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谢东闵,台湾彰化人,祖籍福建漳浦。1925年正值18岁时回到大陆求学,后来在国内从事抗日斗争。台湾光复后,回到台湾,历任高雄县长、台湾省议会议长、省政府主席,1978年至1984年成为第一个台湾籍的“...
谢东闵,台湾彰化人,祖籍福建漳浦。1925年正值18岁时回到大陆求学,后来在国内从事抗日斗争。台湾光复后,回到台湾,历任高雄县长、台湾省议会议长、省政府主席,1978年至1984年成为第一个台湾籍的“副总统”。1976年曾被“台独”分子许幸南邮寄的炸弹炸伤左手和右眼。晚年撰写30万字的回忆录《归返———我家和我的故事》
开篇就解释“归返”“归”的意义,他青年时以“誓不臣倭”的决心,归返大陆求学,到20年后,台湾光复归返祖国的怀抱,都与“归”字有缘分,所以他决定以《归返》作为自己的书名。谢东闵原学名谢求生,1928年他在广州中山大学求学时,因经济困难,以投稿和日文翻译维持生计,曾翻译过一本《中国经济地理》,当时指定他翻译这本书的法学院院长,为他取名“谢东闵”来署名,院长解释:台湾位于大陆东方,“东”字代表你来自东方,从台湾投向祖国的怀抱;“闵”字代表“闵子骞”,是孔子时代的鲁国人,性孝友,你为了反抗异族统治而返回祖国,为了民族尽大孝之心,就是一个“来自东方的闵子骞”。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谢东闵在“孤岛”香港邮电检查处求职,到职前需经过香港政府的安全检查,为了避免说是台湾人而引发对方的怀疑,便说自己是在日本念过书的福建人,但对方需要一个担保人,谢东闵想到了去找许地山试试。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此时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由于彼此不相识,况且战时为人作保,责任重大,许地山很为难,后来看在同是台湾老乡的份上,才答应了。当时许地山正在编撰一本梵文字典,使用有日文的参考书,可又不精日文,谢东闵正好可以协助他,每周六到他家里帮忙。广州沦陷以后,许地山很担心自己的处境,他认为香港被日军攻占是早晚的事情,日本人一旦来了,会把他这样知名度较高的中国人强行“请”出来,主持“维持会”,协助日军维持社会秩序。到那时,他将成为国人唾骂的汉奸,岂不冤枉?不过日军尚未攻占香港之前,许先生就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了,那本梵文字典,也未及完成。
谢东闵认识一个医生名叫翁俊明,是一个百折不挠的革命志士。翁是台湾台南市人,投身革命后,孙中山任命他为同盟会台湾通讯员。袁世凯称帝复辟和出卖革命,使翁俊明异常愤慨,他便培养了三瓶霍乱细菌,从台湾乘船转日本再到北平,伺机投毒谋杀袁世凯。正巧此行碰上孙中山先生,翁俊明告知他的毒杀计划,就是将霍乱细菌投入北平自来水厂水池,让每天饮用自来水的袁世凯染上霍乱而死。孙中山听了,赞扬翁俊明“勇气可嘉”,但认为他“方法不对”,因为饮用自来水的并非袁世凯一人,北平市民也喝,同样受害,很不妥当。但翁俊明坚持认为在北平能喝上自来水的也多是官僚腐败分子,如能毒杀袁世凯,波及这些人也好。于是他赶到北平,第二天就将三瓶霍乱细菌倒入自来水厂水池。之后,翁俊明在旅馆里每天阅读报纸,可一星期后也没有袁世凯或他人患病的消息。他谋划失败,失望南下,回到台湾后便把自己培养的霍乱细菌喝下,结果也是安然无恙。翁俊明不但精通医学,对易经也很有研究。1943年4月,翁俊明曾用火柴棒排列卜一卦爻,预言日寇二年内必定投降。可惜他自己没有等到胜利的这一天,这年冬季,他喝了一瓶老酒,吃了一些鸡、猪的内脏,突然吐泻不止,中毒身亡。
1950年12月21日,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以敢于直言被人称为“傅大炮”的傅斯年在台湾省参议会上突然发病身亡。而当时谢东闵的座位正好在傅斯年的旁边,目击了这个难忘的过程。由于傅斯年突然猝死,是在接受参议员郭国基的强烈咨询之后,所以不少人说是“郭大炮气死了傅斯年。”而谢在书中写到,台湾大学是国立学校,傅校长原是不必到参议会列席会议的,但是那时台大的经费全数由台湾省政府编列预算支付,因此,每当参议会“教育询问”或审议教育部门预决算时,台大校长便需列席备询。这一天下午二时半,傅斯年便来到会场坐下,还转身问谢东闵“有没有听说‘郭大炮’准备询问什么?”由此看来,心理上还是有些压力。等到郭国基发言时,激动地指责傅校长主持台大校务以来,采取“秀才主义”,招生标准定的太高,每年录取的学生太少,使许多有志青年没有机会进入台大等等。郭国基问政,一向嗓门很大,疾言厉色,因此有“郭大炮”之称。傅斯年一介书生,听到这样的“询问”,情绪似乎很不平静,在答复时显得特别激动,声音也由大到小。答复完毕,他勉强走回座位,将要坐下时,身体向谢东闵倾倒,嘴里用英语说“Iamtoo……”,话没说完,头部就栽在谢东闵腿上,昏迷过去。经过急救,诊断为脑溢血,不治身亡。这位著名学者,不幸竟死在参议会的会场上。消息传到台大,学生们极为悲愤,很多学生赶来包围了参议会,想要痛殴“郭大炮”,经劝阻后才返回学校。傅斯年临终前的那句英语,究竟想说什么?谢东闵猜想,他大概想说:“我太累了。”
谢东闵先是担任高雄县县长,随后出任台湾省教育厅副厅长、民政厅厅长等职。在推动战后重建时,他非常重视民族精神的重建。日本在台湾统治50年,竭力推行“皇民化”教育,企图消灭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如让台湾人以日语代替汉语的“国语家庭”,以享受特权为诱饵让台湾人改用日本姓名,甚至要求台湾人把家里的祖先牌位换成日本的“天照大神”的神位,妄图拔掉中国民族精神的根。为消除这些“皇民化政策”,谢东闵四处演讲,向大家宣讲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同胞们的民族精神,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他讲演的题目有两个,一个是《日本文化的再认识》,另一个是《从两个故事看中国与日本立国精神的不同》。这两个讲题,都是对日本文化的再批判,例如:
【神器?法器?】日本人常说他们的伊势神宫有三件神器,是传国之宝,即一面宝镜、一把宝剑和一颗宝玉。其实这三件宝物,正是我国道士的三样法器,即照妖镜、斩妖剑和避邪珠。
【片假名、平假名】。一千多年前,日本人都读中国书,写中国字,有学问的人都是到中国留过学的,他们有史以来第一本书《古事记》就是用汉字写成的。当他们认识到大和民族应该有自己的文字时,就企图创造文字,但还是借用汉字来造字,称之为假名,意思有二,一是“假借汉字造出的文字”,二就是真假的假,只有汉字才是真的。
【和服?吴服?】日本的和服很容易解释为大和民族的服装,其实是我国三国时代东吴盛行的服装,由苏州、上海传入到日本,日本一直将制售和服的服装店称为“吴服店”。
【榻榻米和食文化】日本的榻榻米就是我国古代的“席地而坐”,他们的饮食习惯与我国相似,也使用筷子。他们的传统节日与我国相似。
邮包炸弹事件。谢东闵“一个中国”的立场,引起台独分子的嫉恨。1976年双十节,谢东闵在台湾省主席的任上,发生了一件针对他的邮包炸弹爆炸事件,炸伤了他的左手和左眼。回忆录详细叙述这件暴力事件的经过。这天中午,谢东闵回到家里看到一个很厚的邮包,是一本《国语字典》,他想到送书的人一定有信在里面,结果打开邮包时,一颗威力强大的炸弹立刻爆炸。后来经过几个月的侦破,寄包裹炸弹的是台独人士王幸男,经审判定罪。但这个凶手后来居然还成了台南县民进党立委。不过,这次爆炸也使得谢东闵的声誉与地位日隆,在不到两年后的1978年5月,谢东闵成为第一个台湾籍的第六任“副总统”。1983年卸任以后,谢东闵淡出政坛,但他的儿子谢孟雄与儿媳林澄枝在政坛逐渐活跃,尤其是林澄枝,后来成为国民党建党以来的首位女性副主席。
谢东闵所著《归返》一书中明确写道:“我的祖籍在福建漳浦县,大约清嘉庆年间,先祖谢家第十五世祖增福公渡海来台后定居二八水。增福公选择二八水落脚。其因,凡从福建来的移民无论漳州或泉州一带的多定居彰化地区。彰化的鹿港和泉州相距最近,船只来往最多。移民住居彰化地区,生活条件较佳。增福公可能受移民潮影响,定居二八水,辛勤营生,顺利发展,也就不迁徙他处了。”
此文章是使用(随意网络)匿名投稿系统投稿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