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谢氏文化 >> 谢氏源流 >> 内容

谢姓典故、趣事

时间:2015/12/19 15:38:54 点击:

  核心提示:【谢姓典故、趣事】〖谢公屐〗南朝宋康乐侯谢灵运喜游名山大川,穿带齿木鞋。为了上下山方便,他把鞋齿作些改进,将死齿改为活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可以省却许多力气,身体也更容易保持平衡。在西晋...
【谢姓典故、趣事】

〖谢公屐〗
    南朝宋康乐侯谢灵运喜游名山大川,穿带齿木鞋。为了上下山方便,他把鞋齿作些改进,将死齿改为活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可以省却许多力气,身体也更容易保持平衡。
    在西晋以前,男女除穿履(单底布鞋)、舄 (复底布鞋)、长(革幼)靴(长筒靴)外,还盛行穿木屐。为了表示男女有别,将男用木屐做成方头,女屐做成圆头。西晋以后,男女混一,皆穿方头木屐。名士阮孚素好木屐,曾对人修屐,喟叹一生不知要穿坏几双;谢安指挥钥巴水作战,也穿木屐,得知前方获胜后,高兴得把鞋齿都折断。但他所穿的肯定还是死齿屐,因为如果可以拆装自如,哪里还有折断之理。
    所以,活动齿木屐的发明权无疑是属于谢灵运的。由于他的爵位本是康乐公,人宋后才降为康乐侯,因此,人们多沿用旧习,称他为谢公;而他发明的活齿屐,也被称为谢公屐。
    大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白梯。”

-----------------------------------------------------------------

〖“千金”的来历〗
    南朝梁司徒谢肋幼聪慧,特受父亲谢庄喜爱,常把他带在身边。他也非常争气,10岁时便能写出很不错的文章。后随父亲游土山,受命作游记,援笔便成,文不加点。宰相王景文对谢庄夸他:“贤子足称神童,复为后来特达。”谢庄也手扶儿子的背说:“真是我家千金啊。” 
    “千金”一词,由来已久,但用来指人,这还是第一次。从谢肋被称为“干金”开始,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用这两字比喻出类拔萃的少年男子。把少女称做千金或千金小姐,则是元明以后的事。况且,其基本含义也与当年谢庄夸赞谢肚时大致相同。

-----------------------------------------------------------------

〖内举不避亲〗
    晋太傅谢安初执掌朝纲时,苦于朝廷积贫积弱,没有一支军队可以捍卫朝廷,便有意组织一支军队来。但由于有许多国家大事需要处理,他无法把全部精力投入进去;而不投入全部精力,又难以实现这一目的。考虑再三,最后决定把此事交给一个得力的人去办理。
    当时的朝中,文武将官不谓不多,但真正能胜任此职的,只有他侄儿谢玄一人。但任用亲族,自古多忌,“人间颇有异同之论”;若不用他,再也找不出更合适的人。他最后打定主意:为了国家,不顾众议,只用谢玄。
    谢玄后来果然不负重托。他首先从流民中招募最骁勇的人充当士兵,然后又从士兵中挑选良将,组成一支全新的军队。后来又经过数年的严格训练,使它真正达到了坚无不摧、战无不捷、百战百胜的程度,出色地完成了组建新军的任务。
    接着便发生了淝水大战。战前,谢安作为东晋的总指挥,再一次违众举亲,用弟谢石担任前线大都督,侄谢玄任前锋,子谢琰任前锋中前锋。战争打响后,谢琰首立战功,谢玄、谢石也相继告捷。故史书说,前秦之败也,“成于玄、琰,然后时实为都督焉”。这其实也是谢安“内举不避亲”政策的胜利。
    谢安能以大局为重,任人唯贤,不以亲故论英雄,在当时实为惊人之举。就连他的政敌郗超也佩服他的这种魄力,说:“安违众举亲,明也。”

-----------------------------------------------------------------

〖拒淫示淫过,一门俱显贵〗
    谢迁,明朝余姚人。少年时应聘于毗陵郡(今江苏省武进县)富户任家教;富家女儿见谢迁少年博学,举止优雅,而有爱慕之意。有一次趁父母外出时,到谢迁住处,细诉自己仰慕之情。谢迁面对着这么一位豆蔻年华的少女来访,而且主动向自己表达心意,他不但没有沾沾自喜,反而严肃的劝导少女:“女子未嫁,应当洁身自爱、举止庄重;你单独来找我,一来:落人你父母家教不严之口实;二来:若遇轻狂男子,使你丧贞失节,更将终生蒙垢、受人轻视,父母及夫家都无颜面。好男子内心尊重、敬爱的是端庄贤淑的女子,而不是轻佻、率性而为的人。请你快回去,今后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富家女听了,猛然醒悟,幸亏谢迁是正人君子,自己才未受轻薄;但想到自己的轻率让人误解,顿时羞愧得无地自容,掩面而去。
    谢迁第二天就向富家辞职归返。

-----------------------------------------------------------------

〖桃红柳绿〗
    出自谢尚所作乐府诗《大道曲》:“青阳二三月,柳青桃复红,车马不相识,音落黄埃中。”据《乐府广题》载,谢尚为镇西将军出镇寿阳时,曾于酒楼上据胡床衣紫罗襦弹琵琶作《大道曲》,往来路人都不知道他是位列三公,出镇一方的将军。
    谢尚善吹笛,曾于牛渚月夜于江中吹笛以和袁宏咏史诗,《对韵全璧续编》有云:“牛渚矶头,谢尚细吹玉笛;含章檐下,寿阳初试梅妆。”将此事与寿阳公主始兴梅花妆并列。
    史载谢尚善为鸲鹆舞,李白有诗《对雪醉后赠王历阳》云:“谢尚自能鸲鹆舞,相如免脱鹔鹴裘”。
    牛渚怀谢亭、祠和亭,采石镇谢公祠、赏咏亭,此古今四座建筑均为纪念谢尚于牛渚采石之时发现并赏识了当时并不为人所知的寒士袁宏而建。李白有诗《夜泊牛渚怀古》:“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就是将自己比作袁宏,而叹息当世无如谢尚那样的名士能发现并赏识自己。

-----------------------------------------------------------------

〖谢灵运体〗
    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附近)人,世居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南朝著名山水诗人。
    谢灵运是淝水之战的前敌指挥之一的谢玄的孙子。谢家三代单传,为了使谢灵运顺利成人,信奉道教的家庭就把他送到钱塘杜明师的道馆中寄养。于是,谢灵运就有了“客儿” “阿客”的小名,后代人也习惯称他为谢客。
    谢灵运寄居钱塘时,笃志好学,博览群书,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谢灵运十五岁时回到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十八岁就袭封康乐公。谢灵运在官场生涯中几经挫折。到三十八岁时任永嘉太守时,他对政治已有所怨倦,开始寄情于山水,后来辞官回会,凿山浚湖,探奇访胜,排遣政治上的不满情绪。
    晚年任临川内史,在政治纠纷中因谋反被收。最后在广州被杀。
    谢灵运文化素养极为深厚,他工诗文,能书画,通史学,又熟精佛教老 哲学。谢灵运一生着述非常丰富,但他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尤其是山水诗。
    谢灵运的山水诗,绝大部分是他作永嘉太守以后写的。他的山水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他用富丽精工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目击的山光水色,给当时的诗坛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在艺术上,他也开辟了南朝诗歌崇尚声色的新局面。谢灵运是扭转当时崇尚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
    在他身后不久,模仿谢灵运诗作风格的人越来越多,一时有所谓“谢灵运体”。下及唐代,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都曾从他的作品中吸取过营养。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 上一篇:古谢郡望
  • 下一篇:华人姓氏的来源
  •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谢氏网(www.xies5.com) © 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495576669@qq.com 谢氏网QQ群:333292127 粤B2-20100320
  •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QQ:99437381,我们会在两个工作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