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申国 (申侯之国,西申国)申国,指西周初年受封的姜姓诸侯国,为申伯国。周宣王时增封,仍留于宗周以西的申国势力成为申侯之国,一说其地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北;因位于宗周以西,故别称为“西申”。 [1] 后申侯...
申国 (申侯之国,西申国)
申国,指西周初年受封的姜姓诸侯国,为申伯国。周宣王时增封,仍留于宗周以西的申国势力成为申侯之国,一说其地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北;因位于宗周以西,故别称为“西申”。
1 后申侯之女成为周平王之母。
2 申国除西申国外,还有南申国、东申国之分,彼此关系及地理位置存在一定争议。一说由西申国增封而有南申国,南申国为楚所灭后形成东申国作为楚的附庸国;一说西申国增封后形成东申国,并无所谓南申国。
中文名称: 申国
简称: 申
主要民族: 华夏族或戎族
年代: 周代
目录
1 历史沿革
▪ 周初受封
▪ 联姻王族
▪ 宣王改封
▪ 灭亡西周
2 相关争议
▪ 地理位置
▪ 爵位之争
▪ 民族关系
历史沿革编辑
周初受封
申人的祖先为姜姓四岳之后。关于其姓,《左传•隐公元年》曾记载:"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5] 《国语•周语中》:"齐、许、申、吕由大姜。"韦昭:"四国皆姜姓。"申人在西周历成、康、昭、穆、共、懿、孝、夷、厉凡九王,均为周人镇守西部边陲之方伯;其居于周都丰、镐以西,并与秦国相邻,活动区域大致在今甘、陕交界的小陇山南麓地区。
联姻王族
西周后期,申国在周王室中任要职,如周厉王大臣"申季";且周厉王娶申女为后。按史籍《竹书纪年》中的记载,由于申侯具有经营宗周边陲的政治基础,和与周王室世为婚姻的政治地位,因此具有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
宣王改封
周宣王时期,将申伯从郿迁封于谢,事见《诗经•崧高》 [6] 与《诗经•黍苗》 [7] 。此举一方面免除西申国在宗周以西的威胁,另一方面使申伯以天子之亲及辅国大臣的身份坐镇南藩,加强了周王朝对南方的经营。尽管如此,其支庶之族仍留于原封地,其君以申侯称之。
灭亡西周
在西周末期的周幽王姬宫涅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太子姬宜臼被废,其母亲携之逃奔西申以求哥哥申侯之助时,申侯联合鄫国、犬戎进攻西周王室并杀了周幽王,灭了西周王朝。
相关争议编辑
地理位置
西申国始封时的地理位置,一说位于今陕西省,在宗周以西,周宣王改封之后在河南南阳形成南申国,而在陕西故地仍然保留的申国成为西申国,后南申国为楚所灭而东徙信阳形成西申国。 [1] 一说申国始封地在河南南阳的唐河、白河流域,建都在今南阳市北谢地,周宣王改封“谢地”(位于淮河上游的今河南信阳)后形成东申国;,而仍以“谢”命名其城,以示不忘旧也。
爵位之争
申国君主初称申伯,周宣王时或因申伯为王卿士、佐宣王中兴有功、又有王舅的至亲关系,改称申伯为申侯。但“申侯”之称究竟指西申国君主还是东申国君主,仍有一定争议。
民族关系
关于西申国与“申戎”的关系 [1] ,也存在争议。明陈逢衡《逸周书补注》与近代学者蒙文通《古代民族迁徙考》均认为,周宣王所伐之“申戎”即西申国。但《诗•大雅•崧高》称申伯为周宣王母舅 [6] ,《国语•郑语》言申人必“隩爱太子” [9] ,《史记•周本纪》谓周幽王“太子”之母为“申侯女” [2] ,一说此三“申”字均指申伯迁封于南申之后仍留居于西申之支庶之族;由此,周宣王与西申侯为甥舅之亲,两国当有着友好和睦的关系;从地理位置上看,两者亦有差异。因此,也有人认为西申国并非申戎。
参考资料
1. 邵炳军. 两周之际诸申地望及其称谓辨析——周“二王并立”时期诗歌创作历史文化背景研究之四[J]. 社会科学战线, 2002(3):138-143.
2. 《史记•周本纪》: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襃姒,尽取周赂而去。於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3. 薛建祥. 古申国及“申”之延续[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29(2):71-73.
4. 邬锡非. 也谈西周申国的有关历史问题[J].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1):132-136.
5. 《春秋左传•隐公》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8-07-18]
6. 诗经•大雅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18-07-18]
7. 小雅•黍苗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18-07-18]
8. 申国辨《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05期 .知网空间[引用日期
9. 《国语•卷十六•郑语》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8-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