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盆会是由所谓的“四姓七团”组织的。“四姓”是指陈、林、赖、谢四大姓,“七团”是指这四大家族的七个分支,根据它们在图甲制中所立户籍,当地人分别称这七个分支为谢氏阳高户、阳明户,林氏芳高户, 赖氏朝恩户、阳高户、万良户与陈氏家隆户。兰盆会的所有活动,实际上是在户的层面上运作的。组织兰盆会的缘首是从四姓选出的。根据《缘首班录》,从嘉靖甲子班至康熙甲子班共十三班缘首中,四姓共选出26名都首(每班2名),其中谢氏占13人,平均每班1人;赖氏占5人,林氏、陈氏各4人。兰盆会的经费也是向四姓户摊派的。根据嘉庆十一年(1806)所定的《乡规保约》,兰盆会共需经费32.2分,其中谢氏阳高户、阳明户各派10.1分,林氏柏芳户出3分,永高户派2.7分,陈氏家隆户派3.3分,赖氏朝恩户派3分。
兰盆会始于十月初一。自此日始,和尚在白云堂内诵经,歌童在堂中念《行孝经》,如此一直持续到初九上午。初一这天,又在堂中供奉公鸭,这是给圣王公开的“小灶”。据说圣王公之死与公鸡有关,因此供品是公鸭而不是公鸡。歌童亦称香童,总共200人,他们也是从四姓选拔出来的,其中谢氏100人(阳高户、阳明户各50人),林氏50人(柏芳户、永高户各25人),陈姓25人,赖姓25人(朝恩户9人,万良户、明高户各8人)。四姓歌童念经的具体地点,历来都有规定。白云堂的三个部分,分别由四姓管理。大云宝殿由陈氏和林氏管理,西宫由赖氏管理,东宫由谢氏管理。因此,四姓歌童分别在本姓的管理范围内念经。十月初二,兰盆会理事人员(即缘首)开始吃斋。初六,适中普通老百姓也开始吃斋。本日,圣王公开始“过案”。所谓“过案”,是办公的意思。平时,圣王公的神像供奉于大云宝殿左前侧,而不是大殿正龛。据说,这个方位是白云堂风水最好的地方。至初六这天,人们将圣王公移至大殿正中,这一仪式就叫“过案”。自此日始,有所祈求的善男信女,就可向圣王公祈祷了。当天从早到晚要做连台戏,中间不得停顿。通过过案仪式,圣王公正式取代堂中的三宝佛,成为兰盆会的醮主。
从初十开始的游神活动,将兰盆会推向高潮,而圣王公是高潮中的主角。巡游活动声势浩大,队伍极其壮观,适中老人一尼记其盛况云:
仪队起动了,三声响炮,仪队启行了,又是三声响炮;是擎着三响铳的连路鸣炮开道。四面金字大黄□挂着大锣,哐噹哐噹跟着喝道。两对高高支起的大勾灯摇晃在锣后,一对冲天竖式长条大红彩旗,是四姓七团的总旗在此领队。一面“肃静”,一面“回避”,四扇“銮拜圣王”的牌匾,跟上龙头巴掌三付木銮驾。来了一座四抬的香亭,檀香流溢。道士跟班,穿红着皂,口念巫咒,脚踏罡步,园(圆)钹锵锵,翘笛呵呵。接来四姓七团队列,一对黄□锣,一付“虎滴(嘀)嘟(长管大吹叭),一双“肃静”、“回避”,两对“銮拜圣王”匾,两杆直条大红彩旗,腊腊(猎猎)迎风,一批唢呐手,吹吹打打。一排木銮架,随上香童祈歌班。款款手把金钱献圣王,翩翩黄钱漫天飞。一姓一彩旗,一旗一队伍,七团七排班,七班吹打,七班歌童,歌声嘹亮,乐声悠扬,快乐在人间。由此引来四支长幢幡,出现神驾目莲和地藏。随后十八对的半副銮驾,金爪银鎚,拳头巴掌,斧钺矛戟,金光银闪。黄背甲,大红“勇”,古王朝卫戍一班。驾前八名“曹吏”,头戴无箬高筒笠,手持五尺长戒尺,七团授权,丐者显身,吆吆喝喝,维护风纪(故称丐者有三年红运)。吏后有斯文,四对长袍马挂(褂),温温雅雅的捧炉擎灯,四盘炉香,四盏宫灯,金炉锃亮,红灯流苏。神驾“圣王公”椅拥虎皮,八面威风,黄龙伞百叶遮阳,老香童一派持香。随来队队管乐,一路絃歌,满途雅曲。阵尾,长列五彩缤纷的大旗小旗,擎天大黄龙巨幅三角绸旗镇后。浩浩荡荡,何止千人!
旧日巡游之时,适中还做大台戏,即建造一块高台,上面“背耸险峰,衬以灵芝白鹤,瑞鹿祥云,三星拱照,降福祯祥,松龄龟寿,丹凤朝阳,着红挂绿,飘灯垂帘,置八名姣童,饰为将相佳人”。大台戏耗费极多。甲、乙两年台上姣童八名,其中甲年大台戏台高约三丈余,由谢姓负责;乙年台高降为二丈八,由林氏负责一台,陈氏与赖氏共同负责一台;丙年仅饰四童,台高仅几尺,称为“桌仔戏”,共两台,由四姓共同负责。
从初十开始的圣王公巡游,从巡游路线、带路送客的姓户,到停留吃饭的地点,都有严格规定,具体做法见表一。据说圣王公巡游路线是八卦走法,通过这种巡游来克制适中恶劣的风水。这种巡游路线据说是由朱熹教的。从日程安排看,六日巡游中,圣王公在谢氏居住的聚落停留4天,林氏1天,赖氏半天,陈氏半天。
此文章是使用(随意网络)匿名投稿系统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