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谢营村(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高庙乡谢营村)谢营村位于高庙乡西南部,南与唐河县桐河乡接壤,辖谢营、尚庄、赵庄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650户,2500人,耕地面积4900亩。谢营村以小辣椒种...
谢营村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高庙乡谢营村)
谢营村位于高庙乡西南部,南与唐河县桐河乡接壤,辖谢营、尚庄、赵庄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650户,2500人,耕地面积4900亩。谢营村以小辣椒种植为依托,组建小辣椒协会,建立小辣椒专业市场,负责小辣椒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成立了养殖协会,大力发展畜牧业。建成占地6670平方米的南阳黄牛养殖场,发展三个存栏50头以上繁育母猪、100头肉猪的养殖场。
中文名称 谢营村
外文名称 Xie Ying Town
行政区类别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高庙乡
所属地区 华中地区
下辖地区 谢营、尚庄、赵庄
政府驻地 谢营村东头
电话区号 0377
邮政区码 473021
地理位置 高庙乡西南部
人 口 2500人
方 言 河南话
气候条件 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 文化广场,文化大院,神庙
机 场 姜营机场
火车站 南阳火车站
车牌代码 豫R
耕地面积 4900亩
村庄介绍
谢营村位于南阳市东南部,高庙乡西南部,南与唐河县桐河乡接壤,辖谢营、尚庄、赵庄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650户,2500人,耕地面积4900亩。南阳——桐河主干道分别贯穿尚庄、谢营、赵庄3个自然村,境内道路全部硬化。
谢营村四季分明,气候温和,上地肥沃,以种植、养殖为主。种植业以小麦、小辣椒为主,小麦种植面积4000余亩,年产量400多万斤;小辣椒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3000亩,年产量150万斤。养殖业以南阳黄牛和肉猪为主,现有黄牛养殖专业户5户,养猪专业户4户。
2008年,谢营村一是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本村实际,两委班子积极努力,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多方筹措资金,在村内建成高标准的村级文化大院;按“三化”、 “三通”的标准,不断吸引外地新农村建设经验,逐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是推广“双加”模式,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以小辣椒种植为依托,组建小辣椒协会,建立小辣椒专业市场,负责小辣椒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成立了养殖协会,大力发展畜牧业。建成占地6670平方米的南阳黄牛养殖场,发展三个存栏50头以上繁育母猪、100头肉猪的养殖场。
谢邑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1、西周、春秋邑名,申国(伯爵)国都,面积70平方公里,在今河南南阳一带。
2、《水经注》载:邑附近谢水注入,在唐河苍台谢家庄,在今河南唐河郭滩镇与新野前高庙乡交合之处,也在南申国境内。
中文名 谢邑
性 质 申国(伯爵)国都
所处时代 西周、春秋
所在地区 今南阳一带
面 积 70平方公里
相关记载 《水经注》
目录
1 地理位置
2 历史记载
3 考古发现
地理位置
在唐河苍台乡谢家庄和宛城区东南金华乡谢营各有一个谢邑,都有谢邑遗迹和出土文物,都有古谢邑标志碑。
历史记载
《诗经•大雅•菘高》
申国都与谢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诗经.大雅.菘高》曰:"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申伯还南,谢于城归,申伯番番,既入于谢。"
从该诗"王(周宣王)饯于眉"看,申国原在河南南阳,公子申伯(周宣王的大舅子)迁于谢邑,旧地已经没有残垣了,故帮助作城墙。
《水经注•比水》
原来的古谢国都邑,因国衰亡而叫谢邑,南申国定都谢邑,申都与谢邑当如此关系。但谢邑不在独山下,而在唐河苍台乡谢家庄和宛城区东南金华乡谢营各有一个谢邑,都有谢邑遗迹和出土文物,都有古谢邑标志碑。这两个谢邑哪个是申国迁都的谢邑?目前还没有有力考证。郦道元《水经注.比水》载:"比水西南流,谢水注之,水出谢城北,其源微小,至城渐大,城周回侧水,申伯之都邑,《诗》所谓‘申伯番番,既入于谢'者也"。由此来看,南申国初迁时的谢邑当在唐河苍台谢家庄,谢邑不是古谢国的邑,而是以谢水而名的邑。
考古发现
申国都城在古宛城北独山下,1970年、1975年、1981年在此附近的西关煤场、汽车发动机厂发现了几座申国贵族墓,由此可知申国都就在独山下一带。这只能说明申国末期的都城在此,申国南迁入谢的国都在哪里?
1986年,在对唐河苍台谢家庄1.25平方公里的古城遗址考察中,"古谢邑考察组"发现了西周青铜器18件,贵族玉龙5件,同时还发掘一石碑上刻双龙环抱"式是南邦"4个字。有可能申国初迁都唐河苍台谢家庄,后又迁都宛城金华乡谢营,后再迁都独山下。总之,需要出土文物佐证和进一步考证,才能搞清申国都与谢邑的真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