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六朝陈郡阳夏谢珫、谢温叔侄墓志考析谢燕颉 据《晋书》列传第四十九载:“奕字无奕,少有名誉。……。从兄尚有德政,既卒,为西蕃所思,朝议以奕立行有素,必能嗣尚事,乃迁都督豫司冀并四州军事、安西将军、豫州刺...
六朝陈郡阳夏谢珫、谢温叔侄墓志考析
谢燕颉
据《晋书》列传第四十九载:“奕字无奕,少有名誉。……。从兄尚有德政,既卒,为西蕃所思,朝议以奕立行有素,必能嗣尚事,乃迁都督豫司冀并四州军事、安西将军、豫州刺史、假节。未几,卒官,赠镇西将军。三子:泉、靖、玄。”
正史说东晋太傅谢安的长兄谢奕,接替其堂兄谢尚,都督豫司冀并四州军事,任安西将军、豫州刺史,假节。谢奕逝世后,赠镇西将军。
《晋书》在这里说谢奕有三个儿了谢泉、谢靖、谢玄。谢泉、谢靖先后相继逝世,《晋书》有传:“泉早有名誉,历义兴太守。靖官至太常。”
谢奕接替了谢尚的职位,却将自己的儿子谢康出继于这位堂兄。谢尚“无子,从弟奕以子康袭爵,早卒。康弟静复以子肃嗣,又无子。静子虔以子灵祐继鲲后。”
遗憾的是继承谢尚的谢康也早逝,由谢康之弟谢靖(静)的儿子谢肃出继给谢康为嗣,谢肃亦未生儿子,只好由谢靖儿子谢虔,将自己的儿子谢灵祐出继于给谢肃,以延续谢鲲的后裔。
谢尚的三代后裔谢康、谢肃、谢灵祐,都是谢奕那里过继过来的,实属罕见,他在泉下有知,一定更加难过。生前为后裔事,谢尚就非常难过,事见王羲之著名的《十七帖》。
此帖王羲之是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仁祖(谢尚字)日往言,寻悲酸,如何可言严君平、司马相如、杨子云皆有后不?”
说的是谢尚每天去与他谈天,都表现很难过,真想对他说,严君平、司马相如、杨子云都有后代没有?
严君平,西汉末期的成都人,原本姓庄,本名庄遵,字君平,后来汉书忌讳汉明帝刘庄的名,才将其改名为严遵。“/e!w`[1]K^~Xm严君平,即严遵,君平乃其字。汉代蜀人,以字行,卜筮於成都市,名重当时,与人卜,言利害得失,各因势导之以善。”他是蜀中名士,善于占卜。
司马相如,字长卿。原名犬子,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蜀郡成都人。他虽然口吃而善著书,出仕後常称疾闲居,不慕官爵。时时作文著书,人分取之。其与卓文君结为伉俪事,更属千古佳话。
扬子云,即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他少而好学,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好辞赋。慕司马相如所作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少时尝从严君平游,待四十岁出仕显名後,数为朝廷在位贤者称严君平之德。扬雄恬於势利,嗜酒。卒於天凤五年,年七十。
王羲之所说的这三人,皆蜀郡旷世奇逸之杰,何况严君平治老庄之学,司马相如、扬子云皆文才雄世,且放达不驯。他们都没有后裔,却留名后世。
谢尚无子一事,非同小可。后竟进入神话世界,被人说得神乎其神,还令人听了毛骨悚然。
据《搜神记》载:“侯弘自云见鬼,与其言语。镇西谢尚所乘马忽死,忧恼甚至。谢曰:‘卿若能令此马生者,卿真为见鬼也。’弘去良久,还曰:‘庙神乐君马,故取之。今当活。’尚对死马坐,须臾,马忽自门外走还,至马尸间,便灭,应时能动,起行。谢曰:‘我无嗣,是我一身之罚。’弘经时无所告。曰:‘顷所见,小鬼耳,必不能辨此源由。’后忽逢一鬼,乘新车,从十许人,着青丝布袍。弘前提牛鼻,车中人谓弘曰:‘何以见阻?’弘曰:‘欲有所问。镇西将军谢尚无儿。此君风流令望,不可使之绝祀。’军中人动容曰:‘君所道正是仆儿。年少时,与家中婢通誓约不再婚,而违约;今此婢死,在天诉之,是故无儿。’弘具以告。谢曰:‘吾少时诚有此事。’弘于江陵,见一大鬼,提矛戟,有随从小鬼数人。弘畏惧,下路避之。大鬼过后,捉得一小鬼,问:‘此何物?’曰:‘杀人以此矛戟,若中心腹者,无不辄死。’弘曰:‘治此病有方否?’鬼曰:‘以乌鸡薄之,即差。’弘曰:‘今欲何行?’鬼曰:‘当至荆、扬二州尔。’时比日行心腹病,无有不死者,弘乃教人杀乌鸡以薄之,十不失八九。今治中恶辄用乌鸡薄之者,弘之由也。”
言归正题,但是在《晋书》同一章节中,谢玄却说他有兄弟七人。哪么谢奕还有四个儿子哪里去了呢?
原来谢玄七兄弟,大多相继夭亡,最后只剩下他一人。故谢玄在上疏的奏章中说:“玄奉诏便还,病久不差,又上疏曰:‘臣同生七人,凋落相继,惟臣一己,孑然独存。在生荼酷,无如臣比。……。伏愿陛下矜其所诉,霈然垂恕,不令微臣衔恨泉壤。’表寝不报。前后表疏十余上,久之。乃转授散骑常侍、左将军、会稽内史。……。玄既舆疾之郡,十三年,卒于官,时年四十六。追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献武。”
谢玄逝世后虽享受了大司徒、大司马、大将军三司的待遇,非常风光,但只享年四十六岁,英年早逝。
淝水大战前敌先锋谢玄,克尽孝道,人称“谢孝”。他以忠信考悌为本,他对兄弟姐妹也非常亲爱。“以兗、青、司、豫平,加玄都督徐、兗、青、司、冀、幽、并七州军事。玄上疏以方平河北,幽冀宜须总督,司州县远,应统豫州。以勋封康乐县公。玄请以先封东兴侯赐兄子玩,诏听之,更封玩豫宁伯。”
谢玄哥哥的儿子谢玩,正史还把他的名字给弄错了,其实他叫谢珫。别看谢珫藉叔功得荫封,身后洋洋洒洒六方墓志,不仅为六朝陈郡阳夏谢氏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也圆满地解答了上述关于谢玄七兄弟的疑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乡大定坊司家山的出土了《宋故海陵太守散骑常侍谢珫墓志》墓志。根据《文物》(1998年5期)南京市博物馆、雨花区文化局《南京南郊六朝谢珫墓》一文所提供的墓志拓片图录,现将内容全文转述如下:
宋故海陵太守散骑常侍谢府君之墓志。永初二年太岁辛酉夏五月戊申朔廿七日甲戌,豫州陈郡阳夏县都乡吉迁里谢珫字景玫卒。即以其年七月丁未朔十七日癸亥,安厝丹杨郡江宁县赖乡石泉里中。
珫祖父讳奕,字无奕。使持节,都督司豫幽并五州扬州之淮南府,淮南历阳庐江安丰堂邑五郡诸军事,镇西将军、豫州剌史、熙寿子;祖母陈留阮氏讳容,字元容。
[父讳]攸,字叔度。散骑侍郎,早亡;母颖川[庾氏]讳女淑。
长伯寄奴,次伯探远,并早[亡];[次]伯讳渊,字仲度,义兴太守,袭封万(熙寿子),夫人琅琊王氏。
叔讳靖,字季度,散骑常侍、太常卿、常乐县侯,夫人颖川庾[氏];]次叔]讳豁,字安度,早亡;次叔讳玄,字幼度,散骑常侍、使持节,都督会稽五郡诸军事,车骑将军、会稽内史、康乐县开国公,谥曰献武。前夫人太山羊氏,后夫人谯国桓氏;次叔讳康,字超度,出继从叔卫将军尚,袭封咸亭侯,早亡。
长姑讳[道]韫,名令姜,适琅琊王凝之,江州剌史;次姑道聆,适顺阳范少连,太子洗马;次姑道粲。适高平郗道胤。散骑侍郎,东安县开国伯;次姑道辉,适谯国桓石民。使持节,西中郎将、荆州剌史。
长姊令芬,适同郡袁太子,散骑侍郎;次姊令和,适太原王万年,上虞令;次姊令范,适颖川陈茂先,广陵郡开国公。妹令爱,适琅琊王擜(南换旨)之。
弟璵,字景琳,早亡,夫人河东卫氏。次弟球,字景璋,辅国参军,夫人琅琊王氏。
长子宁,字元真,驸马都尉、奉朝请,妻王即珫第二姊之长女;次子道休,早夭;次子奉,字刚真,出继弟璵,妻袁即珫夫人从弟松子永兴令之女;次子雅,字景真,妻同郡殷氏,东阳太守仲文之次女;次子简,字德真,妻琅琊王氏太尉谘议参军缵之二女,女不名。
珫夫人,同郡袁氏,讳琬。夫人祖讳勩,字敬宗,太尉掾。父讳劭,字颖叔,中书侍郎。珫外祖讳翼,字雅恭,使持节,征西将军、荆州剌史。
珫本为次叔玄功勋上所封豫宁县开国伯,太宋革命,诸国并皆削除,惟从祖太傅文靖公由庐陵公降为柴桑侯、玄赴苻坚之难功封康乐县开国公余荫外,将南康建昌豫宁并皆除削。
从谢珫的墓志可知,他比谢鲲、谢重、谢球、谢璵、谢球、谢锬、谢温等人的墓志内容都更详尽,结合史书、谱牒以及上述墓志,可基本弄清谢珫一支陈郡阳夏谢氏的世传。
谢珫(?—421),字景玫,豫州陈郡阳夏县都乡吉迁里人。官任海陵太守、散骑常侍,豫宁伯。于南朝宋永初二年五月廿七日逝世,当年七月十七日安葬在丹杨郡江宁县赖乡石泉里。妻陈郡袁琬,袁琬的祖父袁勩(?),字敬宗,太尉掾;父亲袁劭,字颖叔,中书侍郎。
谢珫的三弟谢球于公元407年逝世,享年三十一岁,则他出生在公元377年左右。谢珫的二弟谢璵,则大约出生在公元375年。谢珫大约出生在公元373年,因此享年约四十八岁。
谢珫于南朝宋永初二年(公元421年)逝世,享年四十九岁。即谢球逝世时,谢珫应为三十五岁左右。
祖父谢奕(?-358),字无奕。使持节,都督司豫幽并四州诸军事,镇西将军、豫州剌史,熙寿子。祖母陈留阮容,字元容。子谢寄奴、谢探远、谢渊、谢攸、谢靖、谢豁、谢玄、谢康(出继于谢尚)。
父亲谢攸,字叔度。散骑侍郎、主簿、博士、散骑郎,早亡。母亲颖川庾女淑。子谢珫、谢璵、 谢球。
关于谢攸,据《晋书》志第十载:“宁康二年七月,简文帝崩再周而遇闰。博士谢攸、孔粲议:‘鲁襄二十八年十二月乙未,楚子卒,实闰月而言十二月者,附正于前月也。丧事先远,则应用博士吴商之言,以闰月祥。’尚书仆射谢安、中领军王劭、散骑常侍郑袭、右卫将军殷康、骁骑将军袁宏、散骑侍郎殷茂、中书郎车胤、左丞刘遵、吏部郎刘耽意皆同。”
《晋书》列传第四十六:“穆帝临轩,遣侍中纪璩、黄门郎丁纂征谟。谟陈疾笃,使主簿谢攸对曰:“臣谟不幸有公族穆子之疾,天威不违颜咫尺,不敢奉诏,寝伏待罪。”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载:“永和四年(戊申,公元348年)蔡谟除司徒,三年不就职;诏书屡下,太后遣使谕意,谟终不受。于是帝临轩,遣侍中纪据、黄门郎丁纂征谟;谟陈疾笃,使主簿谢攸陈让。”
长伯谢寄奴,二伯谢探远,均早亡。史料、族谱均未提及。
三伯谢渊,字仲度,义兴太守,袭封熙寿子。三婶为琅琊王氏。
史载谢泉为义兴太守,看来谢泉就是谢渊。有谱载妻为张氏、琅琊王氏,孰正孰继,待考。
五叔谢靖,字季度,散骑常侍、太常卿,常乐县侯。五婶颖川庾氏。子谢肃(出继于谢康)、谢虔(其子谢灵祐又出继于谢肃)。
六叔谢豁(?-385),字安度,亦早亡,有史载,时为晋太元十年。
七叔谢玄(343—387),字幼度,散骑常侍、使持节,都督会稽五郡诸军事,车骑将军、会稽内史,康乐公,谥曰献武。谢玄生于东晋建元元年癸卯十月十六日丑时,殁于太元十三年戊子正月。七婶前为太(泰)山羊氏,后为谯国桓氏。
八叔谢康,字超度,妻王氏。出继于卫将军谢尚,袭封咸亭侯,早亡。有谱载,谢康为谢奕长子,但在该墓志中为谢珫的满叔,排行最末。
但是,谢康并不是“末婢”,因为“末婢”为谢安的小儿子谢琰(?-400)小字,其字为瑗度。据《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载:“王东亭与谢公交恶。王在东闻谢丧,便出都诣子敬,道欲哭谢公。子敬始卧,闻其言,便惊起曰:‘所望于法护。’王于是往哭。督帅刁约不听前,曰:‘官平生在时,不见此客。’王亦不与语,直前哭,甚恸,不执末婢手而退。”王东亭在吊唁谢安后“不执末婢手而退”就可证明这一点。
王东亭,即王珣(350—401),乃王导的孙子,王洽的儿子。王珣,字元琳,又字法护,山东琅琊临沂人,官至尚书令。他三世均以书法著称,《伯远帖》就是王珣所写的一函札,为珍贵的晋人法书真迹之一。
史书又有“封胡羯末”的说法,据《晋书》载:“时谢氏忧彦秀者,称封、胡、羯、末。封谓韶,胡谓主朗,羯谓玄,末谓川,皆其小字也。韶、朗、川并早卒,惟玄以功名终,韶至车骑司马。”看来“末婢”也并不是谢末。谢末,即为谢川。谢川谁何?有一说,谢川即谢渊,说是唐人为避李渊之讳而更改。当然,亦可能川是谢寄奴抑或谢探远之名,待考。
《晋书》说谢尚“无子,从弟奕以子康袭爵,早卒。康弟静复以子肃嗣,又无子”,而把谢康说成谢靖的哥哥,就难怪有人会把谢康说成是谢奕的长子。值此,谢玄疏中“臣同生七人,凋落相继,惟臣一己,孑然独存”的真象已经大白。
谢尚于公元357年逝世,出生于公元343年的谢玄此时已十四周岁了,作为弟弟的谢康也已经在十三周岁左右,约为公元345年生。
谢珫的长姑谢道韫,名令姜,又名韬元。夫琅琊王凝之,江州剌史。王凝之参加了其父王羲之的兰亭修禊,赋诗二首。其一:“烟煴柔风扇。熙怡和气淳。驾言兴时游。逍遥映通津。”其二:“荘浪濠津。巢步颍湄。冥心真寄。千载同归”。
二姑谢道聆,夫顺阳范少连,太子洗马。
三姑谢道粲,夫高平郗恢,字道胤,散骑侍郎、给事黃门侍郎,领太子右卫率,擢為雍州刺史,东安伯。他身长八尺,美风姿,风神魁梧。其父郗曇,北中郎將。
四姑谢道辉,夫桓石民,东晋名将,谯国龙亢人,为桓豁之子。桓石民幼聪慧,及长,谢安引之为参军,督荆、江、豫军事,以振武将军领襄城太守,戍夏口。太元六年(381年),与长兄石虔击败前秦荆州刺史梁成于竟陵。后诏其以西中郎将、荆州刺史督荆州军事,后升左将军。
桓豁字,朗子,桓彝第三子,桓温之弟。为抚军从事中郎、除吏部郎、黄门郎,都督沔中七郡军事,建威将军、新野义城二郡太守,进右将军,寻监荆扬雍州军事,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假节,又监宁益军事,迁征西将军,进督交广并前五州军事,太元初迁征西大将军,开府,卒赠司空,谥曰敬。
谢珫的长姊谢令芬,夫为陈郡袁太(?泰)子,散骑侍郎。二姊谢令和,夫太原王万年,上虞令。三姊谢令范,夫颖川陈茂先,广陵郡开国公。颖川陈淮,晋太尉。四妹谢令爱,夫琅琊王擜(南换旨)之。
谢珫二弟谢璵,字景琳,早亡,妻河东卫秀。儿子谢温。
三弟谢球,字景璋,辅国参军,妻琅琊王德光。王德光的父亲海盐令王涣之,当年也参加了其父王羲之的兰亭修禊,赋诗:“去来悠悠子。披褐良足钦。超迹修独往。真契齐古今”。女儿谢令娇,儿子谢元。
谢珫的长子谢宁,字元真,驸马都尉、奉朝请,太原王氏,即谢珫第二姊谢令和、王万年夫妇的长女。
次子谢道休,早夭。
三子谢奉,字刚真,出继给弟谢璵为嗣,妻袁氏,即谢珫妻袁婉的堂弟永兴令袁松子之女。
四子谢雅,字景真,妻陈郡殷氏,东阳太守殷仲文的次女。殷仲文(?~407),东晋文学家,陈郡人,会稽王司马道子骠骑参军,桓玄咨议参军,总领诏命,进侍中,领左卫将军,义熙元年 (405)任镇军长史,转尚书,迁东阳太守。
五子谢简,字德真,妻琅琊王氏,即太尉谘议参军王缵之次女,不知其名。
谢珫的外祖父庾翼(305—345),字稚恭,颍川鄢陵人,庾亮之弟,官至征西将军、荆州刺史,谥号为“肃”,世称小庾、庾征西、庾小征西。又是东晋书法家,书法初与王羲之齐名。
王僧虔称:“庾征西翼书,少时与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平,在荆州与都下书云:‘小儿辈乃贱家鸡, 皆学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后,其兄庾亮得王羲之书,翼见后乃大服。”唐代窦臮《述书赋》称:“积薪之美,更览稚恭。名齐逸少,墨妙所宗,善草则鹰搏隼击,工正则剑锷刀锋。愧时誉这未尽,觉知音之罕逢。”
谢珫本为叔父谢玄以其功勋卓著,上奏朝廷被封为豫宁县开国伯。太宋革命时,诸国爵位都被取消,只有堂祖父谢安的爵位由庐陵公降为柴桑侯、谢玄由康乐公降为康乐侯而保留余荫外,将南康公、建昌公、豫宁伯等一并取消。
关于谢珫二弟谢璵,《中国考古学年鉴一九八七》》中《南京司家山东晋墓》和《历史月刊》五月号的《南京地区六朝考古重要发现》中有谢璵墓志内容只有短短五个字:
宋故……璵,早亡……
关于谢璵之子谢温,在《文物》1998年第5期,还《南京南郊六朝谢温墓》中载有1984—87年出土于以上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乡大定坊司家山的墓志拓片图录,今全文转载如下:
晋故义熙二年丙午岁九月□日,豫州陈郡阳夏县郡乡吉迁里谢温字长仁率,其年十一月廿八日安措丹杨郡江宁县牛头山,祖攸,散骑郎,祖母颖川庾氏,讳女淑。父讳璵,母河东卫氏,讳秀。伯珫,豫宁县开国伯。叔讳球,辅国参军。姊讳娇,适太原温楷之。外祖讳准,启成县开国公。舅父讳珖之,次舅父讳次□之,舅父讳简之,散骑郎。
王凝之左将军会稽内史铭文。
谢温,字长仁,豫州陈郡阳夏县郡乡吉迁里人。东晋义熙二年(公元406年)九月逝世,其年十一月廿八日葬于丹阳郡江宁县牛头山。看来谢珫第三子谢奉出继给谢璵为嗣,是因为谢温早亡无后,或其本人亦早亡。谢璵大约出生在公元375年,谢温夭亡时他三十二岁左右,谢温也只有十来岁。
谢温的祖父谢攸,散骑郎,祖母颖川庾女淑。谢温的父亲谢璵,母亲河东卫秀(?)。伯父谢珫,豫宁伯。叔父谢球,辅国参军。这此都与谢珫、谢球墓志互相印证。
谢温的姊姊谢娇(?),姊夫太原温楷之。
谢温的外祖父河东卫瓘(220~291),字伯玉,河东安邑人。魏镇东将军,晋司空、太保,兰陵郡公。擅长隶书和章草,与索靖齐名,北宋《淳化阁帖》载卫瓘书法《顿首州民帖》。
左将军、会稽内史王凝之为墓志铭文。
东晋南朝时期,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是高门士族的领袖,其次便是陈郡袁氏和兰陵萧氏,并称四大盛门。王、谢、袁、萧氏互相联姻,据《晋书》、《南史》等书记载,袁湛、袁豹兄弟二人的母亲是谢安的侄女,袁湛娶东晋名将谢玄之女为妻;袁湛的外甥,是陈郡谢绚;袁粲的母亲,是太尉长史琅琊王诞之女。
袁宏本是一介平民,得到陈郡谢尚的提携,从而进入仕途;袁湛、袁豹的升迁,得到了陈郡谢氏的帮助。自袁湛在东晋末期出任太尉始,袁粲、袁昂、袁枢、袁宪等先后在南朝担任宰相之职。袁涣的曾孙袁瑰在东晋任国子祭酒。
据《隋书·经籍志》载,陈郡袁涣、袁淮、袁质、袁乔、袁休明、袁豹、袁彦伯、袁宏、袁山松、袁淑、袁粲、袁昂、袁枢、袁宪等都有文集传世。
袁乔博学多识,才华出众,曾为《论浯》、《诗》作注;袁乔的孙子袁山松年幼时即有才名,著有《后汉书》百篇。袁宏的《东征赋》一问世,人们争相传看。他不仅在当时文坛声誉很高,还是著名历史学家,除了久已散佚的《竹林名士传》之外,《后汉纪》是他留传至今的唯一精心史作。
出名世族有琅琊王祥、荣阳郑冲、陈国何曾、临淮陈骞、颖川荀顗荀勋、河东卫瓘、河东裴秀、太原王浑、泰山羊祜、河内山涛、京兆杜预等。
王祥就是“二十四孝?卧冰求鲤”的王祥,琅琊人,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一直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王祥、王览、王正、王旷、王羲之、王献之一脉相传,与谢家为世交之谊,互相通婚。
与陈郡阳夏谢氏通婚的都是名门世家,难怪勇冠三军的谢尚也无法冲破这世俗禁锢,酿成千古爱情婚姻悲剧。
泰山羊氏是世族。羊祜(221~278),字叔子,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泰山郡南城人。历任魏中书侍郎、秘书监、相国从事中郎等职。晋尚书左仆射、卫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守襄阳。
顺阳范氏是世族。范坚、范汪、范宁、范启都是名仕。
高平郗氏是是世族。郗鉴、郗愔、郗超都是名仕。
陈郡袁氏是世族。袁瑰、袁耽都是名仕。
太原王氏是世族。以王恭为代表,有王述、王坦之等名流。
河东卫氏为世族。卫瓘官至司空,录尚书事。其子卫恒,官黄门郎,亦善书法。孙女卫夫人(272~349),名铄,字茂猗,书法入妙,师从钟繇,擅长隶书及正书,王羲之的书法导师。
谢珫、谢温叔侄的墓志,与谢球的墓志,将谢奕一支陈郡阳夏谢氏的脉络基本弄清楚了,既是对正史的补充,又是对正史的勘误。加上谢鲲、谢重、谢涛等人的墓志,整个六朝陈郡阳夏谢氏的世系已了然在目。
附一:谢珫墓志拓片
宋故海陵太守散骑常侍谢府君之墓
志
永初二年太岁辛酉夏五月戊申朔廿
七日甲戌豫州陈郡阳夏县都乡吉迁
里谢珫字景玫卒即以其年七月丁未
朔十七日癸亥安厝丹杨郡江宁县赖
乡石泉里中珫祖父讳奕字无奕使持
节都督司豫幽并五州扬州之淮南府
淮南历阳庐江安丰堂邑五郡诸
军事镇西将军豫州剌史熙寿子
祖母陈留阮氏讳容字元容[父讳]攸字
叔度散骑侍郎早亡母颖川[庾氏]讳女
淑长伯寄奴次伯探远并早[亡次]伯讳
渊字仲度义兴太守袭封万(熙寿子)夫人
琅琊王氏叔讳靖字季度散骑常侍太
常卿常乐县侯夫人颖川庾[氏次叔]讳
豁字安度早亡次叔讳玄字幼度散骑
常侍使持节都督会稽五郡诸军事车
骑将军会稽内史康乐县开国公谥曰
献武前夫人太山羊氏后夫人谯国桓
氏次叔讳康字超度出继从叔卫将军
尚袭封咸亭侯早亡长姑讳[道]韫名令姜
适琅琊王凝之江州剌史次姑道聆适
顺阳范少连太子洗马次姑道粲适高
平郗道胤散骑侍郎东安县开国伯次
姑道辉适谯国桓石民使持节西中郎
将荆州剌史长姊令芬适同郡袁太子
散骑侍郎次姊令和适太原王万年上
虞令次姊令范适颖川陈茂先广陵郡
开国公妹令爱适琅琊王擜(南换旨)之弟璵字
景琳早亡夫人河东卫氏次弟球字景
璋辅国参军夫人琅琊王氏长子宁字
元真驸马都尉奉朝请妻王即珫第二
姊之长女次子道休早夭次子奉字刚
真出继弟璵妻袁即珫夫人从弟松子
永兴令之女次子雅字景真妻同郡殷
氏东阳太守仲文之次女次子简字德
真妻琅琊王氏太尉谘议参军缵之二
女女不名
珫夫人同郡袁氏讳琬夫人祖讳勩字
敬宗太尉掾父讳劭字颖叔中书侍郎
珫外祖讳翼字雅恭使持节征西将军
荆州剌史
珫本为次叔玄功勋上所封豫宁县开
国伯太宋革命诸国并皆削除惟从祖
太傅文靖公由庐陵公降为柴桑侯玄
赴苻坚之难功封康乐县开国公余荫
外将南康建昌豫宁并皆除削
附二:谢温墓志拓片
晋故义熙二年丙午岁九月□日豫州陈郡阳夏
县郡乡吉迁里谢温字长仁率其年十一月廿八日安厝
丹杨郡江宁县牛头山祖攸散骑郎祖母颖川庾
氏讳女淑父讳璵母河东卫氏讳秀伯珫豫
宁县开国伯叔讳球辅国参军姊讳娇适太
原温楷之外祖讳瓘兰陵郡开国公□讳□
□□□□□□□□□父讳□之散骑郎
□凝之左将军会稽内史□□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