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北谢姓文化探源
周武王克商之后,封神农氏之后于申,是为申国之诸侯,至周宣王时,祥毓申伯,佐周宣王中兴有功,出封于谢(今河南省南阳)。古代以国为姓,是谢姓之始也。迨至晋朝,谢氏仁公被封为都亭郡王,声名显赫,家族辉煌,被奉为谢姓鼻祖。世居陈留阳夏,后处金陵乌衣巷,故陈留郡为谢姓居邑,谢氏后人常于厅堂、门第写上陈留郡横批。以示为谢姓之家。从晋至南朝谢氏先后出现过十名宰相,为国家重臣,匡扶社稷,振兴民族,大显家风。第一位宰相就是晋孝武帝时名标千古的谢安。这是谢姓之骄傲。这一时期,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不断涌现,谢氏家族发展到辉煌顶点。
谢安幼时聪颖,长时满腹经论、文韬武略,善书法,好赋诗。常与大书法家王羲之(王右军)结交在一起,遨游山水,吟诗作词,无心仕途,筑室于会稽东山,谢职高卧,以求安逸。由于东晋王朝日趋衰落,社会动荡不安,谢氏在当时社会地位不断下降。在这种形势下,便有“东山不起,如苍生何”之话题。只有谢安出山,才能治国安帮,振兴谢氏家风。在谢安40多岁出任司马,至晋孝武帝时,位至宰相,故有“东山再起”之语。为了巩固谢氏社会地位,还与朝中拥有很大权力之名门望族朗郎邪王氏家族联婚,将其侄女谢道韫嫁给王右军之子为妻。故有“王谢”之称。谢道韫幼能咏诗。庭中大雪,谢安问诸子侄云“大雪纷纷何所似”?侄郎对曰:“撤盐空中差可拟”道韫对曰:“未若柳絮因风起”。意境清新,形容得体,安大奇之。故有才女之称,世称韫为“咏絮才”。“东山再起”成为谢氏之光荣历史,为后世子孙传扬。
由于后秦逐渐强大,屡败东晋部队,构成对东晋的严重威胁。秦符坚将兵百万,大举南侵,号称“投鞭可以断流”。时谢安运筹帷幄、推荐谢石、谢玄统卒8万之师,抗拒符坚百万之众。虚布疑阵,使符坚望阵,疑草木皆兵。故肥水一战,大败秦军,创造中国历史上震古铄金的以少胜多之战例。并推荐侄儿谢玄为建武将军,重建北府兵,把秦兵赶还淮北,稳定了东晋政权。谢安推荐谢玄受到一些人非议。认为是以权谋私,但与谢玄关系不睦之中书郎郗超则认为谢安推荐谢玄未可厚非,说:“安违众举亲,明也,玄必不负举,才也”。“内举不避亲”成为历史上传颂之用人佳话,只要用人唯才,不论亲疏。谢安逝世后,晋孝武帝念其为朝廷立下大功,追封为卢陵郡公。封谢石为南康郡公、谢玄为康乐公、谢琰为望蔡公。谢氏一门四公荣耀无比。从东晋至南朝,谢氏见于史册者100多人,进入统治阶层权力中心三品大员便有三十多人。谢氏与王氏比肩,成为传誉千古乌衣望族,宝树家声,至隋灭陈时,建康到处是颓坦残壁,谢氏子弟四处流落。鸟衣巷谢氏辉煌不再。唐代诗人刘禹锡诗云“朱雀桥边野草花,鸟衣巷口夕阳斜,旧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所幸者,谢玄之子谢灵运成为中国文坛上巨子。山水诗派奠基人,他专以名山秀水入诗而博得公认,并为后世所推崇。谢灵运族弟谢惠连与灵运齐名,诗与文并行于世,时有“大谢小谢”之称。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有“群季骏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康乐即谢灵运,因袭父位为康乐公,又称谢康乐)之句,李白借此两人以赞喻众弟兄的才华,足见他两人在文坛上的地位,是享誉千古的大诗人。
相传至三十六世明经进士讳登泰公随子东山公任化州同知,宦游粤东,从福建省福州府古田县而来,初住化州水街。后卜居南巢北山,是谢氏由闽入粤南巢之始祖也。下传至十一世纪迁平定低山山塘开基创业。是为平定谢氏之始祖。
平定位于化州北部,过去包括文楼,解放后设区,为化北区、第六区,建镇后分为平定镇,文楼镇,地处两广交界,罗江上游,崇山骏岭,茂林修竹,土地肥美,特产丰富、五谷丰登。平定钛矿、文楼石灰石为全省之最,民风淳朴,和睦团结。现在平定镇是广东省化州市的中心镇,人口近10万,加上文楼镇人口达十三四万人。其中谢姓村民二万余人,分布在平定平山、河儿背、低山、水鸣、下双和文楼平福等几十条村庄,和其他各姓村民和睦相处融为一体。谢氏族人一向重视发扬谢氏优良传统,继承肥水家风,以勤劳勇敢著称,于明末清初,万公世孙谢兆熊俗称为板牙公,幼年爱文习武,稍长便能文能武,秉性刚直,爱打不平,讲义气,善结交。明末清初,社会动荡,兵匪横行,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公团结发动农民二千余人,坚起灭明除清义旗,宣布武装起义,并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事联系,率部北征,向李自成部靠拢,公英勇善战斩关破隘,劫富济贫,所到之处,民众蜂拥而投奔者达数万人之众。到达长沙,因李自成被害,乃率部改向开赴福州,与明清两军决战,大破敌军,顺治三年残明在广东立朱由榔为帝,公闻讯率部火速开赴广东肇庆,大败残明,敌闻风丧胆,称公之部队为神兵。后因起义军张献忠旧部孙可望等归附残明,公一气之下,即与吴三桂会师。力劝吴抗清灭明,保我中华,并密计追捕潜逃缅甸之朱由榔,康熙六年朱由榔由缅甸引渡至云南,为吴三桂所杀,从此明朝辙底覆灭,公乃解甲归田,康熙二十四年,朝廷派武威将军江义武到平定花屋围村封重金力劝公率部仕清,公誓死不从,毅然自尽,康熙为表彰公之高风亮节封公为东望公,立东望公祠于罗江之际滨,并赐祠匾以示纪念,板牙公乃谢族之精英,也是平定人之光荣。
为振兴谢族文化,培养谢族人才,绵系东山系派,平定姓谢族人,一方面设祖尝奖学制度,凡谢姓子弟能考上平中、高中,分别给予奖励,各房标准不同,有每年三担谷或五担谷不等,使一部份贫穷子弟,有志于学者,能就学读书,另一方面兴办学校,民国初年在平定山口坡谢氏宗祠兴建了明新小学,取意于大学之道在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把明德,新(亲)民作为办学宗旨,至1942年复创办明新中学,聘请梁维东、黄耀欧、吴夹民、袁树青等有名学者任校长、教导主任,创化州以姓氏独办中学之先河。明新中学成立,不仅成为此地文化教育之基地,而且成为化州播种革命的摇篮,解放前先后有谢建璋、谢昌隆、谢周武等同学参加革命,毕业学生黎胜林参加游击队壮烈牺牲。明新中学于1949年与当时平定之罗江中学、尔昭中学合并为平定中学,至今因时60余年,60年来,师生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勤俭办学,现学校迁至平定镇政府所在地平定圩边,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二千多人,至2002年止已培养高初中毕业生一万三千多人,不仅为谢氏培养大批优秀子孙后代,也为平定各族培养了大批人才。现在毕业学生不少成国家栋梁之材,仅就平定谢族而言,有担任党支部政府领导干部服务人,如谢明中现任中共海南省委委员、海南省文昌市委书记,兼人大主任,有投笔从戌保卫祖国者,谢文贵任解放军参谋高级工程师5级(副军)文职三级(大校军街)。有教书育人者,甘作人梯,谢周系解放后1960年恢复招收研究生第一批考取武汉大学曾昭伦教授在中南六省招收一名化学研究生。通英、德、俄三国文字,后任中山大学化学系教授、研究生导师。谢文杰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后留学日本,任北师大计算机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正教授级)。有飘洋过海者,立功异域,谢彤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谢明留学美国获双硕士学位(医学物理硕士和计算机专业硕士)谢彤、谢明均在美国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为人类作贡献。有从事艺术创作者,美化社会人生。谢克英,从事盆景园艺创作,他创作之盆景具有“苍劲雄秀,萧洒自然,风姿雅韵”的艺术特色,盆景佳作在全省、全国展览中屡获大奖。其中榕树盆景《南国春色》获2001年成都蜀汉杯全国展览一等奖,他是中国第一部《中国盆景艺术》VCD光碟的总策划和编导,被世界华人艺术家协助授予“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称号。他所创作盆景售出最高价格一盆达20万元。
2006年谢氏宗祠被批准为革命遗址,祠宇进行了重修。谢氏族人将为光复文物。为发扬革命传统,为复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