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颂东山谢氏先祖名贤
“古今三太傅,吴越两东山。”是四门谢氏始祖祠堂里的一幅对联,系明正德年间大学士李东阳题赠。祠堂前还有两座大型石牌坊,东牌坊曰“东山并秀”,西牌坊曰“太傅流芳”,坊额为明嘉靖年间的大学士吕本所题。“古今三太傅,吴越两东山。”上联中的三太傅,是指代表东山谢氏一脉辉煌历史的晋太傅谢安、宋太傅谢深甫、明太傅谢迁;下联中的两东山,是指古时同属吴越国的上虞东山与余姚东山,三太傅都曾在两东山留下了活动的踪迹。上虞东山因晋太傅谢安而闻名,称上东山;余姚东山因明太傅谢迁而闻名,称下东山;“两东山”呈“东山并秀”而名垂青史,以“三太傅”为代表的谢氏家族为“东山”增光添色。日月行天,江河经地;倜傥和靖,高山仰止。“东山”在后代人的心目中竖起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太傅流芳”更是世人无限敬慕的楷模。
“岂少名山宇宙间,地因人胜说东山。”南宋陆游这荡气回肠的东山颂词,刻画了东山的精神丰碑。东山因东晋名相谢安成为有历史典故的成语“东山再起”的发源地,更是成为政治家展示雄韬伟略的千年名山而倍受世人瞩目。李白诗赞谢安:“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仅凭一个“东山再起”,就能不朽。虽相隔千年,阻隔千山,终究影响不了它成为古往今来有识之士的共同语言,朝拜圣地。东山和以谢氏“三太傅”为代表的东山谢氏互相成全,孕育出一种激励和鞭策后人胸怀全局,站高一步,未雨绸缪,担当成事的“东山精神”。这一人文精神,几经演化,已融入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之中。
东山,是山名和地名,是丰碑和文化,是千年人文圣地。与东山谢氏家族有历史渊源的有上虞东山、余姚东山、南京东山。三东山既不高也不大,但凸显着浓厚的文化内涵而形象高大,以至成为后世士子不断仰望、登临的一座神圣之山,敬仰之山。
三东山文化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晋室南渡,当来自黄河流域的东晋士族文化融入之后,历经谢氏等士族文化名贤兼蓄与弘扬,使南北文化交相生辉,有力地推动了江南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呈现了江南文化空前繁荣的时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历史文化名人。其中以谢安为代表的东山政治文化和以谢灵运为代表的东山诗赋文化,均达到了当时文化发展的巅峰。伟大领袖毛主席在阅读《晋书》《南史》等关于谢安的篇章时,曾批注说,谢安好!谢安好!阻止桓温篡位,击败符坚入侵,对中华民族的统一立有大功。毛主席还多次谈论谢灵运和他的山水诗,并说,没有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派,唐人的山水诗,就不一定能如此迅速地成熟并登峰造极。
翻开尘封久远的历史,一群以三太傅和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为代表的剑笔锋芒集淬的东山谢氏名贤“破纸”而出,迎面走来,他们以其事功卓越,文学卓绝,垂青于史,为世人所传颂。东山谢氏家族史研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倡导设立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项目课题之一,东山文化传承研究正方兴未艾。电视剧《东山再起》已在上虞启动摄制;2018年1月,中共太康县委宣传部主办的谢安文化暨《谢安》电影剧本研讨会在京召开。
值此编写谢氏支谱之际,怀着无比激动、无比崇敬的心情,穿越历史时空,品读先祖功勋,追颂先祖名贤。
浙江余姚泗门谢氏 谢玲玲 敬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