,就是更好地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进一步继承、发扬先祖的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的精神,增强宗亲的凝聚力。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寿七公祠,寿七公宗亲理事会倡导全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对宗祠精心做出抢救性的重修。以“积善馀庆”的祖训,传承着“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的精神。通过成立谢氏寿七宗祠修缮理事会,印发《关于做好维修寿七公宗祠资金筹措工作的倡议书》,建立微信群,得到了宗亲们的大力支持。到庆典之日止,捐款人数达995人,共收到捐款金额461366.76元。其中,钺房的小明捐款2万元,列全族宗亲捐款最高金额。
历史的年轮返回明朝永乐年间,寿七公从福建宁化携家眷迁至江西寻乌,始居廷岭村帽石寨筠竹上,次居罗陂村石源围。见罗陂右傍局势宽平、山清水秀,选择在“东靠雪山嶂,南依陂水河”的位置建造宗祠。寿七生有福山、福崇、福优、福海、福当、福理六子,其后裔不仅在这里世代繁衍,还有移居到大江南北、海内海外。
【同期音】(焦点影像 运煌):改革开放后的今天,祖国政通人和,事业蒸蒸日上;谢氏族裔、安居乐业,有识之士、热心乡梓。历史为罗陂掀开了崭新的一页,破旧的谢氏寿七宗祠终于焕发了青春,重新展示靓丽容颜,幽静中蕴含着古色古香,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解说】宗祠祭祀活动由祝文主持;东升宣读祭文;福山后裔润光、福崇后裔盛林、福优后裔育华、福海后裔基汉、福当后裔信良、福理后裔宪忠,前排主祭,所有宗亲列队入祠敬香,表达“致孝、友悌、教子、敦爱、劝学、处世、养廉、重商、遵生、怀乡”的一片心。
(二)
【配音乐】 《家风》
【解说】彩旗招展,礼炮齐鸣。宗祠祭祀活动后举办寿七公宗祠重修竣工庆典大会。寻乌县谢氏联谊会携本县谢氏各开基祖代表,万载县谢氏联谊会,修水县谢氏联谊会,南桥“六排村”的异姓兄弟代表,文申公后裔寿一、寿二、寿六、寿八宗亲代表,以及寿七公全族各房宗亲代表共800多人出席宗祠重修庆典大会。
理事长祝文作宗祠重修工作报告,副理事长应泉致欢迎词,副理事长东升宣读任职文件和表彰通报,秘书长荣照主持大会,副秘书长红华作宗祠修缮财务报告。寻乌县谢氏联谊会副会长壬传、南桥镇“六排村”代表致贺词。万载宗亲启勇、宜春温汤企业家谢飞、九江修水企业家昌其、赣县企业家红发纷纷上台发言。云飞、南斌、依霖、小云、小明等宗亲纷纷发来贺电。
寻乌谢氏联谊会赠送了一块写有“世代荣昌”的牌匾;修水县谢氏联谊会赠送了一块写有“宝树长青”的牌匾;广东龙川的寿八公后裔赠送了一面写有“祖德流芳”的锦旗;南桥镇“六排村”异姓兄弟赠送了一块写有“友谊永存”的牌匾;企业家、书法家昌其赠送了一块写有“世代兴隆”的牌匾;企业家红发捐赠了100桌中华谢氏酒。
【同期音】(焦点影像):“旅外宗亲桑梓情,风尘仆仆故园行,修祠捐款争奉献,拳拳赤子不忘根”。
【解说】大会表彰了红华、昌钦、应贱、昌瑞、玉梅、石招(女)、荣上、锡保、应鸿、兵生、运国、应常、石源、昌贤、荣培、应斌、俊杰、荣茂、应才、昌南、东明、盛林、运福、应海、文辉、国强、昌葵、谢闽、昌文、水平、有生、运煌、红发等宗亲,在重修宗祠中,积极做好资金筹措的宣传发动,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特别是坚守在施工第一现场的宗亲,加大了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监督力度,确保了宗祠重修的顺利竣工。
表彰了小明、权民、争生、运清、依霖(女)、锦新、六六等宗亲,在重修罗陂寿七公宗祠中,为宗祠重修乐捐款、献计策、作贡献,起到积极的带头示范作用,并聘任小明为荣誉理事长;聘任权民、争生、运清、依霖(女)、锦新、六六等宗亲为荣誉理事。同时,还表彰了捐款500元以上的268名宗亲。
大会指出,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认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论述,加快经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
大会强调,要继承优良传统,大力弘扬“积善馀庆”、“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的家训家风,助推乡村文明建设,积极培育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福”文化。
大会要求,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服务宗亲。加强家族宗亲的联谊,互通信息,互相帮助,积极为家族宗亲帮贫致富、培养人才,做好事,办实事。出一份力,发一份光,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美好家园。
【片尾】
【解说】“石结花台如玉砌,左四右三两梯通”。传统村落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布局合理的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的乡土之物、深沉丰厚的文化积淀,梳理传统村落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传承千百年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找寻和探索谢氏家族文化的精髓,传承谢氏家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的智慧、文化艺术的结晶和罗陂古村的特色,维系谢氏家族文明的根,寄托谢氏家族儿女的乡愁。
综合接待组:
日新 东升 润光 应良 小洪
运发 红华 应贱 荣全 石源
水保
庆典会务组:
荣照 润光 昌贤 文铭 涛涛
东明 碧明 明贞
庆典后勤组:
应泉 东升 昌钦 应伟 松涛
玉梅
安全保卫组:
小洪 宁松 昌瑞 运昌 应才
寿七宗亲理事会
寻乌县焦点影像
东江数码
联合录制
二0一七年十二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