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沁怡
据台湾媒体报道,去年6月23日,台湾彰化县议会进行第16届议长补选暨宣誓典礼,当时年仅30岁的中国国民党籍县议员谢典霖获得38票过半数议员的支持当选,成为台湾最年轻的议长。今年3月,谢典霖成功连任。而谢典霖的祖父谢言信曾当选“省议会议员”、“立法委员”,谢典霖的母亲郑汝芬也曾担任过彰化县议员,目前是“立法委员”。可以说,谢典霖一家在台湾、特别是台南彰化一带,可谓名门望族。
实际上,谢典霖可是正宗的咱厝人,祖籍晋江英林镇。
日前,澄江(伍堡)谢氏家族理事会常务理事谢清源向记者透露了这一消息。晋江和台湾两地谢氏宗亲的往来,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清康熙年间就有族人始迁台 在台族亲比祖乡人数多
先谈谈晋江市英林镇澄江(伍堡)谢氏源流。澄江(伍堡)村地处晋江市英林镇南部、围头畔西北部,与金门隔海相望。澄江又称伍堡村、嘉排村。肇基始祖为千禄公(墓葬柯坑),妣朱氏名严范(墓葬伍堡陈林宫后)。公于宋末元初时自泉州谢衙(金鱼)巷迁居南门外晋江县十一都澄江乡, 公传三子(长子悟真公、次子整官公、三子清履公)分三房。至今繁衍子孙已有二十余世,历经700余载,子孙后代人丁兴旺。
据台湾《彰化县北斗镇镇志》《晋江澄江谢氏族谱》所载:澄江谢氏第十世明初公于清康熙年间渡台,先往台南开垦,后康熙中叶开垦并肇基彰化县北斗镇,子孙后代现亦居台湾彰化县北斗镇、溪洲乡、云林县等地;
从《澄江谢氏族谱》《台湾谢氏大宗谱》及台湾文献会《谢氏考略》、《台湾鹿港镇镇志》等史料的记载来看,在清朝雍正年间,澄江第十三世谢国叔、谢送叔兄弟迁入台湾;到了乾隆初叶,澄江第十四世谢锡珪、谢锡琛兄弟入垦今台湾新竹香山;清道光年间,澄江第十五世谢泄、谢国园兄弟入垦今台湾彰化县鹿港镇。
谢典霖,正是澄江谢氏迁往彰化北斗的第十世明初公的后裔,按照辈分,是澄江第22世裔孙。
经过300多年的繁衍,如今,迁居台湾的澄江谢氏族亲,人数远远超过了留居家乡的数量,单就北斗这一支派就有千余人。
闽台两岸族亲交往密切
取名都按辈分来
迁居宝岛的澄江谢氏,依然保持着家乡的传统,根据祖先流传下来的族谱辈分取名。因此,翻开族谱对照,两岸的澄江谢氏依然可以根据名字判断所处的辈分,准确无误。昭穆字行一致为清雍正三年所编、从第十一世起用:文锺登瑞国 仕子必齐家 左昭右穆著 万世永不差。
据了解,澄江谢氏第十世迁台者明初公的后裔及澄江谢氏迁台湾新竹、彰化县鹿港、云林县北港的后裔,在清同治甲戌年(1874年)回澄江祖乡兴建谢氏宗祠、谢氏祖厅并合修宗谱。至今,北斗这一支族亲仍保存有当年编修的泉州府晋江县《澄江谢氏族谱》原始本。
谢清源告诉记者,2008年以来,在福建省谢氏委员会会长谢宗楷、石狮博物馆馆长李国宏、金门县宗族文化研究会卢怀琪先生、台湾故宫博物院李正运先生、台湾彰化县田中镇镇长郑俊雄、台湾台北谢宗谋宗亲、彰化县北斗谢彰倍宗亲等朋友的大力帮助下,终于帮晋江澄江谢氏联系上迁居台湾彰化县北斗镇的族亲。通过查看两岸族谱,确认台湾彰化县北斗镇澄江派谢氏族亲系泉州府晋江县澄江乡迁台者明初公之后代子孙。
据了解,晋江澄江谢氏迁居台湾彰化县北斗镇这一支族亲后代,家族显赫。家族较突出者有民国初年北斗镇首富谢仁贤,前任“司法院”秘书长、现任“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委员长谢文定先生,前“立法委员”谢言信先生、现任“立法委员”谢郑汝芬女士;艺术界有谢永基先生、谢义辉先生、谢赫暄先生、谢明赫先生等知名人士。
台湾族亲表示,分隔100多年了,能查寻到大陆澄江祖乡并与大陆族亲相认,这是他们数代人梦寐以求的,适时会组团回大陆祖乡寻根谒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