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 谈 谢 与 申
——谢姓探源之二
谢汉清
2000年11月19日,国家通过各大报章公布认定远古“三代”的起始时间为:
夏朝于公元前3070年;
商朝于公元前1600年;
盘庚迁殷于公元前1300年;
周朝于公元前1046年。
谢姓是个古老的姓氏。起于以狩猎为生的部落。弓箭是猎人的必备的武器,以引弓射箭来猎取兽物。猎人常居深山密林之中,用树枝、树叶和树皮在高处上搭就的叫榭,既可栖身又可作射台。射、榭同义,引出言射,以谢为姓,这是远古谢人以生存环境引出来的姓氏。
谢姓源于黄帝之后,任姓建有十个小国,谢为首族,夏、商就存在。谢氏族人随炎黄大战,到了中原河南南阳宛定居,建立了谢邑,成为谢氏发祥地,以氏为国,故称谢国。
据《幼学琼林》首页,叙述了周穆王时民间就传说掌管雷火的“神”叫谢仙。
《诗经·嵩山》中有几处提及《谢》:“于邑于谢”是周宣于命把申国都城迁到谢国去;“因是谢人,以作尔庸”,是依靠谢国的老百姓作劳工为申国新都筑城墙建宫室和祠庙:“谢于诚归”是谢邑的老百姓已真心归顺——无人反抗了。“既人于谢”是申伯和随行威风凜凜地进了谢国。
申伯约于公元前八一O年迁都谢国后,不叫谢国,而叫申国。所以说,申伯封迁之前就有谢国,之后没有谢国,谢国的疆土已并入申国了。公元前六八八年,楚文王灭了申国至楚灵王的100多年后,是楚属申地,还是称申;
“昭王之出郢也,使申包胥,请救于秦”。(《 史记》1716页)
“武公十年娶申侯女为夫人,曰武姜”。(《史记》1774页)
“使子产会诸侯,与楚灵王盟于申”。(《史记》1774页)
“王死申亥家。申亥以二女从死,并葬之”。(《史记》1780页)
史料还记载楚成王七年申公斗班杀死令尹子元。楚成王三十七年,楚将申公子仪和息公子边分别调遣申地和息地的军队戌守鄀国都城商密。古谢国在秦汉均无人提及。谢国变了“申国、申地”。如楚王“盟于申”、“会于申”、“过申地”,实际上是谢国、谢地。史书也没有说申伯受谢姓,若是申伯和他的后人改了姓谢,怎么没有出现谢公、谢侯、谢伯和谢大夫之类尊称;对国的称号怎不叫谢国、谢邑和谢地。
尊祖尊父史有先河:周朝的周武王称吕尚为父,秦国的大王赢政称吕不韦为仲父摄政王,清朝世祖福临称多尔衮为仲父摄政王,近代的孙中山被称为国父,等等。为的是巩固权利,虎炳立国功臣,以及受人民尊敬和崇拜的称之为父。也许申伯到了谢国后,对原谢国的遗民放宽政策,使谢人得到较好的休养生息的社会环境。谢人为感恩而称申伯为祖为父也未尝不可。
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很多珍贵史料成为灰烬,《诗经》也是靠幸免于死的文人的记忆编出来的。
1991年秋,我因修志到广州市孙中山文献馆查资料,偶遇一位梅县宗亲,他有本秦国谢其昌所编的《家谱》。我如获至宝地将申伯世系复印下来。1992年,我主修《谢家庄谢氏族谱》时,又依次把它编进去(旧谱没有),这是通过传抄而来的。2000年春节后,谢其昌尊长托其故里亲属面送一本《家谱》给我。我细阅之后,发现疑点多多。从此,激发了我对谢氏溯源的兴趣。于是,我写了一篇辑录《史籍对谢姓氏与申姓的记载》,刊于2001年2月《谢氏研究》试七期。
申伯传世上溯到远古令人生疑。62世宏道公生二子,一叫申伯,二叫申甫,申伯受姓谢而申甫仍姓姜。这里就有三个方面的疑点:一、53世佐公,即姜太公第十三子别姜姓申,袭封于申。锂史书上载,伯夷与叔齐的后代封于申,《百家姓》也称申的始祖是伯夷与叔齐。二、既然从53世始姓申,到63世的申甫又复姓姜?《诗经·嵩高》“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疑“申伯、申甫”出自此句。此句原意有二:1、赞申、吕(甫即吕也);2、赞征服南国的功臣尹吉甫、仲山甫和申伯。三、一个姓姜、一个姓谢、全部都申姓,可能吗?“周宣王令申伯作邑于谢”(把申国的国都迁去谢国)。周宣王把古谢国赏给申伯,并无赐姓也无改姓。申伯的爵位由伯升侯,幽王贬了申侯的爵位,到周平王又晋升为申公,楚灭申后被称为“申公巫臣”,并没有改姓谢的迹象。所以,周宣王赐姓,申伯受姓之说,有悖于史实。
公安生年为公元三二O年,减去裒、衡、缵三代,以每代相隔25年计为75年,即公元245年前的世系都难于寻觅,何况远古乎。
吾祖德锡于康熙末年从梅县白渡移居广州白云区(旧番禺北,1958年划入广州市)太和谢家庄开基,至今200多年,旧谱上错记了朴六公为规崇祖之父,还称天保公即惕创公也。直至1987年重回故里(德锡祖留下长子居原地)调研才搞清楚。朴六与规崇本是堂兄弟。南崇的父亲是连春公。
前几年,我拜访过几处谢姓宗亲,他们10代以上的祖宗都不知道了。
我查阅过五个省市出版社的《诗经·嵩高》的注解都基本相同。诗中“维岳降神,生甫及申”;“于邑于谢”、“因是谢人,以作尔庸”“谢于诚归”“既入于谢”等等,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史实。
有二家出版社出版的《百家姓》对《谢》的描述令人费解。其一:《谢》,“据《史记》所记,春秋时周宣王封其舅于谢,其后代遂以谢为姓”。《史记》并无这个记载。其二:“谢姓的始祖是申伯,申伯是炎帝的后裔,为姜姓。后来,谢被楚国灭掉,其后代子孙就以封地名为姓,姓谢”。历史上有周宣王派大臣去灭掉谢国却没有楚国来灭掉谢国;有楚国灭掉申国,而那时的申国中有谢、申、吕等姓人。像这样的《百家姓》是造成谢氏源流混乱,鼻祖颠倒,以假乱真,以讹传讹,误导后人。
有乱必图治,是当今谢氏族人必须正视的问题。我以为以史为据,实事求是,有错必纠,还谢氏源流正本清源,应纠正当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