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谢氏总谱筹备工作报告
——谢贞超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中华谢氏总谱编纂委员会向大会报告中华谢氏总谱筹备工作情况及下步工作意见:
一、落实组织、宣传发动:根据:“武汉宣言”精神,2008年5月1日至2日在祖地河南南阳召开了:“中华谢氏大宗祠建设暨中华谢氏总谱编纂工作会议”,会议推选组成了两个委员会,即“中华谢氏大宗祠建设委员会”、“中华谢氏总谱编纂委员会”。自此谢氏两项宏伟工程正式启动,两项工程的启动得到了广大谢氏宗亲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同时,总谱办利用网络、专刊、文件等形式向广大谢氏宗亲进行发动宣传,目前,建祠修谱已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各地修纂支谱和联谱的工作广泛展开,为“中华谢氏总谱”的编纂和归统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编写大纲、明确主旨:2008年总谱编委会委托总谱编委副主任谢五八宗长起草了“中华谢氏总谱”编纂大纲。大纲主旨:厘清谢族历史;理顺渊源与脉络;摸清人丁与分布;挖掘宗人的历史功绩与当代名人的贡献;查明谢人圣地、古迹、文物与文献;弘扬祖德与懿行;以总谱为轴心,联系和团结广大族人;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珍贵的文献财产。总谱分为两大块:总卷与分卷。总卷由序言序论、渊源、世系等十三分册组成,分卷以省、市、区为单位,海外以国家和地区为单位设立分册。
三、以编纂“中华谢氏总谱”为工作重心,积极参与各地宗亲活动和以姓氏文化活动为内容的社会活动,为修纂总谱积累经验,支持和指导各地修谱工作。
专刊、电传等形式广泛联系了海内外谢氏宗亲组织和个人。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启动省级联谱的有湖北、湖南,省级准备启动联谱工作的有河南、广西、福建、广东、四川、重庆、山东等地,地、市级联谱的有江西赣南十八县市、福建南平十县市。湖北省谢氏通谱1-3卷于2010年12月5日在南京中华大族谱国际会议上被评为优秀谱牒。
为了取得经验,总谱编委会多次到中华方氏统谱办,中华邹氏族谱办,中华大族谱协会,中根源姓氏文化数字化推广中心,武汉大族谱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学习取经,特别是2010年12月5日,我参加了中华大族谱国际会议,受益匪浅,这次会议有五个国家两个地区与会,71个姓氏255人参会,100多部家谱参评。会议在南京师范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会议就家谱的数字化、中华谱牒文化的现状与科学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启动了“中华谱牒世界记忆遗产申请工程”。看来家谱文化的春天已经到来。
三、中华谢氏总谱编纂工作初步意见:
1、指导思想:更新观念,科学规划,采用新体例和新方法,用较少的钱,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部高质量的精品巨著-----中华谢氏总谱。
所谓新观念,就是实行家谱数字化、网络化。数字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它以传播迅速,技术规范,成本低廉等诸多优势,逐步取代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与其它文化形态一样,谱牒文化也终将步入数字化行列,无法绕行。
2、编纂“中华谢氏总谱”十年规划
族之力,从现在开始将编纂工作纳入议事日程,认真做好十年规划。总的讲分三个阶段进行:准备阶段、编纂阶段、校核出版阶段。
准备阶段:用时五年,包括宣传发动、资料收集整理、各支系家谱的征集、数据库的建立、编辑人员选用、资金的筹措等方面工作,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十分关键的基础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因此用时较长。
编辑阶段:用时三年,这一阶段收集资料要达到一定程度时进行(谱系资料收集达到50%以上)。
校核出版阶段:这一阶段用时两年。
以上准备阶段和编辑阶段只是工作有所侧重,不能绝然分开,资料收集可能要贯穿整个编辑过程。以上规划只是初步设想,要经过广大宗亲讨论。总谱编辑委员会审核,报总会审批方能确定。
四、今年总会成立前要做的几项工作:
1、召开一次总谱编辑委员会工作会议;
2、举办一期网谱技术培训班;
3、建立总谱数据库;
4、建立总谱网站;
5、统一中华谢氏总世系,总字辈;
6、征集会徽、会旗、会歌。
以上工作由总谱编委会审核,报请总会筹委会研究决定。
2011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