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谢氏文化 >> 谢氏源流 >> 内容

常州谢姓源流

时间:2015/12/19 15:37:47 点击:

  核心提示:常州谢姓有2.2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08%,列第24位。在全国,当代有谢姓人口87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72%,排列第23位。 常州谢姓大族族源比较单一,但在常州历史上,特别是元明以后,常州谢...

      常州谢姓源流 常州谢姓源流

    常州谢姓有2.2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08%,列第24位。在全国,当代有谢姓人口87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72%,排列第23位。

    常州谢姓大族族源比较单一,但在常州历史上,特别是元明以后,常州谢姓是一个杰出的家族,是值得介绍的。

    谢姓起源有三:一为炎帝后裔申伯之后,周宣王封舅父申伯于谢,子孙以邑为姓,史称谢姓正宗;二为黄帝之后任姓建有十国,其中第一为谢国,子孙以国为姓;三为外族改姓。如唐鲜卑直勒氏合族改谢姓等。谢姓郡望主要有陈郡、淮阳郡、会稽郡等。常州谢氏主要出自陈郡,主要堂号有“玉树堂”、“宝树堂”。

    常州历史上出现谢姓比较早。据《康熙常州府志》载,晋孝文帝大元年间(376—396),有谢景仁任晋陵郡太守。与此同时,谢昶(晋丞相谢安侄)为义兴(宜兴)守。稍晚有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425—453)的谢方明,以中军长史领晋陵郡太守。南朝梁武帝萧衍天监年间(503—519)有阳夏人谢举任晋陵郡太守。其后世是否居常州已不可考。

    《毗陵谢氏宗谱》22卷1948年宝树堂藏版据考证,常州历史上著名谢姓大族,始于南宋。始迁祖谢广,字彦成,原籍河南开封,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南宋建炎初(1128年前后),扈宋高宗南渡,官武进尉,遂入籍常州。其先世可追溯到晋代淝水之战时任征讨大都督谢安,谢广为谢安第二十六世孙。无独有偶,南朝时任晋陵太守的几位谢姓均是谢安族人。其中谢景仁系谢安五弟谢铁长子谢邈之子;谢方明是谢铁次子谢冲之子;谢举(谢瀹三子)是谢安六世孙。

    据《毗陵谢氏宗谱》(宝树堂)卷一载:“宋靖康中有讳广者来尉武进,子轮为江淮运判,扈从南渡来金斗城西地安善里因居焉,是为毗陵谢氏始祖。”古安善乡在今奔牛、罗溪、汤庄地。至谢广第四世孙,谢氏始有“西谢”、“东谢”之分。三世孙谢穆生四子,长子仲孚在南宋嘉定间(1220年前后)始迁邱庄,开邱庄支派,其地即今罗溪邱庄村。次子仲舒,字汉卿,仍居祖地,此两支世称“西谢”。三子德诚、四子德安在宋末因兵乱携家迁居郡东丰北乡横山南麓,其地在今横山东城湾那庄村。此两支世称“东谢”。

    900年来,东西谢氏后世子孙分迁城乡数十处。现将主要迁居支派列于下:

    《毗陵谢氏宗谱》首页及序第六世孙荣七居横山徐巷(谢氏南宅),荣八居那庄祖宅(谢氏北宅),荣六居河东龟岸圩(谢氏下宅),荣九居洛社,安三迁居宜兴贝墅,安四迁阳湖凤沟(今武进剑湖印墅)。第七世孙绍芳,元至正进士,原居安善乡谢庄,授兖州太守,元末弃官归乡。其堂弟应芳,晚岁由谢庄烈塘徙居横山之阳(今横山谢家村)。华二迁居曹墅塘(今武进礼河长汀路村),富十由那庄迁五牧(今属无锡),后世中复迁常州城内化龙巷。子贞迁洛社。第八世孙文安迁邱庄谢瑷里,昌五迁居江阴西石桥南双桥里,念富(子贞子)于元末迁居郡城。伯玉从军戍陕甘兰州府,后派未归。德辉迁居龟岸圩上宅坝(今属新安),念皋由那庄迁居戚墅堰街西。念桂之后迁居芙蓉圩澜港武进(今属武进芙蓉)、高香村(今属武进洛阳)。仲芳,明洪武初任南陵知县,官至陕西按察使,生二子,后世未归乡。仲礼,明初任云南蒙化府尹,子孙入籍未归。谢珍迁居杭郡仁和县。谢询迁居东横林。第九世孙士正,明永乐年间迁居桃花港诸墟里(今新北区圩塘桃花港),能一迁居韩村(今西夏墅韩村),后世又迁南黄港、北梅村。能二于永乐年间迁居罗墅湾街。则周从军成都府岩川卫军未归。伯初迁居依仁乡圩塘里(今新北区圩塘),伯仁因经商于徐州,子孙居徐。第十世孙崇懿于明正德年间迁居常郡西门南河沿。应龙迁居郡东西营(今属横林张村),谢呈迁居严庄。谢信从军戍陕西连云卫未归。谢叙迁居城南降子桥(今属湖塘)。第十一世孙谢理于明宣德年间迁居江阴卢墩。第十三世孙震一迁郡城东直街玄妙观石柱巷(今天宁寺东石柱弄)。谢晟自横山迁定西乡小朗杠桥(今湖塘花园大河头村)。元显自横山那庄迁东门采菱港荷花塘。元源迁居苏州板仓桥。第十四世孙谢嵩迁于东谢湾(原名谢店,今汤庄萧巷村);第十五世孙谢梧迁戚墅堰北许巷村。翼廷迁郡城北直街、青山里。寿昌迁局前街娑罗巷。第十七世孙纶迁江阴申港梅谢村。永昌迁江阴青阳凤古庄。第十八世孙宪佑迁居丰北乡盛家湾(今横山曹巷村)。正芳迁潞城平陆、下城。第十九世孙积功迁居常熟田庄镇史家桥,国明迁居东莲坞圩,国馨迁东庄墅。第二十世孙维隆迁居坞墩上(今三河口坞墩村),维兴迁居云尖里(今三河口冯家尖)。第二十二世孙德先迁太平乡杨桥里(今运村杨桥)。第二十四世孙连辅迁梅巷里(今崔桥梅巷)。第二十六世孙文润迁上垫(今马杭上店)。

    常州历史上谢姓人士中,值得后人敬仰的首推谢应芳。他生于元成帝元贞二年(1296),卒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享年97岁。是谢氏迁常第六世师民之四子,世居罗墅湾谢庄。他是元明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教育家、方志学家。他从小有大志,钻研经世之学,元代至正年间,荐授浙江三衢书院山长,辞不受。隐居于白鹤溪,构小室名“龟巢”,自号“龟巢老人”,讲学授徒。后避居于苏淞,吴中人士争聘为子弟师。明初江南初定,归隐郡城东芳茂山,读书乐道,清贫自娱,老而不倦。他痛恨世俗迷信,邪言惑世,选圣贤格言,古今明鉴,辑为《辨惑编》五卷行世。年70余,犹受命主纂郡县志,历数年而成《毗陵续志》10卷、《洪武常州府志》19卷。年过八旬,学行愈高,德望重于东南,官绅名士过常,必往其茅庐造访。他的诗文典雅清丽,内涵深刻,诗作多流离、忧国之情。许多名句至今犹脍炙人口。著有《思贤录》、《龟巢集》、《邹道乡年谱》等18种120卷。后人在横山建谢子兰祠纪念他。谢绍芳,字子芝,应芳堂兄,元至正进士,授山东兖州太守,元末弃官归乡,设教于武进东乡芳茂山东州。明初召天下有识之士入朝,绍芳被朱元璋召见赐座,命讲治国之道,绍芳“因上太平十二策,帝赐锦三十匹,钞二十锭,绍拜太子宾仪,以年老告归,卒于中途。先生柩停兴福寺,卜闻,帝痛悼之,命有司择地于芳茂山之阳为营”。所著《清风集》、《茂山集》等多种,学者称“茂山先生”。谢,历官陕西安塞知县、贵州普安知州、江西巡抚、工部右侍郎等职,为政持大局,关心民瘼,为官清廉。雍正七年(1729),奉旨纂修《江西通志》165卷。谢梃,弟,历官刑部郎中、成都守备。岳州、常宁、澧州知州及琼州兵备道。好经史之文,著《临民切要》等多种。谢聘,乾隆三十五年进士,历官固始、武安知县,许州知州等。在武安任所,绕太行山麓开渠百里,灌溉高地民田,民颂其德。著《固始县志》27卷等。谢祖芳,字养田,清阳湖人,谢璜子,钱振姑丈。少时即以诗鸣于庠序间,为名诸生,其诗清真宕逸,不假修饰,不为险怪,动合自然,著《寄云阁诗抄》等。其长子仁卿,邑名诸生,长于诗词,著《青山草堂诗抄》,其词选入《全清词抄》。次子仁湛,光绪间寓居湘汉,著《瓶轩诗钞》。其长子觐虞,字玉岑,钱振婿,有“江南才子”之称,执教于温州、上海,与名学者叶恭绰、夏承焘等友善,与画家张善、张大千交谊深笃,二三十年代在沪上大千作画,玉岑题词,珠联璧合。中年以词名世,惜于1935年病逝,年37岁。谢稚柳,玉岑弟,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大师、古书画鉴定大师。谢霖,城区人,15岁赴日本留学,获清政府商科举人,光绪末任大清银行总司账、交通银行总会计师,民国五年他领到农商部“京师第一号会计证”,是我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是我国现代会计制度的奠基人。

    现代常州谢姓人士中,多科技界、文史界、外交界精英:章汉夫,本名谢启泰,城区北直街人,早年留学美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在党的宣传和外交战线工作。新中国建国初担任外交部常务副部长,“文革”中被迫害冤死狱中,1979年平反昭雪。谢国桢,武进罗溪人,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国务院古籍规划组顾问,著名历史学家;谢汶,美籍华人,1915年出生罗墅湾谢庄,早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水利系,后派往美国爱沃华水利工程大学留学,获水利工程硕士,被美国t·v·a聘为第一位华人高级工程师。谢玉和,汤庄东谢湾人,华东计算机研究院中大型计算机研究室主任,参与我国多种大型计算机研制,是我国著名计算机专家。谢启文,城区北直街人,中国医科大学神经内分泌研究专家,通晓英、德、法、俄、日等多国文字,主编了我国第一部《神经内分泌学》。谢启美,城区北直街人,原联合国副秘书长,现任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中国国际友联会顾问。

    与谢姓有关的地名和古迹有64处。谢园(约园),在今第二人民医院内,原系明代官府养鹿场所。清乾隆初年,为工部右侍郎谢居地,经营成园,名谢园。后售于赵翼之孙赵起,修葺后改名为约园。罗溪有谢村,汤庄有谢庄,新闸有前谢、中谢、后谢三村,芙蓉有谢人村,坂上有谢公岸村,横林有谢家场村,西夏墅有谢家基村。罗溪、横山周围以谢为村名的村庄多达15个。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谢氏网(www.xies5.com) © 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495576669@qq.com 谢氏网QQ群:333292127 粤B2-20100320
  •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QQ:99437381,我们会在两个工作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