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电影导演谢晋
拜谒谢导见真情
谢伯淳
中国著名电影导演谢晋,是全国人民崇敬的一位艺术家。他对中国戏曲艺术十分钟爱,喜欢观看京剧、昆曲等很多剧种,还以越剧艺人为题材拍摄过优秀故事片《舞台姐妹》。他对川剧特别喜欢。此次举办“川昆抢救继承展演暨中国地方戏与昆曲论坛”,他不仅观看表演、接见演员、莅会听取发言,还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演。我对谢导一向也是非常敬重的,休会时间,我两次拜谒谢导,亲切交谈,获益匪浅。
20世纪40年代,谢晋在江安剧专读书3年,后来又在重庆工作3年,对四川怀有深厚的感情。到了晚年,谢晋的“四川情结”益发浓烈,决定拍摄一部表现川剧艺人生活的影片,作为对第二故乡--巴蜀父老乡亲的回报。2004年,他邀约乡友、作家严肃等共同筹划,以上世纪20年代四川军阀、袍哥、匪盗遍布的川江一带为背景,反映当年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社会情态下川剧艺人的生活情境,并将影片定名为《江湖祭》。近三年来,谢导潜心投入这部电影的筹拍中,他研读了大量近代史料,并先后二十余次来川,足迹踏遍川西、川南、川北及重庆的上百个区县镇乡,构思情节,编写剧本,决定在阆中、雅安投拍。演员除用部分川剧演员外,其余角色也一律用川籍的专业和业余演员,语言也一律用四川话。
谢导对川剧的热爱独有其钟,他说,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著名剧种的戏都看过,没有任何一个剧种的表现力能超过川剧,川剧是中国最为优秀,艺术价值最高的戏曲剧种。他对张德成、周慕莲、阳友鹤、周企何、黄佩莲、吴晓雷等川剧名家印象尤深。他说:“川剧悲剧、喜剧剧目,决不亚于莎士比亚!川剧表演更是精湛绝伦,悲剧喜演,喜剧悲演,让人笑中含泪,悲中忍俊,审美价值无与伦比!”他认为,自己在巴蜀生活6年多,川剧艺术给了他很多滋养,以后电影编导上,很受启发。他举例说,《牧马人》里郭子向大字报撒尿(意为蔑视“文革”)的细节,就是从川剧《做文章》里受到启发而演化来的。谢导对川剧剧本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象川剧《情探》那样的戏曲文学剧本,很少见,“洞房花烛夜,心事却如秋”,一个“秋”字,把王魁的心情刻划得入木三分!此次他看了川校学生演出的《杀惜》,赞赏不已。京剧《水浒记·坐楼杀惜》是周信芳的代表剧目,他曾多次看过。比较而言,除周先生的内在功夫深厚外,演技上是不能与川剧相比的。这个学生虽然只有十多岁,但他的口条功、褶子功等技巧,已达到引人入胜的地步。所以对川昆,他认为不是“抢救”,而是“振兴”。川剧有这样丰富的艺术内涵,不能使它自灭,要揭尽全力振兴,让它在群众中生存下去。
他问起我的工作和创作情况,我谈了体制改革中事业单位提前退休的事,他说,这是一种浪费,一种犯罪,培养人才不易,特别是戏曲人才,非一日之功可成。正直英年,却使之赋闲,简直不可理喻!我也谈到近几年为商业演出写过一些宣传性质的小戏,他认为还是要写一些有深度的作品。我把我的散文集《寄情山水》和诗歌集《曲志吟草》各1册赠送给他,并说明《曲志吟草》不是诗歌选集,它只是我1962年--2002年这40年诗歌的收录,这其中记录了我半生的坎坷旅程。我想把其中的一些生活片断写成影视剧本,到时候请他斧正。他非常乐意地答应了,并给我名片一张,剧本写出后,可发送到他的电子邮箱。
他还谈起了谢氏的起源和繁衍。周宣王时,封其母舅申伯到河南南阳宛城,建谢国,后以地为姓。他说他是西晋宰相谢安的后代。2004年8月,南阳召开了“全球谢氏宗亲联谊总会第二届恳亲大会”,他得到通知,但因太忙,没有到会。我说,我也收到了通知,因事没去。否则,我们在那次会上就应当见面的了。我称他“宗长”,他说称“宗兄”就行了。他已84岁高龄,而且德高望众,辈分虽不好查对,称“宗长”也是理所应当的了。
此次两谒谢导,暖暖的真情,将永留心中。。。。。。
注:这篇文章曾在<川剧与观众>,<重庆民盟报>发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