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谢氏文化 >> 谢氏源流 >> 内容

南阳古谢城是谁修建的?

时间:2018/10/20 9:40:21 点击:

  核心提示:南阳古谢城是谁修建的?摘自中州古地名姓氏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南阳地名姓氏文化谈》上卷西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都大兴土木,修筑城池。那时修城池的“建筑公司”可不简单,按《周礼》规定,“公司”内的各“科室”也...
南阳古谢城是谁修建的?
摘自中州古地名姓氏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南阳地名姓氏文化谈》上卷

西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都大兴土木,修筑城池。那时修城池的“建筑公司”可不简单,按《周礼》规定,“公司”内的各“科室”也分门别类,一应俱全。如“量人、掌建国之法、掌固、掌修城郭、沟池、树、渠之固。”对匠人的技术要求也很严格,如在修城池定方位这个技术上来说,他们必须掌握使用测量仪器的方法,“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
古代有名的建筑工程兵则首推燕国之师和仲山甫带领的一帮子人马。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燕师”了。燕师因早年修筑东都洛阳城一炮走红,名扬天下。
西周初年,有个三朝元老名叫召公,召音shào,召公名爽,人称召伯,死后谥康,故称召康公。召公与周公齐名,二人分陕而治,召公初封在召地,其故地在今陕西风翔一带,召公之召,则因初封召地而得名的。到了周武王时,又封召公于燕国,因而又称燕召公
。燕召公的军队善于筑城,称为燕师,早年燕师修造了洛阳城,后来燕师又修韩城,《诗》浦彼韩城,燕师所完,就是说的这回事。因燕师有丰富的筑城经验,凡有较大的工程,王室便派燕师去干。燕师可称得起古代有名的“工程兵”了。
周宣王初年,因宣王之父败乱了朝纲,四夷交侵,南方吃紧,原南阳申谢之地屡遭淮夷,荆蛮侵扰,其地仅存有败落的小邑聚,未有城池,宣王就从战略上来考虑,便把大舅申伯增封到谢地,在谢地修筑城郭沟池,使申伯居之。以镇南国。修谢城的任务让谁来担当呢?宣王有个想法,当时修筑城池的杂牌部队也不少,如《春秋》所记,有齐国的“齐师”,宋国的“宋师”,曹国的“曹师”等,但这些“杂牌军”多为乌合之众,一般干些小工程还可以(如后来“齐师、宋师、曹师一哄而上筑邢城“城邢”和修筑卫国的“楚丘”。见《僖公》)。”修建申伯的谢城是个大工程,杂牌军干不了。宣王就把工程任务交给了燕师。《诗经》中记载了燕师修谢城的事。
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城之。召伯有城,王心则守。
《诗黍苗》
“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郡,世执其功。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叔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申伯。”
《崧高》
诗中的“召伯营之”意为召伯修筑,“亻叔其城”臆为初有城池。“亻叔”古音shī,有初始之意,《尔雅》《释诂》“亻叔、始也”,可见自召伯的燕师修筑以后,初有城池。
古史籍中具体记载西周修筑城池的可信例子,最突出的只有两个,一个就是记载修筑东都洛阳的事,《尚书》中《召诰》、《洛诰》两篇文章说的就是此事。一个是南阳申伯的谢城。《诗经》中的如上两篇,歌颂的就是这个事。两者相比较,《诗经》中的可信程度远比《尚书》为高。《尚书》有今、古文和真、伪之争,先奉古籍中唯有《诗经》没有人“辩伪”。因此,《诗经》中描述谢城的具体细节也最可信。如对申伯宗庙的描写:“宗庙既成,既成藐藐”把谢城宗庙的高大雄伟之壮,描写得入木三分。也体现了周代“凡营宫室,宗庙为先”的礼制原则。
修谢城的燕师主帅名叫召虎,谥为召穆公,司马贞注《燕世家》就错解为召康公。这个召伯虎是老召公的次子的后代。《潜夫论》曰:“周召者,周公、召公之庶子也。食二公之采以为王吏。”《燕世家》注曰:“元子就封,次子留周室代为召公。”这个召穆公也叫作召伯,所以诗中说:“谢城之功,召伯营之”了。
一晃,数千年过去了,南阳谢城久废不存,当地谢人在旧址上重修一寨,名曰“申宝寨”。近些年来,随着开放的深入,回南阳寻根追祖的谢姓族人日见增多。忽一日,有一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谢姓老者自海外归,他追远申伯祖德,一路寻根来到南阳东谢营,祭祖毕,吟诗一首曰:
“漂流海外五十春,未泯追祖赤子心。
东山宝树高千丈,叶落终需思归根。”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谢氏网(www.xies5.com) © 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495576669@qq.com 谢氏网QQ群:333292127 粤B2-20100320
  •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QQ:99437381,我们会在两个工作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