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关于姓氏的起源,现在并不是一门显学,但是古代确是一门专门的大学问,东莱吕先生说过:“三代之时曰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者也,百世而不变者也。曰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者也,数世而一变者也。”后来姓氏逐渐统一,...
关于姓氏的起源,现在并不是一门显学,但是古代确是一门专门的大学问,东莱吕先生说过:“三代之时曰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者也,百世而不变者也。曰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者也,数世而一变者也。”后来姓氏逐渐统一,但是详细考究起来,谱牒之学还是能明辨现在各姓的起源。姓的起源据研究是始自夏代,但是后来的氏固定为姓则在春秋战国到汉代。我谢姓起源自古有三种来源,即是“炎帝说”、“黄帝说”“改姓说”。但是现在的族谱大都记载是炎帝之胤,而大多谢姓人都是阳夏谢衡的后裔。我们探讨当今谢人的起源简单的说其实就是探讨谢缵的谢姓的起源。
一、炎帝说
记载这个说法的很多,《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万姓统谱》等等,包括很多谢氏谱牒。最不能忽视的是谢灵运的诗文中也有这样的记载,而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么重要的由我谢家祖先留给后人的意见。《《谢灵运集》《赠从弟弘元时为中军功曹住京》中“於穆冠族,肇自有姜。峻极诞灵,伊源降祥。贻厥不已,历代流光。迈矣夫子,允迪清芳。”的记载明确指出我们这个为大家族起自姜姓。而《撰征赋》中还略述远祖世系,即“系烈山之洪绪,承火正之光明。岳熙载于唐后,申赞事于周王。畴庸命而顺位,锡宝珪以彻疆。历尚代而平显,降中叶以繁昌。业服道而德辉,风行世而化扬。”从这些诗文中我们不难看出,谢灵运认为自己的祖先是炎帝------祝融--------四岳--------申伯。
二、黄帝说
这个起源的记载很早,《世本》上记载谢为“任姓之别”“黄帝之后”。并指出了任姓分为了十族“谢、章、吕、采、祝、、、、、”等等。可见在三代之前“谢”就存在了,并且和“章“吕”等姓都是“任姓之别”。
三、改姓说
这个主要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卫洲人直勒思政改姓谢氏,叫谢思政。他的孙子叫谢偃,是个有名的文学家。他大概生于公元600年前后。
我们现在讨论谢氏的起源,其实我觉得主要是要讨论我们目前这870万谢姓人到底是上边哪一族的后人。从科学的方法来看,我觉得应该这样追溯这个问题。首先我们从家谱上找到我们870万谢家人各门各派能公认的最早的没争议的始祖是谁?我看这个问题不难解决,目前870万谢人有家谱记载的大多是阳夏谢氏谢缵的后人,这个是没争议的。再往上就开始出现了争议,第一争议就是谢缵是不是谢夷吾后裔,也就是谢夷吾的山阴派和阳夏派(也就是后来的东山派)是不是一脉相承的。从我看到的一些谱牒,大多认为谢缵是谢夷吾的6代孙,也有说谢缵和谢夷吾没有关系的,我认同山阴派和阳夏派是一脉相承的。这就往上追溯这一族谢氏人是黄帝的后裔呢?还是炎帝的后裔呢?本来谢氏有三源,但是到谢缵来说,只能有两个起源,就是只可能有两个起源(就是炎帝和黄帝两个起源),而谢灵运作为谢缵的7代孙,他的说法应当是谢氏自家人对于本族起源的最早认定,也就是炎帝起源。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康乐公谢灵运的记载。作为族内讨论的问题,我们可以仔细探索一下“谢”字的起源,但是“谢”字的起源绝对不能等同于“谢”氏的起源。我们也可以追寻黄帝任姓之别的谢到底在哪个地方,如果现在还去否定已经被认定了1700年的起源问题,去从新找黄帝任姓之别的谢姓到底是不是我们的祖先,这如何去说清楚呢?持“黄帝说”的不能否定“炎帝说”,当然持“炎帝说”的也不能否定“黄帝说”,因为这两个起源都曾经存在过,我也认可曾有过“任姓之谢”。但是不能因为有过“任姓之谢”,就否定了“申姓之谢”。我在举例说明一下,比如持“黄帝说"他们的主要依据就是《世本》,这本书记载“谢、章、吕等”都是“任姓之别”。我们看看“吕姓”目前有没有两个起源呢?目前有哪个姓氏专家会认定当今的“吕”是黄帝后裔呢?同样的很多姓氏自古记载了有多个起源,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或者消失。
大家的观点不同,都有文献支持,谁也难于说服谁,争到地老天荒,绝无结论。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从存世谱牒以及较早的谢家人自己的记载中找答案。我认为大家重视一下谢灵运的记载。正本清源,我们的祖先就是炎帝-----祝融------四岳----太公望-------申伯------谢昌后(陈留)-------谢仰贞(阳夏)---------谢嘉(会稽)----谢夷吾(山阴) --------谢景隽-谢缵(回迁阳夏,今尊为阳夏一世祖)-----谢衡(始宁东山一世祖)
建议将此贴置顶
一、炎帝说
记载这个说法的很多,《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万姓统谱》等等,包括很多谢氏谱牒。最不能忽视的是谢灵运的诗文中也有这样的记载,而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么重要的由我谢家祖先留给后人的意见。《《谢灵运集》《赠从弟弘元时为中军功曹住京》中“於穆冠族,肇自有姜。峻极诞灵,伊源降祥。贻厥不已,历代流光。迈矣夫子,允迪清芳。”的记载明确指出我们这个为大家族起自姜姓。而《撰征赋》中还略述远祖世系,即“系烈山之洪绪,承火正之光明。岳熙载于唐后,申赞事于周王。畴庸命而顺位,锡宝珪以彻疆。历尚代而平显,降中叶以繁昌。业服道而德辉,风行世而化扬。”从这些诗文中我们不难看出,谢灵运认为自己的祖先是炎帝------祝融--------四岳--------申伯。
二、黄帝说
这个起源的记载很早,《世本》上记载谢为“任姓之别”“黄帝之后”。并指出了任姓分为了十族“谢、章、吕、采、祝、、、、、”等等。可见在三代之前“谢”就存在了,并且和“章“吕”等姓都是“任姓之别”。
三、改姓说
这个主要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卫洲人直勒思政改姓谢氏,叫谢思政。他的孙子叫谢偃,是个有名的文学家。他大概生于公元600年前后。
我们现在讨论谢氏的起源,其实我觉得主要是要讨论我们目前这870万谢姓人到底是上边哪一族的后人。从科学的方法来看,我觉得应该这样追溯这个问题。首先我们从家谱上找到我们870万谢家人各门各派能公认的最早的没争议的始祖是谁?我看这个问题不难解决,目前870万谢人有家谱记载的大多是阳夏谢氏谢缵的后人,这个是没争议的。再往上就开始出现了争议,第一争议就是谢缵是不是谢夷吾后裔,也就是谢夷吾的山阴派和阳夏派(也就是后来的东山派)是不是一脉相承的。从我看到的一些谱牒,大多认为谢缵是谢夷吾的6代孙,也有说谢缵和谢夷吾没有关系的,我认同山阴派和阳夏派是一脉相承的。这就往上追溯这一族谢氏人是黄帝的后裔呢?还是炎帝的后裔呢?本来谢氏有三源,但是到谢缵来说,只能有两个起源,就是只可能有两个起源(就是炎帝和黄帝两个起源),而谢灵运作为谢缵的7代孙,他的说法应当是谢氏自家人对于本族起源的最早认定,也就是炎帝起源。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康乐公谢灵运的记载。作为族内讨论的问题,我们可以仔细探索一下“谢”字的起源,但是“谢”字的起源绝对不能等同于“谢”氏的起源。我们也可以追寻黄帝任姓之别的谢到底在哪个地方,如果现在还去否定已经被认定了1700年的起源问题,去从新找黄帝任姓之别的谢姓到底是不是我们的祖先,这如何去说清楚呢?持“黄帝说”的不能否定“炎帝说”,当然持“炎帝说”的也不能否定“黄帝说”,因为这两个起源都曾经存在过,我也认可曾有过“任姓之谢”。但是不能因为有过“任姓之谢”,就否定了“申姓之谢”。我在举例说明一下,比如持“黄帝说"他们的主要依据就是《世本》,这本书记载“谢、章、吕等”都是“任姓之别”。我们看看“吕姓”目前有没有两个起源呢?目前有哪个姓氏专家会认定当今的“吕”是黄帝后裔呢?同样的很多姓氏自古记载了有多个起源,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或者消失。
大家的观点不同,都有文献支持,谁也难于说服谁,争到地老天荒,绝无结论。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从存世谱牒以及较早的谢家人自己的记载中找答案。我认为大家重视一下谢灵运的记载。正本清源,我们的祖先就是炎帝-----祝融------四岳----太公望-------申伯------谢昌后(陈留)-------谢仰贞(阳夏)---------谢嘉(会稽)----谢夷吾(山阴) --------谢景隽-谢缵(回迁阳夏,今尊为阳夏一世祖)-----谢衡(始宁东山一世祖)
建议将此贴置顶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