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谢氏文化 >> 谢氏源流 >> 内容

开发“谢氏家谱信息管理系统”和构建宗亲联谊三级联络体系势在必行

时间:2018/10/10 22:18:13 点击:

  核心提示:开发“谢氏家谱信息管理系统”和构建宗亲联谊三级联络体系势在必行(全球谢氏宗亲联谊总会第四届恳亲大会谢氏源流研讨会主题发言稿)巴蜀谢氏研究中心 常务副秘书长 谢超广西南宁 2010年11月7日尊敬的各位...

开发“谢氏家谱信息管理系统”和

构建宗亲联谊三级联络体系势在必行

(全球谢氏宗亲联谊总会第四届恳亲大会谢氏源流研讨会主题发言稿)

巴蜀谢氏研究中心  常务副秘书长 谢超

广西南宁  2010117

 

开发“谢氏家谱信息管理系统”和构建宗亲联谊三级联络体系势在必行

尊敬的各位宗长、各位朋友:

我是来自巴蜀谢氏研究中心的谢超,首先,我代表巴蜀100多万谢氏向在座的各位宗长和朋友问好,祝你们身体健康、身心愉快!非常感谢大会组委会爱强秘书长给我这个宝贵的发言机会,让我能够将自己对宗亲工作的研究向大家做个简短汇报。我虽然没有刚才发言的德民教授那样才华横溢,但我有一颗热忱的心,有对谢氏家谱研究信息化建设研究的专注和奉献精神。我今天的发言题目是“开发‘谢氏家谱信息管理系统’和构建宗亲联谊三级联络体系势在必行”!

我于2006年正式关注家谱这种历史传承文化,那时我36岁,是很多人都难以理解的年龄,说起这事,要感谢我的父亲,他今年83岁了,多年从事家谱研究工作,但因环境、资料有限,整理的家谱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每次看后都会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他总是感叹“如果你也来重视一下家谱,把我们这些历史问题帮忙弄清楚就好了!”,我总是说现在忙,等忙过了这阵再来做这些事,2006年又提起这事时,他急了,说“等到你忙完,我早就钻土了!”,我才下定决心来关注家谱研究工作。

4年来,通过寻找我支“谢梁”历史渊源,发起筹建并成立巴蜀谢氏研究中心,参与全球谢氏联谊、中华谢氏筹建等工作,我深刻认识到家谱文化的深厚、谢氏祖先的伟大,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研究谢氏家族文化面临不少困难,我看到今天来参加会议的大都是老年人,你们是我们谢氏的活宝啊,家族文化传承,经过战乱和文革,好多地方的家谱都没有了,只有你们了解得多,如果再不抢救这些文化遗产,再不改进我们家谱研究的方式,老让你们这样大年纪还为家族、家谱到处奔波,我们愧对祖宗,也是对你们的不尊敬啊!因此,我在这里提出对家谱研究、宗亲联谊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一些观点,与在座各位宗长交流,并希望得到各位专家的指点。

一、当前宗亲联谊工作的重点、难点与支点

1、工作重点:

通过我几年来的研究,并与各地宗亲进行交流,总结目前宗亲联谊的重点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纵向寻根:我们中华民族是最讲血缘关系的,我们的血缘关系就体现在我们的姓氏文化、世系文化,也就是根文化,家谱(或家乘)作为古代姓氏文化传承的工具,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记载着我们家族的变迁、血缘关系、优秀前辈事迹及兴衰成败等核心历史资料,清谱可以明祖宗、顺世系,正本清源,所以我们老祖宗把修谱作为家族最大的盛事,推举家族非常有才学、有声望的人主修,全族参与,一般50年左右修一次。家谱作为与正史并列的历史文献,在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凝聚力和战斗力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清理家谱的目的,既是不忘记祖宗的表现,也是继承和发扬前辈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

第二、横向联谊:常言道“一笔难写一个谢字”,我们谢氏历来重视家族、同姓宗亲的横向联谊工作,从古代的聚族而居到现在各地的宗亲联谊,所体现的是我们深厚的家族情结,经常互通有无,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交流是连接亲情的纽带,特别是随着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宗亲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宗亲联谊工作作为一个很好的载体,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文化研究:我们谢氏祖先有不少国家栋梁、民族英雄、文学泰斗,象谢安、谢石、谢玄、谢灵运、谢道韫、谢翱、谢枋得、谢振定、谢觉哉、谢冰心等,充分挖掘这些优秀祖先的思想、精神、文学造诣,对提高谢氏人的思想和文化素质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象这次举办的“全球谢氏书画作品选”、“谢氏源流文化研讨会”都属于这方面的研究。

第四、经济发展: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灵魂,要做好文化研究,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是不行的,当前,我们谢氏有非常多的优秀企业家,各地的宗亲联谊工作能够出现如火如荼的局面,与我们企业家的慷慨解囊是分不开的,象第三届恳亲会的俊明宗长、第四届恳亲会的有波宗长等优秀企业家,赞助了相当多的资金,为恳亲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次南宁成立的“全球谢氏企业家联合会”,为谢氏企业家的合作共赢、经济腾飞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桥梁,我们祝愿通过这个平台,我们的谢氏企业家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时,也为我们谢氏的文化研究提供更多的支持!

2、工作难点:

第一、资料不全,寻根受阻:当前各地在寻根问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物、财,因为原来交通、通讯不发达,加上历代战乱的影响,特别是文革破四旧运动,使家谱这种记载家族历史的资料遭到空前浩劫,很多地方族史资料一页不存,这给各地寻根问祖带来巨大的困难,我了解到,在座不少的宗亲都是带着这样那样的寻根问题来到南宁,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找到本支失散祖先的线索。

第二、横向联谊,无章可寻: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长幼有序,但各地在宗亲联谊时,发现难以找到恰当称呼的历史依据,也许当时以平辈论交,后来通过核对历史资料,又发现辈份不对了,改称呼又觉得很别扭,为联谊带来一些尴尬,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各地因信息不通,或者战乱影响,很多都重新修了谱,现在要统一起来,很难。

第三、世系研究,各执己见:我看过不少支系的家谱,我们巴蜀谢氏也把重点放在世系的研究方面,从研究中发现,各支在世系的确认上,难以达到共识,各支在家谱的修订、老谱资料的查阅上,可能依据的历史史料存在差异,或者当时抄写错误,导致同一支系,在世系上出现大的差别。现在要来统一认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都说自己的是对的,到底谁是谁非,怎么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是一件棘手的事。

3、工作支点:

通过对以上重点和难点的分析研究,我认为当前谢氏家族文化研究的中心工作是以家谱的整理与编修为支点,寻祖宗、清世系,合纵联横,注重家族的内涵式发展,提升家族整体素质,提高家族声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我们谢氏家族的力量。

二、目前修谱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各自为政,以偏概全:

纵观各地修的的家谱,大都各自为政,没有科学、系统的命名原则,取名混乱,名字相同的多,但内容相同的少,比如好多地方都叫《谢氏家谱》,但内容大相径庭。一些修谱的人为了突出自己或者自己支系,对史料的考证不严谨,以偏概全,或者故意歪曲事实,修的谱缺乏真实性,包括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各地修的谱,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2、厚古薄今,张冠李戴:

在以家族作为社会重要组成元素的封建社会,族人所处环境家族力量的大小、强弱是在当地安身立命、发展壮大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类流动程度的加强,族人分散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原本不同的支系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合并到一起,形成新的支系,有的弱小的支系放弃自己原来的历史记录和祖宗,归入到其它支系,连自己老祖宗的基本信息和资料都改掉,委曲求全,攀龙附凤。这是对自己家族、对子孙后代的不负责任啊。

3、厚今薄古,数典忘祖:

现在有的地方修谱,发现老谱内容多,把历史内容进行删减,一些重要的家族历史资料不重视保存或保护,造成家谱资料的进一步丢失,为现在正在进行的各支的寻根造成新的困难。而对现代某些族人的宣传,又大书特书,占用篇幅多,实际榜样作用有限。

4、思想保守,效率低下:

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日新月异,应用软件越来越成熟,这为修谱带来了很好的机遇。但目前各姓的修谱大都以老年人为核心,他们对历史了解比较清楚,对家谱的修订非常热心,但因为不懂现代信息技术,不能应用好现代通讯工具和软件技术,为修谱虽然辛苦劳碌、费时费力,但修谱的效率和质量有限。

三、开发谢氏家谱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1、社会大发展,人员大流动引发统谱难:

从巴蜀谢氏中心研究的情况看,家谱的修订有1000多年的历史,随着人类的发展,明清时候几次大的移民迁徙,造成统谱难,而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导致人员的迁徙更为频繁,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又为各支的修谱造成了新的困难,如果还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统谱、修谱,只会事倍功半。

2、软件技术的发展为电子修谱提供了基本保证:

现在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大型数据库的开发、现代应用管理软件的诞生,为提高生产和生活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的修谱结合起来,这是新的课题,也是新的挑战,记得我在2007年从网上搜索“家谱管理软件”的时候,只看到2-3种,现在再在网上搜索,出现了10种以上,但这些家谱管理软件主要都是单机版,功能有限。如果能开发一套在线修谱软件,全球的谢氏都通过这套软件来编修和管理自己的家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而通过我近几年的思考和研究,发现这是可行的。比如,用现在的QQ即时通讯工具,我们建立了谢氏研究群,我2007年正是通过QQ群,只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就与失去联系300年的湖南祖地联系上,并与族人一起弄清楚了谢梁二姓的缘由,还了几百年来谢梁历史一个清白。我将白石一修谱扫描到电脑,通过网上文件交流,与各地失去联系的10多支白石谢氏族人取得了联系,如我们查找到的现任国防部长梁光烈就是我支族人。这些成果的取得,我父亲高兴、白石的族人高兴,还没有还宗,但终于知道自己历史的族人也高兴!

3、抢救老谱,解决信息断代迫在眉睫:

在座的60-80岁和老年人和我们30-40岁的年轻人正好处在传统文化和现代信息文化的交叉点上,因解放前的战乱、解放后文化大革命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好多家谱都失传了,但老年人通过上辈的言传身教,知道自己支系的来龙去脉,如果我们年轻一代现在不重视,不通过你们的嘴、你们的奉献精神抢救这些家族历史资料,将形成新的信息断代。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前辈正是带着这样的心思来参加这个会议,你们就是希望后继有人,希望我们年轻一代担负起修谱的重任,担负起家谱历史文化传承的重任。我希望我们担起这份重任,还你们一个安心的晚年,做好这工作,是我们年轻人敬老爱老的体现!说实在的,看到你们这么大年纪还不远千里来开会,来寻根问祖,我感到非常惭愧,所以,我愿意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组织开发一套好的修谱管理软件,来提高修谱的效率和质量,为你们排忧解难,为谢姓及其它姓的源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我想,用现代信息手段,早点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是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道。

因此,开发一套谢氏家谱信息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四、开发谢氏家谱信息管理系统的可行性

谢氏家谱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是一项创新性的软件应用研究工作,特别要实现在线修谱功能,具有独创性,目前是没有参考资料的,这需要进行方方面面的准备。我多年来,一直从事计算机方面的研究与销售工作,参与或主持了多个大中型软件项目的开发与实施,有较丰富的软件开发经验,我主要研究方向是行业应用软件总体需求分析,近4年来,我一直在研究和思索如何用软件来管理和编修家谱,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家谱软件设计模型,并已经着手进行家谱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布署;技术开发部门人员有很强技术积累,掌握了大型数据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前沿解决方案,拥有国内领先的技术实施路线。在来参加会议之前,我已经与公司的技术部门进行了沟通,让他们消化我对家谱管理软件开发的要求和思路,力争20114月份,开发出第一个版本出来。该软件开发出来后,我决定赠送给所有谢氏族人免费使用!

为了保证软件开发的成功,也就是可行性分析,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成立软件设计和家谱研究熟悉的开发团队:

公司组成了以我和技术总监为首的软件开发项目组,我对家谱软件的设计有比较先进和完整的思路,技术总监对技术分析和技术实现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把握,并制定详细的开发计划,加上其他开发人员,这个项目开发组是搭配合理、运转高效的。

2、资金准备及开发周期:

该软件的开发,计划要投入100万以上,我已经计划将公司现有的“学习型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及其它销售收入,除基本开支外,都投入到该软件的开发中来,以保证该软件的开发顺利进行。

该软件的开发,预计用半年时间完成基础版本,即在明年“中华谢氏联谊总会”成立大会之际发布1.0版本,预计网上修谱名称为“中华谢氏在线修谱中心”。一些功能的完善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和修改,估计软件成熟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3、成立软件开发与应用专家顾问团队:

请我们谢氏及其它姓家谱文化研究专家,对正在开发的软件进行指导,听取他们对该软件设计的建设性意见,并消化吸收到家谱软件管理思路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谢氏网(www.xies5.com) © 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495576669@qq.com 谢氏网QQ群:333292127 粤B2-20100320
  •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QQ:99437381,我们会在两个工作日内删除。