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谢氏 >> 广东谢氏 >> 内容

《谢长廷远祖是饶平客家人》

时间:2018/2/11 13:35:01 点击:

  核心提示:《谢长廷远祖是饶平客家人》...
《谢长廷远祖是饶平客家人》(作者:许时烺)一文中的浅谈
今浏览二00七年十月十八许先生对谢氏宗贤长廷宗亲是饶平客家人一文阐述,吾无资论据,不以多言。其文中涉及谢氏渊源、和福全公世系言谈,谨此持异议意见。
关于谢氏渊源和福全公世系,请问许先生对谢氏谱史能知多少?乃是照本宣料、按部就班,还是另其绝招呢?有些史资有存凝东拼西凑、移花接木、慕名而入的混淆模糊乱世族谱,你是否有调查深研我们谢氏先辈生平事迹及谱史资料呢?竟然敢妄下福全公是枋得公“七代孙”呢,从何依据,是否“照本宣料、按部就班”而作?文中论证“「谢全」和「谢福全」,合理的论定他们是同一人”。吾无可非议,对其源流世系似觉含糊不清,致读者无考,网站称此文点击观者达2850多人次,是也!其本意观者冲着标题而好奇地观尝,一目了之,其无实质研讨源流世系而作,使我们谢氏族人观后“丈二和尚”,对其福全公世系乃空洞而谈,甚至造成以讹传讹,误贻谢氏裔孙。不知家族谱史者,误认为无凝是“七代孙”也!对此,许先生作何解释呢?望拿出证据论道“七代孙”由来的事实,千万不可照本宣科,错之而就班呵!
正如许先生所言:(“谢福全何许人也?称始祖谢枋得与福全发生世系接不上问题?为什麼文献上的「谢全」和族谱「谢福全」有关?透过诏安和饶平相邻,而潮汕谢姓皆指谢福全为祖,”)种种提问,似很好,但在你字里行间又觉得答非所问,其实质福全公源流世系又没有交待清楚,而只证明了两者同一人也,其如再无论述福全公世系及“七代孙”的澄述了,含糊也。谨此,为进一步更多了解我们谢氏先辈福全公的源流世系,吾不妨再顺此重申浅谈探讨,供参考,让宗亲们用自已的眼睛去洞察分析、用自身头脑去研判。
早在1992年福生,宗楷两宗长主篇《谢氏族谱》历史人物中“谢枋得,谢观福祖孙事迹一文已考查更证了,“福远,福全不是叠山之子孙”。字刚之,生子观福号大帝,讳安全,谥聪敏。福建永定洋背人,诰授承德朝议大夫,在宋室将垂危,观福父子率兵万余同心抗元,突围中刚之牺性。观福被调文天祥部下转展战于广东,驻守平远,后战死沙场,宋帝痛之,继追赠“讨虏将军”以荣旨“功护皇朝”。
观福夫人黎淑君,出身名门望族,随夫军中,观福殉难时自缢。遗儿在殉难前早已托民众抚养成人,居福建金丰洋堡,其后裔分居广东嘉应大埔西河、茶阳长治、梅县松口、潮汕饶平等处。
以上记述中“叠山,刚之,观福”三者被错认为祖宗三代的血脉关系。其实福建永定谢氏始祖就是观福公。观福公与其他爰国志士一起抗元的英雄事迹令人信服敬戴!且观福与枋得同辈又同龄的抗元英雄。因其事迹同是抗元,其裔孙被混淆同化的原因所在。
观福夫人黎淑君,出身名门望族,随夫军中,观福殉难时自缢。在殉难前早已把遗孤四男:(复宜、复荣、复盛、复昌)托民众抚养成人,居福建金丰洋堡,其后裔分居广东嘉应大埔西河、茶阳长治、梅县松口、潮汕饶平等处。文中记录了黎淑君夫人诗文,“百战疲劳入广东,征元血染战袍红,山河沦陷肝肠断,力顶苍穹愿不从”。
今天再次反复查证观福公不是枋得之孙,其福建《建阳地方志之类》作证,观福之父就是“福远”认可也!而其什么刚中、则中、定之、熙之被所混为一体“人”。
谨此查阅洋堡“福全”公房谱,记述是:谢氏大祖观福公,妣邹、黎太人,于大元帝末征繁赋重,始迹于宁化,初至上杭,欲投南靖,且誓曰“必择山村而处”,分派繁传下子:“百一、百二、百三、百四郎”。每当著名将士后裔为避免遭元兵报复株连,隐姓埋名或者易更名姓,恰符合历史背景所缘由也。
黎婆太坟原在湖雷莲塘,广东漳溪裔孙请去葬富坑,于乾隆乙酉1765年经众裔商议移迁葬广东大埔县漳溪麻园里,壬山丙向兼亥巳用丁亥巳分金,十八派众立,该墓于1991年4月经大埔县人民政府颁布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为之竖碑立传,彰显风范,流芳百世,为后裔敬卯奉祀祭拜。由此可见观福公,黎夫人的抗元事迹与枋得公一样属中华民族英雄,可歌、可颂!
以往为何会把永定洋堡谢氏族谱把观福公的世系搞错混淆呢,椐洋堡福全公谱记载,在笫一次修谱时间距四九郎在洋堡开基(1285年)历180多年后由六世肃公编《陈留郡族谱序》中所显。六世肃公明正统南京国子监生出身,任浙江州府庆年县儒学训导,后转广东阳山县正堂。此时观福公裔已传有八没有修谱了。至明成化三年(1467)由肃公亲笔编写洋堡谢氏族谱。可想而知耍从观福1226年出生至编谱止200多年,幸肃公有了儒学教谕学位,见多识广的文化功底,加上自身政治稳定,当时正处于较好的大平盛世时期,是修谱的好时机。鉴于信息不象今天科技发达、传递怏且准确。以往很多仅凭记忆口传,难免误传也。当时南方抗元英雄文天祥、谢枋得(叠山)大家比较熟悉,名望赞誉重,继之就搞不清楚谁是观福的父亲了,便采纳向应秀之子枋得公《叠山世系》靠拢,被不知不觉同化了。而今通过考证分析研判,对历史记载错的进行一次大革命,“有错必纠,正本清源”。
再沦许先生谈迁台事迹,不然拿出福全公直系裔孙耀承宗亲论:《两箱谱契、维系两岸宗情》“耀承记”申伯75世谢观福为永定开基祖,属奕公世系。以往乱错载记观福定为枋得的孙子,由92至2011年经专家学者从多方史鉴为镜,走坊搜集大量谱资,查证观福与枋得都是宋末宝庆二年丙戊(1226年)出生的同辈同龄人。此时此景的名将裔孙为避免遭元朝统治者的报复株连,居多分散隐身山区。谢观福先居宁化,转永定湖雷莲塘。妣邹、黎孺人生有四子:百一郎、百二郎、百三郎、百四郎,四子各择山乡而隐居繁衍生息。百一郎生二子,次子、百四九郎(77世)为洋堡开基始祖,己传28代(申104世)洋堡谢氏在1992年统计有4000余众,历代续迁广东、广西、江西、四川、台湾及东南亚后裔不计其数,难以统计。仅目前掌握谱资(谢耀承)看,自1744年至1904年,在160年中,“福全公房”有42户,文通公房有16户,合计58户.见列附表格一、二。从福全公房契约中发现名字25人。《一本从台湾抄回老谱,一箱契约字据诉说了一幕幕渡台亲人悲歌》,依耀承宗长转言“那箱契约字据上百件,己被虫蛀得粘贴在一起,经一张一张细心揭掀后,均为二三百年来福全公本房叔侄之间去台和生老病死而发生的房屋田园典当买卖契约字据很多,在此无法敖述”。其对长廷宗贤家族史和称当铜钵谢与上所载之谢福全有关。就此阁下无资论述,便不敢邦匡了,只有专家学者去定论一切有无关联。
在潮汕地区,福全派下有饶平黄冈、联饶、樟溪、新墟、钱东、高堂、大埕;潮安有庵埠、白水湖;汕头的澄海有外砂、新溪等地;揭阳;潮阳有谷饶屯巷屯内村;普宁有南径青洋、流沙溪尾、军埠的军新、新厝;丰顺有砂田南溪、留隍等处谢氏。另分诏安等地,各地每年后代都会回来饶平祭祖。又有福全之四弟敦南派下潮安文祠石坑、大路下、圆墩、坪坑;福全之叔父派下潮安文祠紫桥、庵边等处谢氏。
略列其大体传承世系如下,供参考:
一世祖:
观福公 福远公长子,观福公原名元贵号冈生讳安全谥聪敏 原名百一郎、又名大蒂公。生于宋末宝庆三年(1226年)卒于元,宋帝昺祥兴末年(1278-1279年)任建阳都尉兼制统将军。诰授承德郎继赠讨虏将军,从二品,封朝 议太夫。公本居汀州宁化石壁村,因世事 不平同妻带长子、 三子择居永定金丰洋背,添第四子 、其二子择居上杭 军民户。妣黎夫人。公卒葬 福建永定湖雷莲塘岗张宅后,庚山甲向甲水朝堂。 呼为 “雄鱼跃水形 ”。清道光八年七月十四日重修。妣黎氏淑君诰封赞烈恭 人葬大埔西河麻园 。本姓兴华叔屋 后。于乾隆乙酉年 (1765) 重修壬山兼亥。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九日再修,碑文 对: “千秋崇祖德,三省记宗功 ”。一九九一年四月被大埔县人民政府 列入重点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巾帼英雄。公遗下高堂 诗联 “欲复馨兰玉树,必须秀水清山 ”。俾日后子孙 依此联为辈序。子四:复宣 千一郎、复荣千二郎迁广西梧州远胜里安乡 、复盛千三郎迁福建泉州、漳州 、复昌千四郎迁潮州漳溪又移居潮州小靖。
二世:
二世伯祖复宣公观福公长子,讳钟英号一真,四九郎,公德性敏霁、习儒业,妣朱氏小九娘,公葬洋堡门前桥 子头,妣葬南靖县大洋陂石壁潭庚山甲向。子三:宗馨曹氏 迁南靖县河头; 宁馨王氏迁揭阳桃 山;宴馨陈氏未传 继江氏迁大埔太宁沙坪。
二世祖复荣公十五郎 观福公次子,妣黎氏,上坑军民户传下大埔洋门高一斗,茶阳太富,青溪宝树村等。子三:宸馨、宜馨、宦馨。

二世祖复盛公 观福公三子,妣田氏,迁澄东坑及兴宁。子四:官馨、宽馨、宇馨、定馨。

二世祖复昌公观福公四子,妣罗氏,迁潮州、海阳仙基坪等。子三:宫馨、宰馨、守馨

二世复昌公千四郎迁潮州漳溪又移居潮州小靖。子二:翁大四十九郎住漳州、奕佳五十二郎迁饶平黎坑
三世:

翁大四十九郎住漳州,生子四:福全公、西涧、敦南、一郎公。丰业五十九郎,未详。


字辈连起来有点不对一起


1--- 2 -------------3-----------------------4-----------5

福远--观福-复宣、复荣、复盛、 复昌--翁大四十九郎--福全公、西涧、敦南、一郎公

 

字辈(福远--观福---福全)引起问号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谢氏网(www.xies5.com) © 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495576669@qq.com 谢氏网QQ群:333292127 粤B2-20100320
  •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QQ:99437381,我们会在两个工作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