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可亲可敬的谢支俊宗长2009年7月10日,谢支俊宗长去世了,去得是那么突然,那么让人不可相信。享寿刚刚七十整。谢支俊宗长为能轩公三十一世孙,湖北省仙桃市小南村人。与宗长相识是在见面之前,去年春在拜读天...
可亲可敬的谢支俊宗长
2009年7月10日,谢支俊宗长去世了,去得是那么突然,那么让人不可相信。享寿刚刚七十整。
谢支俊宗长为能轩公三十一世孙,湖北省仙桃市小南村人。
与宗长相识是在见面之前,去年春在拜读天门市土地港二十年前的族谱谱序时,就看到了宗长为修谱捐资二千元的记载和他的个人传记。以及江西、武汉、南阳的几大会议录中有关他的信息。在随后拜识的许多长者口中,也是屡屡听到有关宗长的事迹。
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在2008年终于启动了本地区的族谱合修工程,支俊宗长当然是全力支持,他的支持是纯粹并且一贯的。二十年前的二千元捐资,他没有以此而傲,在当时几年的修谱期间,他还持续地在物资上也给予了援助。事不大,恰恰可贵的就是在这些小事上,因为只有真正是心到才会是手到。他常说自己是一个粗人,只能在这些方面出些力。但他一惯的所作所为告诉我们,他是一个细致的、并有着高远追求的人。在他的居室里,因夫人的先前去世而颇为杂乱。但一个单独的大衣柜里整齐地摆放的是大量谢氏的书藉和谱本。当前发行的《谢氏研究》《谢氏通迅》他是常年订阅,并给予捐助。并不是他对这些刊物特别感兴趣或是对金钱看得较开。每次的家族会议中他都会把最近的刊物带来,让在座的族人转阅,结束时又会认真清查予以收回保存。这不是在炫耀什么,而是希望我们谢氏能在更大的范围来团结、来发展!每次来了新刊物,他都会打电话要我去拿来阅读。因为我在江汉平原的谢氏家族事业工作圈来说是年轻的代表了,殷切之情不言而喻。正是细小未节,才尽显真情。唯有真正看重血脉之情、同宗之谊者才能做到,可亲之境犹如父祖同堂。
江汉平原谢氏族谱的合修现在完成了一半。启动之前,有全球谢氏盛大联谊的好形势在前,有贤者热心昌议并真情催办,却依然是难以开头,谢支俊宗长为使合修早日正常运作,更是全力督促,甚至言语相激,不怕他人误解,不惜自损形象。原老族长因身体有恙而工作有所迟缓,他希望在新族长上任后能更好地开展修谱事项,所以很受他非议。即便如此,老族长在人后谈起他总是三句话:人不坏,有时用语不当,人真的是个好人。宗长的这种行为相对那些会说吉祥话而少行动的人来说,可谓是一个勇敢的人,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谢支俊宗长在本次的合修中,不仅率先捐资,同时也担负着自己房头族员的信息收集与整理工作。去世前为了汉川市六林口村最后两户的资料完善,短时内两次骑自行车上门。应该是他身体已经出现了异样,在骑行中竟两次摔倒。五天后参加家族会议时也只是在一边休息,连会间餐也没参加,三天后傍晚突显病状,抢救无效而去世。
谢支俊宗长在人生最后的时间里,努力地完成着他的信念——为了谢氏家族的团结共进。言必行行必果地要求自己,却是为了谢氏家族!作为谢氏子孙怎可不敬重他——我们可亲可爱的谢支俊宗长!
支俊宗长对家族事业的支持,不是来缘于他的家大业大或者求名逐利。他自幼习成木艺,从军退伍后,有着过硬手艺的他,在汗水里成长、在勤劳里丰收。凭国运昌顺之机,颇有成就。丰收的同时他助亲邻不分远近、惠乡里不计得失。然而自己节俭为本,克已宽人。并将之形成家风传于后人。前些时他说:我喂的这几只鸡并不是求它给我什么收入,只是看着剩下的饭食浪费可惜。由此可见一斑。在去世前他也算是有资产的人,并且满堂子孙各有成就。可惜的是自己的身体没在保养好,古稀之际,刚刚进入人生的一个新阶段,就突然离世了,让谢氏痛失一位好亲人,一位好师长。
都说好人去世后可以上天堂,我们的支俊宗长当然也会长享天国。并且保佑着我们平安幸福。繁杂的家族工作也需要宗长来保佑顺利发展,但我想事在人为,我们更应该为了共同目标,每个人来放弃些什么,发扬些什么,让支俊宗长在天堂不必操劳也可成就大业。
逝者如流水之不可复,悲伤亦在激流中化为动力。宗长请宽心安享仙境,深远的宝树之流一定会在我们手中宽阔。
再奠我们可亲可爱的支俊宗长!
此文章是使用(随意网络)匿名投稿系统投稿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