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资讯 >> 内容

中国剪纸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时间:2018/10/8 22:15:51 点击:

  核心提示: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启动了《人类非物质和口传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工作,首批公布了1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中国民间剪纸已被列为联合国第三批公布名录。  近日,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启动了《人类非物质和口传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工作,首批公布了1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中国民间剪纸已被列为联合国第三批公布名录。

  近日,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在剪纸之乡陕北延川、安塞举行。两地的农民艺术家纷纷拿出自己的剪纸作品,供来宾们观赏。近百名会员和艺术院校师生参加了这次特别的年会。许多春节期间来延安旅游的人,在路上听说了这件事,也要求加入进来,兴致勃勃地与会员们一起走村串户。 

  中国剪纸研究会会长乔小光介绍说:目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712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中国已录入28个遗产地(有形遗产)名列世界第三,预计再过10年,中国将位居榜首。人类的遗产不仅仅是这些静态的作为历史文化遗留物的物质文化遗产(有形遗产),同时还有更多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年11月召开的第30届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决定设立《人类非物质和口传文化代表作名录》,准备在条件成熟时制定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性公约,以弥补 1972年通过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中对非物质遗产保护方面的缺陷。

  乔小光还介绍说:2000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召开首次“口传文化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评委会议,正式发起了设立《人类非物质和口传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并为会员国申报工作制定了《非物质和口传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条例指南》;根据《指南》所定条例,列入《人类非物质和口传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作品“必须是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有杰出艺术价值的非文字形式表达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学,突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认同,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

  这些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各类戏曲和相关的面具、道具、服装制作工艺;舞蹈,如民间民族节日舞蹈、祭祀舞蹈、礼仪;音乐,如各类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乐器制作工艺;口传文学,如神话、传说、史诗、游戏和故事;各种精湛杰出的传统工艺、手工艺,如针织、织染、刺绣、雕刻、竹藤编织、面人制作、玩具制作和剪纸等”。 

  剪纸是中国人祈福与祝福的符号。是几千年无数代劳动人民口授心传,约定俗成的活态生活文化史。剪纸在稚拙的艺术形式的表层下,活脱脱地透出人们对生活和人生的热望,其材质之轻和所承载的内容之重是其他的任何艺术形式所不可比拟的。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同样体现在民间活态文化之中,如果说中华文明没有断裂,首要的特点,即她是一个活着的文化,活着的传统。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上具有生命繁衍能力的民族,所以,几千年生生不息的中国文化首先应当是活生生的,具体的,没有脱离开本源发展的文化。

  中国文化不仅仅是古迹,文字承载的,更重要的是靠人的承载,靠一代代勤劳、善良、朴实的劳动人民承载的。剪纸大师高凤莲就是陕北剪纸的重要代表人物,此次延川年会,还把高凤莲家的所在地白家塬作为重要的参观一站。

  与会的专家学者认为:我国漫长的农耕文化背景,保留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活态文化遗产,民间原生态文化,民间艺术是其中重要的组成。民间原生态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本源文化、本源哲学、本源艺术的基因和多姿多彩的具有野性生命活力的民族语言形态,这是一笔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我们以往不曾从文化遗产的高度来认识她,也不曾认识到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资源对未来发展潜在的巨大意义。

  对民间活态文化的抢救、保护、传承、发展是我们民族处在大的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重要而又急迫的问题。民间活态文化消失了即不可能再生,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丰富的无形文化遗产,这正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具体所在,在这些民族中,传统民间文化的表现形式和空间并非为建筑物或其他固定的形式,而更多的以言传身教、口传历史、表演艺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方式来表现和传习。

  但是,传统文化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移动、随着传播媒体和全球经济的影响正在遭到侵蚀、削弱,甚至被外来文化代替。

  在中国由古老的农耕文化形态转向工业化社会的进程中,很显然,原生态民间文化面临着向文化产业、文化遗产保留、自发性民俗流变等方面转化,面对漫长的农耕文化传统,人民由不自觉地承载文化转向自觉地传承文化遗产,这是一个需要国家、社会、民族、公民共同来觉悟、认识并付出努力才能实现的大课题。

  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原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靳之林先生,是这次会议的发起者,也是准备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同时,在中国民间剪纸向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中也做了重要而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他多年来致力于民间艺术的搜集、整理、挖掘、引导工作,延川年会之前,靳之林先生在延川上岗小程村作了三个多月的民间剪纸的普查、挖掘工作,创建了小程民间艺术村,对小程村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作了整体的研究,并提出开发设想,在开发大西北经济的大潮中,提出了文化资源,尤其是原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开发与发展的急迫而又重要的课题。

  延川年会期间,与会者参加了一系列富有民间特色的活动。专家与学者的认同引发了新一轮的剪纸收藏热潮。在延安地区的枣园、杨家岭、万华山等主要景点,我们看到许多在全国剪纸展览获奖的剪纸大师如李福爱、马国玉、刘凤萍等都设立了自己的专柜,她们的作品已经成为最抢眼、最富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也带动了当地人民尤其是妇女致富的热情与干劲。

  作为一项传统的中国民间艺术,在大城市,随着农业文明的逐渐远去,人们怀旧心理的使然,剪纸近年来的市场行情逐年走高。人们过年过节贴剪纸,平时也把它作为收藏品收藏起来。不少人更是把剪纸装裱起来作为家庭装饰品或馈赠礼物,喜爱剪纸收藏的人也越来越多,经营剪纸的文化公司也多了起来。同时随着我国民间艺术日益走向世界,国外对中国剪纸也有一定的需求,尤其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每年都要进口中国的民间剪纸。

  在我国,民间剪纸的主要产地山西、陕西、山东、浙江、湖北、安徽等省,这些地区的剪纸市场日趋活跃,剪纸艺术家和大师级作品十分抢手,有些地区如陕西延安地区,剪纸甚至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一般来说,成批的剪纸价格相对比较便宜,大师级作品则比较贵,市场价在1000元到10000元之间。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谢氏网(www.xies5.com) © 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495576669@qq.com 谢氏网QQ群:333292127 粤B2-20100320
  •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QQ:99437381,我们会在两个工作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