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姓
谢姓出自于姜姓。谢氏之祖先始于炎帝第六十三世申伯。周宣王五年(前823)命元舅申伯协同太师尹吉甫讨伐北狄玁狁有功,佐周中兴,封左王,加太师,封地申国,继封谢邑,即今河南省南阳地区南阳县境金华乡东西谢营村。周朝帝王封天下各姓之郡,谢族封于陈留之地,为陈留郡,申国在诸侯战争中被吞并后,其子孙以邑为氏。
永定谢氏均为陈留郡谢氏。分布12个乡(镇)、41个自然村,总人口约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2.17%,按全国300家姓排列为第二十四位。
第一节 源流
一、入闽
谢申伯第七十一世 谢宗贺,字明贺,宋进士,宋端平元年(1234)拜为礼部尚书,浙江钱塘人,是钱塘谢氏始祖。其第三子谢琚、字超琚,也是宋进士,官居福建邵武府太守,卒于官。谢琚勤政爱民,礼贤敬士,受邵民拥戴,后留居建宁黄基堡,为又一支谢氏入闽始祖。妣吴(胡)氏,生五子:九聪,又称伯聪,字式闻;九明,又称九宁、伯宁;九睿,又称九源、伯源;九智,又称九升、伯升;九思,又称九嶷、伯嶷。
二、繁衍
申伯第七十三世九聪,又称伯聪,字式闻,生子太宝。太宝次子成茂,号乐粤,字文明,讳六四郎(申伯第七十五世),妣王太十娘生长子观福、次子观禄,三子观寿是卓氏所生。成茂约于元朝末年(1368)先后由武平万安迁入上杭县湖洋堡,为乡饮大宾。谢观福在湖洋娶林氏二娘为妻,生有一子罗崇后。为了生计,约于公元1390年前后由上杭湖洋来到当时的上杭县城(即今湖雷镇),以经商为业,定居于湖雷的莲塘村。后又续娶雷氏、邹氏、黎氏淑君为妻,先后又生四子(申伯第工十七世):百一郎、百二郎、百三郎、百四郎。百一郎生二子(申伯第七十八世):六一郎和四九郎;百二郎生二子:仁斋和千七郎;百三郎生三子:十一郎、十二郎、敬承;百四郎生二子:念二郎、念四郎。谢观福为永定谢氏的开基始祖。
永定高陂大塘坳始祖是申伯第七十二世谢琚第五子(申伯73世)九思、又称九嶷、伯嶷。祖居邵武黄基堡,后迁宁化石壁村,再迁江西石城,后又复迁永定高陂大塘坳,妣赖氏、郑氏,生三子:念一、字贯通、号本轩、讳永兴,外迁江西寻邬澄江谢屋村;念二,乳名习二郎,字蕙士,伟永仲;念三,讳永宁,妣杨氏、简氏。
金砂乡卓坑村谢氏只知是从上杭迁入,约比观福早100年。开基始祖是谁暂无法查证。
三、播迁入永
观福九孙(申伯第七十八世)由莲塘村迁出:六一郎迁湖雷赤竹坑;四九郎迁下洋洋堡东山村,设洋堡户;仁斋迁永定香溪村;千七郎迁古竹大坪山;十一郎初居湖雷楼背街,后迁湖雷尖山寨(尖石下),传到第六代(申伯83世)孟一郎之子升之(申伯第八十四世),于明代隆庆年间至万历初年(1567~1573)全家迁往漳州府诏安县定居,裔孙有迁台北的。孟二郎迁永定东门墩上,又称寨子面上;孟三郎、孟四郎同迁永定龙门村大畲里村定居;十二郎迁永定城南枫尾(旧称洋水);敬承,号百九郎迁湖雷团村;念二郎迁永定陈东石岭岭头;念四郎迁湖雷增水坑。
谢念二(申伯第七十四世,九嶷次子)、字蕙士、讳永仲,妣吕氏、简氏,生三子(申伯第七十五世):长子伯三,字复茂,号子华,讳安王;次子丙郎、字复兴,早卒;三子复旺,欠详。伯三妣陈氏、温氏,生六子(申伯第七十六世):千一,字懋一,名昂尊,讳瑞金,妣包氏,迁广东英德横石塘龙建琵琶山;千二,字懋二,名昂元;千三,字懋三,名昂亨;千四,字懋四,名昂利;千五,字懋五,名昂贞;千六,字懋六,名昂吉。
谢千四,字懋四,名昂利,妣赖氏生五子(申伯第七十七世):宏田,字均田,号公坤,居永定高陂黄田村,墓葬黄田村山上,裔孙已全部外迁湖南、广东平远县五子石等地;(宏海、字均海;宏德,字幸均德,与兄宏海同外广东;宏美,字均美,欠详;宏澜,字均澜,居黄田村。宏澜之子石崇(申伯第七十八世)、字儒崇妣林氏生三子(申伯第七十九世):长子家宗,字敬宗,妣朱氏外迁他乡;次子家安,字敬安,妣易氏迁广东山前,后迁河源白佛坑姜坑;三子家善,字敬善,号积岩,讳祖庆,于明正统(英宗)初年(1437~1438)带祖父母均澜、王孺人、父母石崇(字儒崇)、林孺人骸骨由黄田村迁睦邻山前定居。
第二节 分布
一、高陂镇
睦邻山前谢氏是申伯第七十九世谢家善、字敬善、号积岩、讳祖庆从黄田村迁入至今长达500余年,除外迁裔孙外,留居睦邻裔孙已下传21代,至申伯第九十九世,现有29户130余人。
二、培丰镇
大排村早坪谢氏开基始祖系谢观福第四子百四郎之长子谢念二郎(申伯第七十九世),从莲塘迁入。现已下传25代至申伯第一百零二世6户20余人。
三、湖雷镇
团村谢氏开基始祖系申伯第七十八世谢敬承,从莲塘迁入,裔孙有迁小焦坑、高地坪里、湖雷溪口等地,留居团村裔孙已下传至申伯第九十九世、现已繁衍22代共13户61人。
小焦坑谢氏开基始祖系团村第六代谢法全,从团村迁入,已传到申伯第九十九世,现已繁衍22代8户30余人。
高地坪里谢氏开基始祖系团村第六代谢寿仁,从团村迁入,现已下传24代,至申伯第一百零一世19户90人。
湖雷溪口谢氏开基始祖系观福第三子百三郎之第三子敬承(号伯九郎第20代,申第九十七世)后裔谢永生,于公元1943年左右从牛栏山复迁溪口定居。现已下传5代(至申伯第一百零一世)2户7人。
湖雷赤竹坑开基始祖系观福长子百一郎的长子六一郎,从莲塘迁入,传至第六代谢子昌(申伯83世)、妣曾氏、苏氏,留居赤竹坑,现已繁衍?代、至申伯世。
四、凤城镇
东门大洲居委会墩上(又称寨子面上)村谢氏开基始祖是观福第三子百三郎之长子十一郎之第六代谢孟二郎(申伯第八十三世),约于明万历初年(1567~1573)由湖雷尖山寨下迁入,现已下传至24代(申伯第一百零一世)4户20余人。
南郊枫尾谢屋开基始祖是观福第三子百三郎之第二子十二郎,从湖雷莲塘迁入。繁衍至第六代万富、万贵、德辉、圭、钺都外迁他乡,只有南轩留居枫尾。传至十三代庭隽、庭旺、庭先、庭才四兄弟中,庭先(申伯第八十八世)复迁上杭稔田三枫塘,后再迁今白砂芦。庭隽、庭旺、庭才留居枫尾。现已繁衍至第21代(申伯第九十八世),13户58人。
五、堂堡乡
香溪村谢氏开基始祖是谢观福第二子百二郎之长子谢仁斋,由湖雷莲塘迁入。现已下传25代(申伯第一百零二世)400余户1600余人。
六、城郊乡
龙门大畲里村谢氏开基始祖系谢观福第三子百三郎之长子十一郎所传至第六代孟三郎、孟四郎,于明代万历初年(1567~1573)由湖雷尖山寨 下迁入。现已繁衍25代(申伯第一百零二世)27户121人。
七、古竹乡
陂子角大坪山村谢氏开基始祖是谢观福第二子百二郎之次子谢千七郎,由湖雷莲塘迁入。千七郎,字天生,配叶氏十娘。公妣合葬该村外楼下片路边,眠牛形。下传到宗字辈三兄弟:宗达迁广东饶平,宗德迁南靖下涌,宗贵留居大坪山。现已下传21代(申伯第九十八世)庆字辈共5户20余人。
八、陈东乡
石岭岭头村谢氏开基始祖系谢观福第四子百四郎之长子谢念二,从湖雷莲塘迁入。现已下传27代(申伯第一百零四世)47户280余人。
共星大坪村谢氏开基始祖系谢观福长子百一郎之长子六一郎传至第六代百七郎江孺人,从湖雷赤竹坑迁入。现已下传到27代(申伯第一百零四世)50余户250余人,其中有40余户200余人解放后迁南靖山城定居。
九、岐岭乡
丰村村上丰村谢氏开基始祖系洋堡四九郎第十六代(申伯第九十三世)谢超凡,从洋堡东山村迁入。现已下传代共。
中村山角里村谢氏开基始祖系洋堡四九郎第十二代谢印宾(申伯第八十九世),从洋堡迁入。谢印宾是双江长房,现已下传到四九郎27代(申伯第一百零四世)25户180余人(已迁培上下村坝居住)。
中村背头山村谢氏开基始祖系洋堡四九郎第九世、申伯第八十六世万四郎,初迁广东大埔茶阳排头坝、后复迁中村背头山。现已下传到四九郎第二十三世、申伯第一百世4户15人。现迁入列市竹山前居住。
八联双管梨树下村谢氏是山角里印宾玄孙,四九郎第十六世、申伯第九十三世谢绍玄(字正兴),从山角里迁入。现已下传25代(至申伯第一百零二世)5户20余人。
八联双管岭背村谢氏开基始祖系洋堡四九郎23代(申伯第一百世)谢延义,从下洋北斗村朝君石迁入。现已下传27代(至申伯104世)7户50余人。
八联毋前村谢氏开基始祖系洋堡四九郎11代(申伯第八十八世)祖传从洋堡迁入。现已下传26代(申伯第一百零三世)6户50余人。
十、下洋镇
洋堡东山村谢氏开基始祖是谢观福长子百一郎之次子四九郎,于明代宣德至正统年间(1430~1450)从湖雷莲塘迁入。现已下传25代(至申伯第一百零二世)200余户1000余人。
东山南坑村谢氏开基始祖系洋堡四九郎第十六世(申伯第九十三世)谢显南(字正煌),从洋堡迁入,另一支谢乐境也从洋堡迁入,同居南坑,共下传27代(至申伯104世)30余户100余人。
东山山方里村谢氏开基始祖系洋堡四九郎第十二世(申伯第八十九世)谢见濂(字希湘),从洋堡迁入。现已下传18代(至申伯第九十五世)20余户90余人。
东山寨下村谢氏开基始祖系洋堡四九郎22代(申伯第九十九世)谢海传,从洋堡迁入。现已下传25代(至申伯第一百零二世)6户29人。
东山大林科村谢氏开基始祖系洋堡四九郎第十六世、申伯第九十三世谢心田(字子时),从洋堡迁入。现已下传18代(至申伯第九十五世)。
东山车前坝村谢氏开基始祖系洋堡四九郎第十六世、申伯第九十三世谢日升(字昌增),从洋堡迁入。现已下24代(至申伯第一百零一世)20余户100余人。
东山大溪背村谢氏开基始祖系洋堡四九郎第十三世、申伯第九十世谢让廷(字育礼),从洋堡迁入。现已下传25代(至申伯第一百零二世)20余户90余人。
北斗山下村谢氏开基始祖系洋堡四九郎第十六世、申伯第九十三世谢介我(字昌其),从洋堡迁入。现已下传25代(至申伯第一百零二世)3户10余人。
西山禾水斜村谢氏开基始祖系洋堡四九郎第十五世、申伯第九十二世谢翘荣,从洋堡迁入。已下传25代(至早伯第一百零二世)与户40余人。
西山青坑村谢氏开基始祖系洋堡四九郎第十八世、中伯第九十五世谢贺成,从洋堡迁入;另一支谢汉臣是洋堡四九郎二十二世、申伯第九十九世,从洋堡迁入,同居青坑。现已下传27代(至申伯104世)9户70余人。
西山凹头村谢氏开基始祖系洋堡四九郎第十六世、申伯第九十三世谢昆山(字昌玉),从洋堡迁入。现已下传25代(至申伯第一百零二世)10余户40余人。
北斗朝君村谢氏开基始祖系洋堡四九郎第十三世、申伯第九十世谢庆寰(字钦敬),从洋堡迁入。现已下传25代(至申伯第一百零二世)10余户90余人。
东山坝里村谢氏开基始祖系洋堡四九郎第十四世、申伯第九十一世谢鸾,从洋堡迁入。现已下传25代(至申伯第一百零二世)20余户100余人。
北斗池坑村谢氏开基始祖系洋堡四九郎第八世、申伯第八十五世谢鹏,从洋堡迁入。现已下传25代(至申伯第一百零二世)10余户100余人。
富川寨头村谢氏开基始祖系洋堡四九郎第五世、申伯第八十二世谢德用,从洋堡迁入。现已下传21代(至申伯第九十八世)40余户200余人。
北斗龙潭下村谢氏开基始祖系洋堡四九郎第七世、申伯第八十四世谢英,从洋堡迁入。现已下传23代(至申伯第一百世)50余户200余人。
下洋风朗里村谢氏开基始祖系洋堡四九郎第四世、申伯第八十一世谢文美,从洋堡迁入。现已下传26代(至申伯第一百零三世)60余户400余人。
下洋多兴村谢氏开基始祖系洋堡四九郎第九世、申伯第八十六世市谢九惟,从洋堡迁入。已下传24代(至申伯第一百零一世)30余户200余人。
十一、湖山乡
湖山桂竹洋村谢氏开基始祖系谢观福第二子百二郎之长子仁斋后裔谢?,从香溪迁入洋堡,再从洋堡迁往南靖割竹乡,后由割竹乡复迁永定湖山乡桂竹洋村定居。现已下传25代(申伯第一百零二世)50余户400余人。
十二、金砂乡
下村秀山背村谢氏开基始祖系谢观福次子百二郎之长子仁斋后裔百七郎,于明万历初年(1567~1573)从香溪迁往上杭安乡(即今芦丰),再迁永定仙师乡大埠大坪头村,又迁大埠寨下后复迁金砂秀山背的。现已下传27代(至申伯第一百零四世)40余户310人。
卓坑前村谢氏,只知从上杭迁入,约比谢观福早100年。已下传26代100余户500余人。属何支脉,开基始祖是谁,暂无从考证。
第三节 谱牒
永定县洋堡《谢氏族谱》,电脑排印16开本。修于1992年,同年出版,由洋堡(下洋东山村)谢氏重修族谱委员会主编,顾问谢冠超,主任谢福生,委员谢文定、谢高超、谢育崇、谢学林、谢淡崇等。该谱详细记述谢氏授姓、播迁、入闽、世系、名人和洋堡村开基始祖、繁衍生息及外迁情况,全谱约30余万字。
堂堡香溪《谢氏族谱》,修于?年,手抄本,主修谢?,记录香溪开基始祖源流、世系及其繁衍生息情况。
福建《谢氏源流总汇》(第一分册),直排16开本,2001年岁次辛巳出版,主编谢德成(永定)。前言由谢德成撰写,台湾台南永康谢嵩生作序,福建省谢氏委员会会长谢宗楷作跋。该书记录谢氏近古列祖渊源及上祖墓葬等内容,附有金枝吊线图。全册约20余万字。
第四节 文物古迹
一、祠庙
下洋东山(洋堡)谢氏宗祠:名“宝树堂”。建于明惠宗年间。后因年久失修,凋残旧。民国戊寅年发起平旧建新,又由于局变时纷,中途而歇。1982年壬戌之春,谢学林、谢文定等再行复修,于仲冬21日重立祖龛神位,进火开祠。
二、墓葬
谢观福墓:谢观福,名壬郎,是申伯第七十六世,永定谢氏开基始祖。约生于元代末年顺帝年间(1365年前后)。约于明洪武后期(1390年前后)从上杭湖洋来到当时的上杭县城(即今湖雷镇莲塘村)定居,以经商为业。又先后娶雷氏、邹氏、黎氏淑君为妻。观福葬于观福生前故居地莲塘村排下骨背头岗张屋角左边。石灰坟,座庚山甲向。清道光八年戊子岁(1828)农历七月十四日起工重修。
雷氏婆太是观福在永定的原配。葬于湖雷莲塘原黎氏婆太坟后、观福坟右侧约一里地处,今莲塘小学石围墙下,也是石灰坟,也座庚山甲向。于清乾隆十五年庚午岁(1750)重修、仲冬月吉旦。是葬银牌的。
邹氏婆太是观福在永定第二妻。葬于湖雷团村谢屋约一里山下小溪坎上,座癸山兼子丁向,雄鹅濯水形。
黎氏淑君是观福在永定第三妻。原葬于湖雷莲塘村雷氏坟前。清道光五年乙酉岁(1825)被大埔谢姓后裔重修于大埔县西河麻园、大公路面上山头,座壬山丙向、左水到右走丁口,1991年被大埔县政府列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牌坊
百龄五代谢金华牌坊。座落于东山(洋堡)村口庵夹里大路旁,高约8米、宽6米,石板雕琢而成。牌坊顶端镶嵌着“圣旨”二字,威武严肃,中间前后两向是“升平人瑞”和“八叶衍祥”的横牌。牌的下端横刻着:“旌表谢金华一百O五龄之寿坊”,另一面刻镌着“恩授承德郎”。左右两边有四根长方扁形石柱,柱上刻着御赐金联,文为:“齿过百龄抱璞存真膺宠锡,堂开五代贻孙谷子庆峥嵘”。牌坊顶峰坐着四只雄狮,栩栩如生。远眺牌坊,雄伟壮观,令人瞩目。
第五节 人物
谢耀:下洋镇北斗村寨头村人。留美博士,曾任国民党中央教育部机要秘书。新中国成立后,任福建省师范大学教授。
谢中枢:字文漪,号清璋,下洋镇东山(洋堡)村人。黄埔军校第八期步兵科毕业,曾任国民党中央陆军第七十四军五十八师中校副团长。1943年3月,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常桃会战(湖南省常德和桃源)中,壮烈牺牲,被追封为团长。
谢宪球(1899~1931),又名献球,陈东乡石岭岭头村人。1927年积极投身农民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陈东广圣庙创办兵工厂。1928年6月参加在岭头湖塘小学召开的党员代表紧急会议。会后,与卢肇西等率领农军配合上湖雷农军举行金丰暴动。1929年7月,作为永定县委代表参加中共闽西一大。10月,当选为县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部长。翌年3月,当选为闽西苏维埃政府执委兼肃反委员会主任。7月,兼任红十二军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8月,当选为闽西特委委员。1930年10月,任永定县游击总队政委。1931年4月,被诬为“社会民主党”在合溪被害,时年32岁。1953年追认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