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谢氏文化 >> 谢氏源流 >> 内容

谢氏父子太守与其王氏后裔

时间:2018/10/10 22:16:39 点击:

  核心提示:谢氏父子太守与其王氏后裔湖州作为我国东南望郡,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人文荟萃、山水清远,历朝都重视派能人名士来担任郡首。自三国吴宝鼎元年(266)设置吴兴郡以来至清代结束为止的1645年间,恰好有700...

  谢氏父子太守与其王氏后裔  
 

湖州作为我国东南望郡,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人文荟萃、山水清远,历朝都重视派能人名士来担任郡首。自三国吴宝鼎元年(266)设置吴兴郡以来至清代结束为止的1645年间,恰好有700个郡首(郡首在各代有内史、太守、剌史、知州、总管、知府等称呼)受各代朝廷指派来治理。在历朝郡首中可见到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文武双全的谢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等名守。另外有明代成化八年(1472)担任湖州知府的劳钺因业绩感人而被塑成神像成为府庙(城隍庙)里的城隍菩萨。
在这700位郡首中,父子均任湖州郡首的就不多见了,王羲之、王献之是一对,他们是全国著名的大书法家,但在湖州土地上留下的业绩难觅。鲜为人知的南朝有一对谢氏父子确在史书、方志,乃至家谱上有记载号称为吴兴名守的,不应为我们所忘却。而且他们的后裔也留在湖州这块热土上。

这对谢氏父子太守,据《南朝齐书本传》与《清同治湖州府志》记载,父亲名叫谢瀹、字义洁,陈郡阳夏人,南朝时开始在宋(刘宋)入仕,后在齐时任司徒左长史,于永明中(487)出任吴兴太守。在任期间有长城(即长兴)县民卢道优家遭劫,卢诬告是殷孝悌等四人所为,瀹开始将殷等逮捕入狱。殷孝悌的母亲骆氏诉冤,并有173人签名保证不是他们所为。谢瀹接到殷孝悌母亲的申理后,遂重新审判,认定卢道优属诬告,就将卢逮捕,并依法伏斩。又有一次,他叫典药吏煮汤,引起失火,烧坏了府治外房屋五间,他就鞭打自身。这二件事在朝廷与民间都成为美谈。以后又升任吏部尚书,太子詹事等职。

谢瀹之子谢览,字景涤。据《南朝梁书》载,他于南朝梁天监十二年(513)出任吴兴太守,此时中书舍人黄睦之家居吴兴乌程,其子弟专横拔扈,以前的太守都不敢管束。谢览赴任时,尚在途中,黄睦子弟就前往迎接,谢览却赶走黄睦的船杖吏,并杖打通报者。自此黄睦子弟闭门不出,原来称为东道之患的境内混乱状况平静下来了,览到任后秩序井然。当初齐明帝时,谢瀹与徐孝嗣均号称为吴兴名守,而今谢览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以廉洁著称,去世时赠中书令。

谢览在任时,喜爱太湖之水,遂将全家定居在太湖边上的一个溇港之村,此村以后就定名为谢溇(现在已併入杨溇村),这在太湖南岸吴兴境内的27个溇港村中,是唯一用真实姓氏来命名的。从此,据称是从绍兴迁来的谢氏家族就在湖州繁衍,现在他们的子孙还是很兴旺的。

据《小湖王氏宗谱》载,谢览后裔的繁衍历尽坎坷。谢氏当繁衍到明代时出了一个著名将军谢贵,字清萍,世居谢溇,在朱元璋时因军功授河南卫指挥佥事,加广威将军,守滁州。建文元年又授北平都指挥使,但在“永乐发难”中殉职,而且遭灭门之灾。谢氏一家唯其三子公权为避难入赘小湖(今织里)舅家,改姓舅家之王姓,称为小湖王氏始祖。这小湖村就是现在织里的晓河村,现已成为织里镇的街区了。公权生三子,其长子志忠,以行医善耕读,因此小湖王氏从明清至民国历代均有行医,10世王中立成为著名的儿科医生,乌程县志有记载。更有甚者,在织里小湖南圩,有药隐公王羲墓,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墓地占二十亩,有个三洞石桥,桥碑刻有“药王桥”即“药隐公王氏墓桥”。士忠之子王衍,字云崖,迁居吴兴爱山台,今称爱山王氏。整个小湖王氏不愧为耕读世家,共出7名举人,其中2名为进士。

谢贵受灭门之灾(直到明崇祯帝时为其平反,清乾隆帝还谥“忠烈公”),在始居地谢溇已找不到其谢氏后人。但如上所说的谢贵三子入赘小湖而成小湖王氏一脉却子孙兴旺,谢溇与晓河相距甚近,都在织里境内。小湖王氏家史由《小湖王氏宗谱》清楚记载,现该谱由年已62岁的小湖王氏十七世孙王务功先生保存。该谱是民国二十七年(1938)由十五世孙王树荣先生(光绪甲午举人、京师法律学堂毕业、直隶高等审判厅推事、江苏山西湖北河南安徽高等审判厅厅长)与其儿子王德馨(日本政法大学毕业、湖州大律师)所主编。王树荣先生在修此谱时还去谢溇村拜祭了谢贵将军墓,并出资雇人重修了谢贵墓。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谢氏网(www.xies5.com) © 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495576669@qq.com 谢氏网QQ群:333292127 粤B2-20100320
  •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QQ:99437381,我们会在两个工作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