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谢氏自西周申伯公封国受姓至今二千八百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大姓。作为炎黄子孙的谢氏家族,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先贤们的丰功伟绩让我们敬重自豪,源远流长的世系让...
谢氏自西周申伯公封国受姓至今二千八百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大姓。作为炎黄子孙的谢氏家族,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先贤们的丰功伟绩让我们敬重自豪,源远流长的世系让我们倍感荣耀。其中有一个重要过程我们要给予特别的重视,那就是家谱的传承。如果没有他们当年的成果,我们将一无所知。
谢氏族谱在很多时期受到了当时政府的关注,历史上的许多名人志士也是给予了帮助和参与。其中有苏轼、朱熹、岳飞、文天祥以及何应钦等为我谢氏族谱作序。当前,我们的宗亲联谊活动也是广受支持。2007年在武汉市举办的谢氏全球宗亲第三届恳亲会有副省长蒋大国、中国侨联副主席林淑娘、省外事侨办何世平支持并参加。有省政府设宴招待以及应城市委书记谢思芳组织接待。并且数家报刊、中央电视台予以报道。二十多个国家或地区谢氏宗亲更是不远万里来此参与。
谢氏人口众多,源头世系明了,其它大姓几乎不可同比,江汉平原地区谢氏祖源地同是江西辛里平都义历,如此亲近的血缘近距离地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因为各自修谱,各谱派句而产生了疏远,甚至行同陌路。所以值此各方大好形式下我们开展江汉平原谢氏族谱合修。
江汉平原天门市土地港望公房最后一次的修撰,即第十修是在1988年启动,经三年完成的,十修的谱本虽然历经艰辛而成,但因为条件不足、环境影响、以及打印差错,出现了一些不够满意和错误的地方。族谱是传之后代的文字依据,甚至是族人的精神依托所在。出现的小许差错真的会“失之千里”。这是每一个族人所不愿见到的,更是我们十修全体人员所痛心疾首的。
修谱是事关每个族人的大事,远离我们的先祖可以淡化,近在我们眼前的父祖却不可不孝敬。父祖们也将会和你一样要孝敬他们的父祖。然而,家谱不修,几代之后先祖名讳不知,如何敬孝!倘若自己的后世成就大业那也将敬孝无所依从,遗憾却无可追溯!
修谱是重要的,修谱的亲人们是崇高的。修谱的过程是艰难的。事情的繁杂可以通过细致的工作来解决。族人的非议可以通过时间来改变。但人力物力的不足对高质量完成谱本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修谱历来是家族中颇有成就的人来主持的。但少数人的倾家之力也是有限的。民国初年,天门土地港的立桂公卖私田六亩而促成九修族谱。十修时,仙北谢湾村池仿公等也是举债完成。他们是前之楷模,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甚至是悲壮的。试问谢氏的和睦团结何在?!
从亘古到现在至遥远的将来,我们只是沧海一粟。一生中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的明天更美好在奋斗。在奋斗的过程中承前启后地推动着历史在前进。其中贤能志士对历史的光明一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今天,谢氏的家族文化之光彩需要每一位族人来投入,让更多的后辈知道“淝水大捷、东山再起、风声鹤唳”是如何与谢氏有关,《诗经·大雅》《滕王阁序》里是如何写到谢氏,刘禹锡的“谢家堂前燕”描写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正在宏图大展的宗亲们,谢氏家族需要你们,请把兴我谢氏列入你这一生中必须要做的事之一,在自己功成名就、老而思根之时可以给自己一个无悔的当年。国难才知忠臣好,远乡才知家人亲。一切都在今天的把握。我们不能让他姓在背后指点谈笑。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和谐、团结、同进的谢氏之风,让他姓称羡而仿之,让我族后世有成长之佳境而大展。
我们在这次的族谱文化活动中将会把家族内的经济交流发展现纳入议题,也拟将在仙北发展区成立长期的联谊交流活动基地。希望各方人士投身进来推动谢氏的大发展。真正达到我们有更大的收获是因为团结!
在这次的修撰活动中热忱欢迎各地宗亲来人来函提出宝贵的方案和意见。更希望来任职参与我们的工作。
恭祝安祺!
办公通讯地址:天门市多祥镇鲁台村 谢池仿宅 电话:0728—4587692
网址:中华谢氏网湖北区 邮箱:jhxs-2008@163.com QQ: 442514578
此文章是使用(随意网络)匿名投稿系统投稿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